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对外在环境的评价: 从儿童的角度看待他的处境(1 / 1)

有的孩子学习走路会花费很长时间,但只要学会了就能正常行走,那他一般不会产生自卑情结。但是,对于一个其他方面发育正常的孩子来说,长时间的行动不便会在他心里留下深刻印象。即使他的症状在日后消失,他还是会对自己的处境闷闷不乐,甚至形成悲观的人生态度。

许多得过佝偻病的儿童痊愈后,仍饱受后遗症的困扰:罗圈腿,行动笨拙,肺黏膜炎,脊柱弯曲,膝盖肿大,关节乏力,体态不良等。这些儿童在患病期间形成的失败感和由此产生的悲观的人生态度会影响他们一生。这些儿童在看到伙伴们行动自如的时候,会感受到一种压抑的自卑感。他们要么完全丧失信心,很少努力追求进步;要么感到处境绝望,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拼尽全力去追赶那些比自己幸运的伙伴。显而易见,这些儿童并没有正确认识和判断自己的处境。

事实上,儿童成长的决定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客观环境,而是他对外在现实的看法,以及他对自己和这种现实关系的理解。儿童与生俱来的潜能并不决定一切,我们成年人对于他们处境的评价和判断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以儿童的角度看待他的处境,从他的错误判断中理解他。我们不能期待儿童的所作所为合乎逻辑,也就是符合成年人的常识。我们还应当认识到,儿童在理解和把握自己的处境时会出错。的确,我们必须记住:如果儿童不会出错,那么对他们的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如果儿童犯错是天生注定的话,我们也不可能教育或纠正他。因此,如果一个人相信性格特点是与生倶来的,他就不能够也不应该从事教育儿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