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基本问题: 最能表现儿童的真实自我(1 / 1)

个体对有关个体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问题的态度,最能表现其真实自我。

第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社会关系,我们曾在讨论个人对现实的客观看法和主观看法之间的差异时提到过。在这之外,社会关系问题还会具体表现为一个任务,也就是结交朋友和与他人相处。个体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他的回答是什么呢?如果一个人说交朋友和社交于他而言无关紧要,并认为用这种态度可以回避社会关系的问题,那么“无关紧要”就是他的回答。我们当然可以从他冷漠的态度得出关于他人格倾向及构成的论断。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关系不仅局限于结交朋友和与他人相处,其他抽象品质诸如友谊、同事关系、诚信、忠诚等都囊括其内。对于社会关系问题的回答,囊括了这个人对上述所有抽象概念的认识。

第二个基本问题是关于个体打算如何度过一生——他想在社会分工中扮演什么角色。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由超过自我的“你-我”关系所决定,那么,第二个问题则是由“人-世界”的基本关系所决定的。如果把世界上所有人压缩成一个人,这个人无疑会和世界产生紧密的关联。他希望从世界中得到什么呢?这个问题不是个人或单方面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个人和世界之间关系的问题。这种关系不是由个人的主观意愿决定的。职业成就的取得并不取决于我们的个人意愿,而是取决于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基于这个原因,个体对职业问题的回答及对待职业的方式对他人了解其人格及生活态度是有所帮助的。

第三个基本问题源于人类分为男女两性这一事实,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能用主观的办法,需要根据两性关系内在的客观逻辑寻求方法。因此,如果把“如何和异性相处”看作是一个主观的个体问题,这也是错误的。只有仔细分析所有与两性关系相关的问题,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显然,不能正确处理爱情与婚姻的关系问题,体现了个体人格上的缺陷。因此,许多由于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带来的不良后果,都可以归咎为更为基本的人格缺陷。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对这三个问题(社会关系问题、职业问题和两性问题)的回答,来判断他大致的生活风格及独特目标。生活目标很关键,它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并反映在此人的行为上。所以,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合作进取的,目标向着生活中有建设性的一面,那么,他在日常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会对这一目标有所体现——所有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具有建设性。在这种既有建设性又有意义的活动中,个体还会获得一种幸福感,能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相反,如果目标向着生活中消极的方面,个体会发现自己无力去解决这些基本问题,无法获得将这些问题妥善解决时所产生的快乐。

这些基本问题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因为在社会生活中,这些基本问题会衍生出特定的任务,而这些任务只能在某种社会环境中,也就是在社会感情的基础上才能圆满完成。这也使得这些基本问题之间的关联更为密切。实际上,这些特定的任务自儿童成长最早期便开始出现,如我们感知器官发育的看、听和说能力与社会生活方面的刺激是一致的;我们是在与兄弟、姐妹、父母、亲戚、熟人、朋友和老师的相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这些任务也会以相同的方式影响我们的一生,所以,如果个体脱离了与其同伴的社会接触,他注定要失败。

因此,个体心理学有充分的理由把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视为“正确的”事情。每一次对社会标准的偏离都是对“正确之道”的偏离,并必然与现实的客观规律及客观必要性发生冲突。这种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冲突首先会给行为者带来无价值感,会使受到侵害的人产生同样甚至更强烈的报复。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偏离社会标准的本质还违背了人们内心的社会理想,而社会中的所有人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怀有这种理想。

个体心理学极其强调把孩子对社会情感的态度看作其发展的指标,所以它可以很容易确定和评估孩子们的生活风格。这是因为孩子面对生活问题的表现,就像在考试中的表现一样,可以反映出他是否准备充分。也就是说,他会展示出自己是否具有社会情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困难的理解力,是否追求一个对社会普遍有益的目标。然后,我们就会发现他追求目标的方式与节奏,发现他的自卑程度和社会意识的发展强度。所有这些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有机体是不可分割的,直到我们发现它存在缺陷并且重建新的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