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不尽享,话不说尽,事不做绝。美国科学家克里斯托弗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直言无忌的最大坏处,是不给讲话人留下回旋的余地,而且容易挑起冲突。”
常言道:“做人要做到十分,做事只可做到八分。”就是说,要尽量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凡事不可过于偏激,以免使自己尴尬。意气用事,吃亏的最终只能是自己。
古希腊神话里有这样一个传说:
太阳神阿波罗的儿子法厄同驾起装饰豪华的太阳车横冲直撞,恣意驰骋。当他来到一处悬崖峭壁上时,恰好与月亮车相遇。月亮车正欲掉头退回时,法厄同倚仗太阳车辕粗力大的优势,一直逼到月亮车的尾部,不给对方留下一点回旋的余地。
正当法厄同看着难以自保的月亮车而幸灾乐祸时,他自己的太阳车也走到了绝路上,连掉转车头的余地也没有了。向前进一步是险境,向后退一步是灾难,最终,万般无奈地葬身火海。
人活在世上,除非你选择离群索居,远隔红尘三千里,否则不可避免地要与别人相处共事。为此,如何维系良好人际关系一直都是做人处世的重要课题。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结下难解的仇怨,很多的情况都是自绝后路造成的,也就是与人产生摩擦时把话说绝、把事做绝了,如此不留余地,双方关系当然会陷入无法收拾的地步。
从古至今,大凡能成大事的人,皆善于谦恭退让,懂得给自己留下回旋的空间。都明白先声夺人、狂躁激进、赤膊上阵、意气用事、行为鲁莽,这不但是匹夫之勇,于事无补,更会露拙于人,授人以柄,成为众矢之的,最终只能功败垂成,半途而废。
因此,凡事要给自己留有余地,顾大局,看长远,顺其自然,该退则退,该让则让,不急不恼,以躲为闪,以守代攻,给别人退让一大步,为自己留出一片天地,在退让的天地中休养生息,保全自己,蓄势待发。
做事要讲求留有余地,不要把人逼上绝路;说话也要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得太满。因为凡事总有意外,留有余地,就是为了容纳这些意外,以免自己将来下不了台。
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为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说:“我一定会发明出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便问他:“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这种万能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吗?”
年轻人正是把话说绝了,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果把“一切”换为“大部分”,爱迪生便不会反诘他了。
曾有一位朋友,因在单位里与同事之间产生了一点摩擦,很不愉快。一怒之下,他就对那位同事说:“从今以后,我们之间一刀两断,彼此毫无瓜葛!”
这句话说完不到三个月,他的同事成了上司。因他讲了过重的话,所以很尴尬,只好辞职另谋他就。
因为把话讲得太满而让自己窘迫的例子,在现实中随处可见。但这样做的结果,就像把杯子倒满了水一样,再也滴不进一滴水,否则就会溢出来;也像把气球充满了气,再充就要爆炸了。
其实,人际关系实际就是利益关系,为人处世只要懂得谦让容忍、宽大为怀,凡事多为他人设想,不要只着眼于私利,能做到这样就算及格了。少对人说绝话,多给人留余地,这样做其实并不是仅仅为对方考虑,对对方有益的;更是为自己考虑,对自己有益的。这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
即使与人交恶,也不要口出恶言,更不要说出“情断义绝”“誓不两立”之类过激的话。对人不要太早下评断,像“这个人完蛋了”“这个人一辈子没出息”之类属于“盖棺论定”的话最好不要说,人一辈子很长,变化很多,不要一下子评断“这个人前途无量”或“这个人能力高强”。以便他日狭路相逢还有个说话的“面子”。
为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心计的人在生活中很注重把握说话尺度,从不把话说得太绝,以免自打嘴巴。
总之,人之一生说短很短,说长也很长,世间事恰如白云苍狗,变化很多,所以不要一下子把路堵死了。这对自己是非常不利的。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也,则事寡败也。”
——《韩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