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 1)

第二个案例跟另外一名年纪非常小的男孩有关。他的父亲是一名教师,也一直鼓励孩子成为班上的尖子生。在这个案例中,这名小男孩的童年早期也是伴随着一路的成功,使得他逐渐认为自己总应该成功。他是同学中最吸引人的孩子之一,有几个非常要好的朋友。

但18岁时发生的一件事情使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对生活失去了所有的乐趣,深陷在抑郁和困扰中,并极力想逃脱这个世界。他今天结交的新朋友,明天就会绝交。没有人理解他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颓废。但是,他的父亲却希望这种与外界隔绝的生活可以让他更加专心地学习。

在治疗过程中,这名男孩一直在不断地抱怨,认为是父亲抢走了自己所有的生活乐趣,导致他不能继续建立生活的信心或勇气,他现在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除了终日在孤独的痛苦中度过余生。他的学业成绩逐渐退步,未能考上大学。他解释说,生活之所以发生改变,是由于一次社交聚会。在聚会上,对现代文学的无知使得他成为众人嘲笑奚落的对象。这次和此后数次类似经历使他开始变得孤独,并最终逃避社会。他总是责备父亲,认为所有的不幸都是他一手造成的。因而,他们的关系日渐冷淡和恶化。

以上两个案例具有非常多的相似点。在第一个案例中,患者被妹妹的竞争所误导,而在第二个案例中,患者对父亲的好斗态度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这两个患者都被我们称为“崇高理想”的观念所束缚。他们对此执迷不悟,彻底地与外界生活失去联系。他们终日垂头丧气,除了渴望从奋斗中全身而退,别无他求。第二个案例中的男孩或许曾经自言自语道:“既然做不成英雄,那就让我在孤独中度过余生吧!”

毫无疑问,他父亲的做法是错误的,而且抚养方式也是欠妥的。非常明显的是,现在这名男孩只会双眼盯着父亲的错误,终日抱怨。他一口咬定是抚养方式出了问题,除了逃避社会,别无他法——这样,他的逃避就是正当的了!在自我封闭的环境中,他再也不会遭遇任何失败。他把一切不幸都发泄到父亲身上。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他才能挽回部分自尊,并实现部分自身价值。他的过去很辉煌,但他的未来光辉却被父亲一手挥去。由于父亲的错误教育,阻碍了儿子获得更辉煌的成就。

我们可以说,诸如此类的一连串想法在他的潜意识层面上徘徊不去:“成年后,我就必须学会逐渐面对残酷的现实。或许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轻松地获得第一名。既然如此,我为何不中途退出竞争,避免失败呢?”这种想法显然不切实际。没有人会真正通过这种方式表态,但他们的行动却可以表明他们正在故意采取这种做法。另外一个事实也为我们提供了上述观点的论据。通过完全沉浸在对父亲错误的抱怨里,他试图退出社会,逃避所有生活的决定。要是这一系列想法上升到了意识层面,就会暴露他的行为背后的所有秘密。也就是说,潜意识层面的思考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有着光辉过去的人们,谁想承认自己早已江郎才尽了呢?当然人们不会因为这个儿子未能取得新的成就而责怪他,但是父亲的过失不应当被视而不见。在案例中,儿子充当了法官、原告和被告人的角色。他现在是否应该放弃这三重身份呢?显然,只要他不原谅父亲,这三重身份就不会发生改变。

梦境

很久以前,人们就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梦境窥探人性。G·C·利希滕贝格是一名当代歌德研究者,他曾经说过:“我们可以从梦境中更好地揣摩一个人的性情,而非他的行动或语言。”这个结论可能有点儿夸张。用我们的观点看来,哲学现象的阐述必须小心谨慎,而且必须与其他心理现象有所联系。因此,仅当我们能够从其他特征中找到额外的支持证据之后,我们才能对个体性格下结论。

早在史前时期,人们就开始尝试解释梦境。从历史研究、神话和冒险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当时人们对梦境解释的热情远比现代人要高,甚至部分普通人对梦境的理解比现代人还透彻。在古埃及人的生活中,梦境具有多种功能。《圣经》所载的梦境也缤纷多彩,要么应用了巧妙的阐释手段,要么采用了浅显易懂的语言,以让不同的人得以从不同的角度作出解读。这些梦境包括耶稣向其弟叙述的关于麦束的梦。在植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尼伯龙根冒险故事中,我们也可以得出梦境作为事实证据的结论。

倘若我们将梦境看作研究和学习人类灵魂的一种手段,我们所获得的结论几乎不可能与那些研究梦境的奇妙影响和超自然作用的学者相比。仅当其他细节证实并支持我们的结论时,才能够依赖梦境提供的证据。

梦境能够暗示未来,这种带有倾向性的信念一直延续至今。有的空想家借此走向极端,甘于让自己的行为受到梦境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一个病人放弃了体面的工作,沉迷于股票市场。他经常会根据自己梦见的内容来下单。他总是以为自己不能回忆梦境,是造成运气不佳的“证据”。为了确定所梦见的内容,这名患者在白天总是忙于反反复复地咀嚼自己的梦境。他总是自吹自擂道:“我的爆发离不开梦境的功劳!”然而,有时候他也会说,自己再也不相信任何梦了。很显然,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他已经一贫如洗了。这些故事大多数都发生在股票市场的投机者身上。即使没有梦境,我们也不会看到任何因素可以预测股票市场的正确走向。

对某一个事物感到特别着迷的人甚至在夜晚都会充斥着各种想法。有的人晚上根本就不能深睡,一旦醒来就会反反复复思考这些想法;有的人虽然能够入睡,但他们的梦境被赋予了太多的计划,结果弄得自身疲惫不堪。

这些占据我们睡眠的奇怪现象只能是昨日和今日的连接点。一旦我们理解了个体对待生活的总体态度和他们联系现在和未来的方式,通常都能够获知他们梦境中的连接点结构,从而有能力得出正确的结论。就是说,我们对待生活的整体态度构成了我们梦境的基础。

一位年轻女性曾经做过这样的梦:丈夫忘记了结婚周年纪念日,她便责备他。这个梦境可能包含了多层意思。我们得到的直观印象就是,他们的婚姻可能正遇到一些困难,而女方觉得自己被忽略了。但她进一步解释说,在梦境中,一开始她也忘记了结婚周年纪念日,但后来想起来了;而丈夫却要等到她的提醒才能记得。她是“更好的另一半”!通过更加深入的提问,她说这些情况从来没有在现实中发生过,而她的丈夫总是能够记住他们的结婚周年纪念日。因此,通过这个梦境,我们可以看出她对未来的担忧:类似的情况可能马上要发生了!我们可以得到进一步的结论,即她倾向于根据自己的猜测和可能(而非实际)发生的事情责骂丈夫。

如果找不到其他更强有力的证据,我们将不能确定这种解释是否适当。当被问到“最早的童年记忆是什么”时,她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一直困扰她的事情。在3岁时,叔叔送给她一个手雕的小木勺,她爱不释手。但有一次她不小心让这个小木勺掉到了小溪里,木勺随着水流漂走了。她为那把丢失的小木勺伤心地哭了好几天,以至于家人都充满了担忧。这个梦可能让我们想到,她现在可能也担心婚姻就像那把小木勺一样随波流去。要是她的丈夫真的忘记了他们的结婚纪念日,那又会怎么样?

有时候,她还会梦到丈夫跟自己一起爬高楼,但楼梯越走越陡。她觉得自己可能已经爬得很高了,开始出现严重的眩晕和焦虑,几乎晕倒。在现实中,我们也可能有过类似的感受,特别是当我们从高处观望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晕得厉害。如果我们将第二个梦和第一个梦联系起来,就能明确地发现这些梦背后的思想、感受和内容都提示:这位女性总是担心自己跌倒、遭受危险或不幸。我们可以想象,丈夫对她的爱慢慢减少就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如果她和丈夫在某些方面意见不合,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他们的婚姻会因此而轰然倒塌吗?梦中之境可能会发生,两人可能会大打出手,而这是以妻子的晕倒为终止的。这确实曾经发生于一次家庭争吵中!

现在我们对梦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们在梦境中的思考和情感形成方式并不重要,这些梦境的表达映像也不重要,关键的问题是:做梦者想“表达”什么内容?人类在清醒状态下面临的问题在梦中表现为一种隐喻。正如我们的病人所说的:“不要爬得太高,因为你会跌得很惨。”

我们或许有必要重新回忆一下歌德《伴嫁歌》梦境中所采用的再创作手法。一位骑士返回故土,却发现城堡早已空无一人。筋疲力尽的他很快躺在**睡着了。在梦中,他看见几个小人从床底下钻出,然后举行了一场婚礼。这个梦使他的情绪一下子快乐起来,这表明他渴望找到意中人。后来,他结婚的情景果然跟梦境一样。

这个梦境包含了许多熟悉的元素。首先,歌德本人对婚姻的看法就被包含在里边。其次,我们再看看这名骑士的梦境是如何切合实际情景的:他觉得自己需要结婚了。他参加了梦中的婚礼,觉得要是结婚的人是自己,那该多好!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一位28岁病人的梦境。它上下起伏,就像温度图的走势一样,明显提示了这名男性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很轻易地就可以辨认出一种自卑感,它迫使个体努力追求权力和支配地位。他说:

当时我正在跟一大群人一起坐船旅游。途中,我们被要求下船,因为我们坐的那艘船实在是太小了,不足以容纳那么多人。结果,我们必须在一个小城镇住一晚上。夜间,有消息传来说那艘船即将沉没,而船上的所有乘客都被要求扛着抽水泵给船体抽水,以保证它能够继续漂在水面上。我忽然想起,甲板上的包裹里还放着我的一些珍贵物品。于是我立即冲上船,而其他人都在忙着抽水。我尽量逃避参加任何抽水活动,而集中精力寻找箱包室的位置。随后,我成功地通过窗户勾出了自己的背包。就在这个时候,我发现背包旁边还放着一个令人钟爱的铅笔刀,顺手就把它放在包里了。在一个熟人的帮助下,我成功地在船慢慢沉没的时候跳到了大海里,并游到一片干地上。由于码头建得太高了,我们无法攀爬,只能沿着码头边一直走。随后,我来到了一个险峻的山崖,但我必须继续往前走。我沿着绳子滑了下来。自从离开船之后,我再也没有碰见我的同伴们。于是,我越滑越快,担心自己会被陌生人杀死。最后,我成功地落在地上,而站在我面前的是另外一个熟人。他是一名年轻男性,我对他的了解不是很多,只记得他曾经参加过一次罢工,而他当时非常安静地被人群推着往前走。我喜欢他。但他却开始用刻薄的语言责备我,就像他已经知道我放弃船上其他人一样。“你来这里干吗?”他说。我真想逃出这个四周被陡峭山崖所环绕的深谷。绳索从山崖上边悬吊下来,但我不敢用它们,因为它们太细了。我也试着自己爬出这座深谷,却屡次滑落。最后,我终于爬到山顶上了。但是,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爬上来的,感觉就像是我故意不想知道这个过程,只想着尽快逃出来似的。在深谷顶部的边缘是一条被篱笆围起来的路。人们从我的身边擦肩而过,并很友好地向我打招呼。

我们如果重新审视这名做梦者的生活,将会发现他5岁那年与病榻为伴,此后,他也经常患病。由于身体状况欠佳,他一直都被父母细心照顾着,所以很少有机会接触其他孩子。当他尝试接触成人时,却被父母告知小孩子应该善于倾听,而不是侃侃而谈,而且成人与小孩不一样。因此,在很小的时候,他就未能建立社会生活的联系,而只能与父母为伴。这一切导致的后果就是,他的发育比同龄人要落后得多。我们毫不惊讶地发现,父母认为这个孩子非常笨,并以此为笑柄。这种环境又会进一步限制他的交友行为。

如果这个孩子本来就已经存在自卑感,上述做法又会继续恶化这种感受。他的父亲关心孩子,但性情暴躁、善于挑衅;母亲身体瘦弱,一直待人冷漠、专横跋扈。虽然父母都认为自己已经把最好的给了孩子,但是,他们的培养过程一直都充满了严厉的呵斥。挫折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童年早期记忆就是,在3岁的时候,母亲让他跪在一棵豌豆苗前面长达半个小时。其理由是孩子不听话——虽然她早就知道这是可以理解的。他曾经受到一名骑马人的惊吓,并从此拒绝为母亲外出办事。父母偶尔用粗鞭子打他,逼他说犯错的理由,让他乞求原谅。“儿子应该知道,”他的父亲说,“为何犯错误的总是他。”有一次他被父母毫无理由地鞭打。由于他不知道自己为何被打,所以父母一直抽打他,直至最后他编造并承认某种错误。

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对父母产生了敌意。他深陷在自卑中,甚至不能想象优越感的存在。他的学校和家庭生活几乎就是一系列充满挫败的故事。他甚至觉得最细小的胜利都高不可攀。18岁以前,他一直都是学校的笑柄。有一次,老师甚至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大声朗读他的家庭作业,并附上嘲笑的评论。

所有的这些遭遇都迫使他陷入越来越深的孤独中,所以他最终选择逃避。在跟父母的博弈过程中,他发明了一套代价高昂但行之有效的方法。他对所有指责表现出沉闷的态度。这种姿态表达了他切断主要外界联系的决心。由于不跟任何人交流,他完全孤独。虽然饱受众人误解,但他无处诉苦,特别是不能向父母倾诉。没有任何人跟他说话,所有的社会交往方式都失败了,所有建立亲密关系的尝试都无果而终,这让他感到很受伤。这就是他28岁以前的生活状况。深深的自卑情结渗透在他灵魂的每一个角落。他开始无法控制自己对个人价值和优越感的奋争。他的世界观被逐渐扭曲。他说得越来越少,终日沉迷于胜利的错觉,无法自拔。

很快地,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上文已经提及)。透过它,我们明显地看到了他的心理活动。最后,让我们一起看看古罗马雄辩家西塞罗所做的一个梦。这是文学史上最具有预兆意义的著名梦境。

有一次,诗人西莫尼德斯走在大街上,发现一具无人认领的尸体。于是,他安葬了这具尸体。后来,西莫尼德斯想出海航行,但死去的男人托梦警告他说,这次出航会船毁人亡。因此,西莫尼德斯没有出行。后来这艘船果真沉了,所有船员无一幸免。

根据西塞罗的说法,这个故事让千百年以后的人们仍然颇感震惊。如果我们现在要对它进行解读,应该说,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海难实际上是比较常见的。我们也应当知道,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许多人在航行前夕都会做关于船毁人亡的噩梦。在众多的梦中,这个特别的梦由于与真实生活密切相关而得以被代代相传。信仰神秘事件的人通常很容易受到这种故事的影响。我们给出的更贴近实际的解读如下:这名诗人出于自我保护,可能不会对这次旅行投入太大的热情。随着开船日期的迫近,他必须找一个理由为自己的犹豫辩护。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他让那个死去的男人享受无偿殉葬,并最终以一名先知者的身份出现。这样,他当然就不会乘船外出了。要是这艘船没有沉没,今天我们也不会听到任何关于这个梦境的消息。人类总是注意令自己感觉不安的事物。因为它提醒我们,在天堂和地球上还有太多我们可以理解的东西。如果我们认为梦境和现实都是个体生活态度的反映,将不难理解为何梦境会带有先兆意义。

我们必须直视的另外一个事实就是:并非所有的梦境都很容易解释。事实上,仅有很少一部分梦境可以被解释。人们会很快忘记自己做了什么梦,只会残存某些特别的片段。除非受到专业的解释梦境训练,否则我们也不能理解它们背后所代表的意义。然而,这些梦也只是个体活动和行为模式表达的一种标志和隐喻。这些比喻或对比的主要意义在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要去尽力解决一个问题,而且我们的人格指向某一特定的目标,我们就必须找到推动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终极动力。梦境是强化某种情感的最佳方式,也是推动人们解决特定问题的力量。做梦者是否能够理解上述关系并不十分重要,关键在于他们是否能从其他事物身上得到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推动力。梦境本身就会提供做梦者表达自身情感的证据,正如梦境可以暗示人类行为模式一样。梦境就像是一缕袅袅上升的烟雾,提示生火的地方。一位有经验的伐木工人不仅能够看到上升的烟雾,还能够告诉你,他们烧的是哪一种木材。这个过程就跟精神学家通过梦的解释得出关于人性的结论一样。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说,梦境不仅代表做梦者正在寻找解决当前问题的突破口,而且反映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特殊的是,社会感和对权力的奋争这两种因素既能够影响做梦者联系世界跟现实的方式,又是梦境中表现较为明显的因素。

智力

在以上关于人性的心理特征分析中,我们还没有讨论智力因素。我们认为,个体如何评论或思考自身并不重要,因为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可能会误入歧途,而且会变换各种花样美化我们所展现的形象。我们可以做的一件比较有把握的事情就是从特定过程和言语中推断一些有限的结论。我们的观察过程不排斥个体的思考行为或言语表达,因为这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认识心理现象。

人们很乐意谈及智力——一种让我们做出判断的特殊能力,它已经成为众多观察、分析和测试的对象,包括所谓的儿童和成人智力测试。时至今日,这些测试都没有取得实质上的成功。让一群小学生做集体测试,还不如让教师直接进行评价。尽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测试纯粹是多余的,但实验派心理学家对他们的发明还是颇为得意。我们反对做智力测验的理由还包括:小学生的能力、思考和判断力尚未全面发展,因而,许多先前测验表现较差的孩子几年后可能会表现得非常出色。我们必须指出的另外一个事实就是,城市以及那些出生在良好教育家庭的孩子由于具有更为广泛的生活经历而在智力测试中表现得更加优秀,足以让其他未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大为逊色。众所周知,8~10岁的有钱人家的孩子会比同年龄段的穷人家的孩子获得更高的分数。但这并不意味着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就一定会更加聪明。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还是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同。

如今,我们未能在智力测试方面取得任何进展。其中一个较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当我们对柏林和汉堡两个城市的孩子进行测验时,结果令人感到沮丧:相当一部分智力测验很好的儿童在教育后期都表现出了力不从心。这种现象似乎在向我们证明,一个高的智力测验分数并不能代表孩子的未来发展就是健康的。个体心理学的实验不是以儿童发展程度作为一种测量指标,而是致力于发现这种发展背后的积极因素。必要时,这些观察结果还有助于儿童改善自身的生存状况。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就是永远都不孤立地分析儿童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将心理看成一个完整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