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是一个充满大格局的做人哲学。
有一条汽车线路,是从小港口开往火车站的。客运公司仅安排两辆公共汽车来回对开。开101的是一对夫妇,开102的也是一对夫妇。坐车的大多数是一些船民,由于他们长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进城往往是一家老小。
101的女主人很少让船民给孩子买票,即使是一对夫妇带几个孩子,她也视若无睹,只要求船民买两张成人票。有的船民过意不去,执意要给大点的孩子买票,她就笑着对船民的孩子说:“下次给带个小河蚌来,好吗?这次让你免费坐车。”
102号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带孩子的,大一点的要全票,小一点的也得买半票。她总是说,这车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运公司交多少多少钱,哪个月不交足,马上就干不下去了。船民们也理解,如今生意不好做,几个人就掏几张票的钱,因此,每次也都相安无事。
三个月后,102号不见了,听说停开了。它应验102号女主人的话“马上就干不下去了”,因为搭她车的人很少。
101的女主人明白“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道理。可惜的是,能参悟和运用这一做人哲学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在名利权位面前,人们常常争得你死我活,但最后大都落得遍体鳞伤、两手空空的结局,有的甚至身败名裂、命赴黄泉。
三国时的曹丕就是个深谙此术而获得成功的人。曹操对接班人的挑选很注重。长子曹丕虽为太子,但次子曹植更有才华,很受曹操器重。于是曹操便有了更换太子的念头。
曹丕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恐慌,急忙向他的贴身大臣贾诩请教对策。贾诩说:“愿您有德性和度量,像个寒士一样做事,兢兢业业,不要违背做儿子的礼数就行了。”曹丕深以为然。
有一次曹操亲征,曹植做了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来讨父亲欢心,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而曹丕却伏地而泣,跪拜不起,一句话也不说。当曹操询问他原因时,曹丕便哽咽着说:“想父王年事已高,还要挂帅亲征,我心里是既担忧又难过,因此说不出话来。”
一言既出,满朝肃然,大家都为太子的仁孝而感动。反而觉得曹植只知道为自己扬名,有悖人子孝道,作为一国之君恐怕难以胜任。毕竟写文章不能代替德行和治国的才能,结果太子还是原先的太子。曹操死后,曹丕顺理成章地登上了魏国的皇位。
其实最初,曹丕是极不甘心自己的太子之位被夺走的。他想拼死一争,却又明知自己的才华远在曹植之下,胜算极微。但他毕竟是个聪明人,一经贾诩点化顿时明白:与其争不赢,不如不争,我只需恪守太子的本分,让对方一个人尽情去表演吧!最后,这场兄弟夺嫡之争,以不争者胜而告终。正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遍天下没人能与他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