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班级模式: 在合作中竞争(1 / 1)

此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在校学习的儿童都认为自己处于一种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对此,我们不难理解,理想型的班级应该是一个整体,每一位学生都觉得自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教师应对这种好胜心和竞争意识加以控制,将其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有的学生不愿看到别人在学习上遥遥领先,他们要么奋起直追,要么垂头丧气,仅仅带着个人情绪看待事物。这就是为什么教师的引导和建议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的一句恰当的话就能让沉迷于竞争的学生走入与他人的相互合作中。

制订一套合适的学生自治计划,会有助于加强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当然,我们无须等到学生完全准备好了,才去制订这类计划。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注意观察班里的情况,或者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果让学生在缺乏准备的情况下开始实行自治,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施行的惩罚措施往往会比教师更加严厉和苛刻。他们甚至会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利,获取优越感。

对儿童在学校所取得的进步加以评估时,我们既要考虑教师的意见,也要考虑儿童的意见。有意思的是,儿童在这一方面有着极佳的判断力。他们知道谁拼写得最棒,谁画的画最好,谁的运动最出色。他们能很好地互相打分。有时候,他们未必会那么公正,但他们会意识到这一点,并且会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在评价方面最大的问题是,有的儿童会小看自己,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但事实并非如此!教师应该为儿童纠正这种错误想法,否则,有这种想法的儿童是不会取得进步的,只能是原地踏步。

在学校,大部分儿童的成绩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好,成绩差的还是成绩差,中等成绩的还是中等成绩。这种状态更多地反映了儿童心态上的惰性,而不单是智力水平。它表明儿童把自己限制住了,在经过若干次挫折后,他们就不再尝试了。但也有些儿童的成绩会有一些大的波动,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事实。这表明儿童的智力水平并不是命中注定、一成不变的。学生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也要让学生懂得将这一道理应用到具体的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