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孩子对“非优势学科”的兴趣(1 / 1)

各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事实证明,许多优秀的科学家,除了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外,还有相当高的文学修养和艺术修养。

刘海洋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出生仅56天,因父母离异,他就失去了父爱。夫妻离异使刘海洋的母亲认为:家庭平安,不出是非最为重要。因此,她严加管教自己的儿子,坚持“自己不去做的,孩子就不知道;自己不去引导的,孩子就不去做”的家庭教育信条。

刘海洋枯燥的童年生活是和一篮积木和塑料拼板相伴度过的。21年,母亲完全为他设定了生活轨迹。刘海洋从不敢对母亲说一个“不”字。这样的家庭教育使他几乎失去了自我价值判断的能力,虽然后来成为清华大学的高才生,但他仍在一种童稚心理中不能自拔。

最具代表性的事例是:直到上大学,刘海洋才学会骑车。在生活上,他对母亲的依赖性依然很强,甚至走哪条路骑车上学安全也要向母亲请教。每周日,母亲为他买两个面包和一袋饼干作为早点,他肯定会按照母亲的安排,先吃面包,再吃饼干,即便天热面包坏了,也不会打破这种规律。

唯一的一次“反抗”出现在刘海洋填报高考志愿时。当时他喜欢生物,可母亲认为他该学计算机,就把他填写的志愿涂了,可他自己又给改了回来,母亲又改,他再涂。母亲告诉他要再改她就把志愿单撕了,他才哭着同意了。

虽然在数理化方面的学习能力一直为人瞩目的刘海洋,曾代表清华大学赢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但是,他对文科不感兴趣。母亲特意给他买的唯一一部小说《水浒传》,他多年来碰都不碰。

知识结构的严重失衡导致了刘海洋认知领域的畸形心态。最后,才有了用硫酸残害大黑熊的一幕。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偏科的孩子最后都会拿硫酸去残害大黑熊,刘海洋仅仅是一个极端典型的例子。但偏科对孩子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却是毋庸置疑的。

有专家通过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如果学理的学生不懂文,他的思维方式会受到很大影响,将来创新能力肯定不行。从现象上看,这种学生的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差,甚至无法把自己的观点在论文中很好地表达出来。从长远来看,将来他们毕业后科研项目的论证报告、申请项目、结题报告都需要好的文科知识。知识面的狭窄会影响他对新事物、新学科的接受,甚至还会妨碍学术交流,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父母应该对孩子的“偏科”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及早加以解决。中小学是孩子的基础教育阶段,孩子们应该在这一时期为日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任何一门课程的偏废,都会为日后的高楼大厦埋下严重的危害因素。从未来的工作需要看,日后每个人的工作都将是综合性的,且工作变动性很大、很快。一项工作、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要用到许多领域的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一个公认的目标。

纠正学习“偏科”不是一蹴而就的,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家长不仅要保障孩子“优势学科”的发展,更要热情辅导孩子的“非优势学科”,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激发孩子对该学科的兴趣,增强信心。长期坚持下去,学习“偏科”的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