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里,鱼类也是有强大、弱小之分的,有的鱼类的食物就是那些弱小的鱼类,比如说鲸鱼和小鲤鱼。

科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特制了一个大水槽,把鲸鱼和它的食物都放了进去,很快,小鱼们被吃得精光,偌大的水槽里只剩鲸鱼在满足地游来游去。

接下来,科学家们把一块特殊材料做成的玻璃板放进了水槽,鲸鱼和小鱼们被分别放到了玻璃板的两边。看到食物就在眼前,鲸鱼凶狠地朝小鱼们游去,对它们来说,视觉上是区分不开有没有玻璃板的,于是,鲸鱼结结实实地撞到了板上。莫名其妙的鲸鱼继续朝食物游去,每次都撞得昏天暗地,直到它终于懂得眼前这些小鱼是吃不到的。

鲸鱼放弃了继续进攻自己的猎物,它的猎食行为因为没有得到强化而消失了。

实验还在继续,科学家们拿走了横在鲸鱼和小鱼之间的玻璃板。小鱼们看到鲸鱼就在眼前纷纷乱逃,鲸鱼们却视眼前的食物于无物,再也没动过心思,多次的碰壁使鲸鱼认为:这些小鱼是吃不到的。最后,强大的鲸鱼居然饿死在水槽里,鲸鱼的猎食本能因为没有得到强化而消失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强化/消失定律实验。它证明了人或动物的本能,如果没有得到强化,最后也会消失。强化/消失定律不仅仅是孩子和动物学习新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也是成人通过肯定或否定的反馈信息来修正自己的行为的手段。

对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日常生活中的好习惯和坏习惯都同时存在,如何鼓励孩子保持好习惯,矫正不良习惯,一直是困扰父母的难题。如果适当运用强化/消失定律来做这项工作,事情就会变得容易很多。比如,父母如果在处理孩子的事情上奖惩分明,关注孩子正确的行为,使之强化;批评孩子的坏习惯,使之消失,孩子好习惯的培养一定会变得更为容易。

此外,孩子也会本能地使用强化/消失定律。有时候,他们会本能地通过强化某些行为或是消除另外一些行为来训练他们的父母,而不是他们的父母训练孩子。比较常见的例子是,当一位母亲教训她女儿时,年仅5岁的女儿会说:“妈妈不再爱我了。”

大部分的孩子都知道他们的父母渴望表达爱。因此,他们利用了这个微妙的问题来消除父母的惩罚行为。这样做的孩子通常能够取得成功。

当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到一些令人激动的地方时,比如迪士尼乐园,小孩子常常会表现出令父母非常满意的行为:他们很乖、很配合、也很好商量——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企图,其目的正在于强化或奖励父母的行为。在一些极端的例子中,我们会看到小孩子们居然能够熟练地操纵他们的父母,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是令父母做出自己最希望的行为。

作为父母,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可能对强化具有反作用,确保自己在孩子的学习环境中处于控制地位。比如,孩子以“你不爱我”的理由企图逃避惩罚,你应该比孩子更清醒地认识到,你爱你的孩子,惩罚他并不意味着你不爱他。当孩子以“你不爱我”来顶嘴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我在任何时候都爱你。但是我必须告诉你,你做的这件事让我觉得很失望。你做错了事情不要紧,只要能改。你要明白,不管你做多少错事,你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爸爸妈妈永远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