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追求优越的错误方式2: 口吃(1 / 1)

还有一些儿童因为某种缺陷而要求特殊的照顾,他们的心理也属于上述类型。比方说,说话结巴的儿童。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儿童在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都会有些结巴。众所周知,儿童说话能力发展的速度受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状况。社会情感强,乐意与他人交往的儿童会比那些回避社交的儿童更快地学会说话。

我们还需要注意这样的场合:孩子根本不用开口,说话是多余的。例如,有些被过分保护和溺爱的儿童,往往在他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愿望之前,他们的家人已经猜到并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就像人们对待聋哑儿童那样。如果人为地减少儿童的说话需求,那么儿童的社会情感就会受限。

如果儿童到四五岁还没学会说话,父母就会担心他是否听力或者发声有问题。但在经过听觉测试后,他们很快就排除了儿童聋哑的可能。不难发现,这是因为儿童生活在一个没有必要说话的环境。就像俗语说的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他自然就没有说话的迫切需要了。如此一来,孩子自然很晚才会说话。

儿童的语言反映了他对优越感的追求以及发展方向。他们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对优越感的追求,不管这种表达是为了给他人带来快乐,还是满足自己的日常需求。如果他这两方面都没有做到,我们自然会想到是不是他的语言能力出现问题了。

有些孩子会产生一些语言缺陷,例如很多辅音发音不准,如r、k、s等。这些语言缺陷都是可以矫正的。而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成年人仍然会口吃、咬舌或者吐字不清。

随着年龄增长,大部分儿童会逐渐克服口吃的毛病,只有小部分儿童依然需要治疗。从治疗一个13岁男孩的案例中,我们就会发现治疗过程是多么艰辛。医生在他8岁的时候开始了一年的治疗,但很不成功,随后的一年他没有做专业治疗。他到了第三年换了个医生,这次的治疗依旧不成功。他第四年没有采取什么治疗方法。第五年的前两个月,他由一个专业矫正的医生接手,但是这个医生把他的情况弄得更糟了。又过了一段时间,他被送到一个专门矫正口吃的学校。这次的治疗持续了两个月,并取得了成功。但过了6个月,这个孩子口吃的毛病复发了。

接下来的8个月,这个男孩被送到了另一个矫正口吃医生的手里。这回毛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变得更糟了。随后,他又换了个医生尝试治疗,也还是不成功。虽然在接下来的暑假里,他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假期一过,他又回到老样子了。

这个男孩接受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高声朗诵、缓慢说话、做一系列的口头练习等。治疗过程中,人们发现,一定程度的兴奋会使他的情况暂时改善,但过不多久就会回到老样子。这说明他在生理上并无缺陷,即使他年幼时因从二楼摔下来得过脑震**,又在12岁时左脸中过风。

性格方面,教过男孩一年的老师曾这么评价:“他有教养,勤奋,容易害羞,有点神经质。”老师还反映,男孩在学习法语和地理的时候非常吃力,而且每逢考试,他会异常紧张。男孩喜欢体操和运动,喜欢参与有技巧性的活动。他虽然没有表现出领导者的特质,却能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只是时常会和他弟弟吵架。

家庭方面,男孩父亲是个商人,性格暴躁,每当男孩说话口吃就会被他厉声训斥。即便这样,男孩依旧更怕他的母亲,因为他认为母亲对弟弟有偏爱。他向往自由自在,但他又有一个私人家庭老师,平时很少能出门。

基于这些事实,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儿童一和他人相处就很紧张并且会脸红,这一现象也是和他的口吃密切相关的。他的口吃已经内化为大脑系统中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习惯,即使是他最喜欢的老师也不能治愈他。

如我们所知,口吃的根源并不是儿童的外部环境,而是他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方式。在这当中,他的敏感和易怒心理占了重要位置。口吃不代表他是消极被动的,相反能说明他追求优越感和他人的认可。这些追求都可以通过他易怒的特质表现出来。很多个性脆弱的人都是这样。只和自己弟弟吵架显示了他的灰心和气馁,考试前的躁动显示了他的紧张,他担心自己不能成功,担心自己比不上他人。强烈的自卑使他对优越感的追求走上了对自己和社会无益的方向。

这个男孩更愿意上学,因为学校的环境比家里好。在家里,弟弟永远是一家人的焦点。他生理上的创伤或心理上的受惊并不是导致他口吃的原因,不过也可能是他丧失信心的一个因素。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弟弟,因为弟弟让他在家里备受冷落。

还有一件事也值得关注,那就是这个孩子8岁还在尿床。通常来说,只有那些开始被宠溺又失宠的儿童才有这一症状。尿床这个行为传达的信息是他无法接受被冷落的现状,夜间也要博得母亲的注意。

要治好这个男孩的口吃,就要鼓励并教育他学会独立。我们给他一些能完成的任务去帮他树立自信。这个男孩承认,弟弟的出生让他不开心。因此,我们有必要让他明白,是他的嫉妒驱使他走向了错误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