04洞察力强的文案,要知道的三种消费者诉求(1 / 1)

疯狂文案 陈凡 1354 字 1个月前

人的行为总是受到一定动机的支配,消费行为也不例外。营销专家艾尔·强森认为,消费者之所以喜欢某款产品,是因为他相信这款产品会给他带来比同类产品更大的价值。也就是说,该产品具有更大的潜在价值,而这些潜在价值也恰恰是消费者的隐性诉求。

通常来说,消费者的隐性诉求主要有三种:感性诉求、理性诉求和观念诉求。

一、感性诉求

感性诉求是指消费者因情感受到刺激而产生消费行为的诉求。比如上海大众汽车桑塔纳2000型轿车曾经出过这样一则广告文案:

◎并非所有的人都能赢得这样的热烈欢呼!

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人并不多,他们出类拔萃,他们以自己超凡的智慧、惊天动地的创造力和脱俗的品位与个性,赢得了万千热烈的欢呼和狂热的尾随。几天内,它就要出现在你的面前,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它的出现将大大出乎你的任何预期的想象。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它和它的拥有者将赢得万众欢呼的无上荣耀。

这款文案挑起了人们对成就感、自豪感、荣耀感等情感的诉求,继而让人感到满足。

再来看统一企业的形象广告《母亲节篇》:

◎只要真心付出,就是最大的快乐!

用妈妈的爱和关怀,联结屋檐下的每一颗心,爱自己的家,也爱天空下的每一个家,让妈妈的笑容更加灿烂!统一企业提醒您,真心付出,把爱分享!

有人曾调侃说,现在每逢父亲节、母亲节,网络上就会出现一批孝子。的确,因为上学、工作、成家等原因,很多年轻人不能在父母身边常住,为了弥补对父母的亏欠,到了父母的节日,就会在网络上表达情感。这篇文案正是利用人们乐于分享母亲节的心理,巧妙地将消费者内心的愿望表达了出来。

二、理性诉求

理性诉求是指消费者需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决定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诉求,如高档耐用品、工业品、各种无形服务等。满足消费者的理性诉求,需要通过讲理的方式介绍产品的特征,分析产品的独到之处。

比如台湾山叶牌钢琴的文案:

◎这是哪一厂家制造的钢琴?

这句话让山叶牌钢琴成为了世界上品质最好、销量最多的钢琴!

这个文案设计的场景是这样的:

1957年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世界乐器大展中,主办单位安排了一场压轴好戏。他们特聘了一位叫史坦威的盲人钢琴师,让他现场选一款音质最优美的钢琴作为送给他的礼物。

在名琴林立的展览会中,这位盲人钢琴师认真地试过一架又一架钢琴,却都没有停留。然而,试过山叶牌钢琴后,他无比兴奋和惊讶地问周围的工作人员:“这是哪一厂家制造的钢琴?我等的就是它!”

于是,山叶牌钢琴在世界上的地位瞬间改变了:1959年美国洛杉矶教育委员会购买了50架山叶牌钢琴;1964年美国密歇根大学也购买了30架山叶牌钢琴。这两个单位都以选琴严苛著称于世。现在,山叶牌钢琴更是畅销全世界,深受消费者欢迎。

如果用感性诉求来写山叶牌钢琴的文案,就算写得天花乱坠、惊天地,泣鬼神,或许也很难使其在众多名琴中脱颖而出。因为购买钢琴的消费者大多是普通消费者,不是钢琴师,他们很难区分不同品牌的钢琴的差别,几乎只能通过“一见钟情”的方式来选琴。

就在消费者犹豫不决,有点选择性障碍症时,出现了一位盲人钢琴师,他看不见任何一架钢琴的品牌,因此不会有先入为主的偏见,不会认为名琴就一定质优。而主办方承诺要送给他一架钢琴,品牌任由他挑选,所以不存在幕后交易。这种完全凭耳朵、凭音质来定优劣的方式,极其科学、严格和理性,用不容置疑的事实巧妙地说服了消费者。

人们见盲人钢琴师对这架钢琴由衷赞叹,自然会理性战胜感性,选一架具有权威性的钢琴,而不是一架看着顺眼的钢琴。

三、观念诉求

所谓观念诉求,就是消费者脑海中习以为常的旧观念需要更新或改变的诉求。广告文案应在这种破与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商品推销给消费者。

◎去屑,就用海飞丝!

◎怕上火,喝王老吉!

◎美的空调,一晚低至一度电!

◎今年爸妈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饿了就吃士力架!

这些广告都有非常清晰的定位,让消费者迅速建立起观念诉求:洗发水的品牌成千上万,可要去屑,就应该选海飞丝;超市的饮料品牌不胜枚举,但防上火还要选王老吉;空调的品牌也不少,但能省电到极致的只有美的空调……

我们一旦陷入某种情境中,就会下意识地想起这些产品,每当选购商品时,这些品牌就会自动冒出来,和我们脑海中的观念进行共鸣,这就是观念诉求与品牌定位的神奇力量!

了解消费者的情感诉求和理性诉求后,接下来就是给产品定位,让产品具备某种独特的属性,且这种属性会在消费者脑海中自动存档,建立某种概念。

定位理论是1969年由美国著名营销专家杰克·特劳特提出的,是指如何让你的品牌在潜在客户的心中与众不同。特劳特曾说:“任何人都能运用‘定位’在人生游戏中领先一步。如果你不懂,或不会使用这一原理,无疑会把机会让给你的竞争者!”

我们处在一个过度传播和产品爆炸的时代:走进超市,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不下10种口香糖、20多种洗发水;走进一家购物中心,光餐饮店就有几十家;买一件衣服,同款、仿款、山寨款层出不穷……那么多信息,那么多广告,我们能记住几个?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乔治·米勒认为,普通人的心智不能同时处理7个以上的单位。也就是说,单位时间内,消费者最多只能记住7种产品或品牌。

但特劳特更狠,他认为,“在每个品类中,最终只会剩下两个品牌主导整个品类。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麦当劳和肯德基、上帝和魔鬼。”

所以,在这个广告无孔不入的年代,谁能在用户心中建立观念诉求,谁就能把竞争对手挡在外面,“争做第一,甩开第二!”

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任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终身教授的菲利普·科特勒把大众的消费行为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量的消费阶段。这一阶段商品短缺,人们通常会追求量的满足。

第二阶段,质的消费阶段。这一阶段商品数量猛增,人们开始在众多产品中追求高质量的那款。

第三阶段,情感的消费阶段。这一阶段同质化产品较多,不同品牌的商品在质量、性能等方面已难分高下,消费者不再追求质量或数量,而是追求情感上的满足或自我形象的展示。

因为先辈们的努力,我们这一代已不用再经历第一阶段的残酷和痛苦,正处于从第二阶段迈向第三阶段的时刻,所以文案写作者要转变思路,将商品从单纯的概念售卖,转变为满足消费者内心深处的诉求,比如个性化商品、私人订制等。

在满足消费者内心的诉求时,文案写作者既可以从某一种诉求出发,也可以将情感诉求、理性诉求、观念诉求三者相结合,从而创作出触动人心的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