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浪潮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汹涌,深刻地改变着这片古老土地的格局。田园牧歌般的生活节奏被打破,世代相传的传统被改写,这股浪潮所到之处,仿佛历史进程被一下子加快,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涌入城市。十余亿中国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展开了一副宏大的画卷——重整河山。
当我们初看这幅画卷的时候,不能不为其恢宏气势感到振奋。放眼世界,没有哪个地方能够像中国一样充满如此之多的机会,涌动着如此澎湃的**。可当我们细看它的时候,却不难发现在这繁花似锦的景象背后潜藏着不少危机。高速城市化带来能源、资源难以为继,生态危机频发,环境不宜人居;出口拉动独木难支,内需消费尚未充分成长,应该作为过渡手段的投资拉动被寄予过高的期望,催生了大量泡沫。
无论我们情愿与否,我们都被这股“重整河山”的浪潮携裹着一路向前。它如同一匹桀骜不驯的烈马,如果驾驭得当,将带动中国进入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如果驾驭不了,则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世界上唱衰中国的预言破产之后转而力捧中国,旁观者未必清,当局者则不能迷。我们到底如何认识今天中国的处境?
十年前,王志纲曾经有这样一个比喻:中国就像一条穿越时空隧道的巨龙,龙头已经开始和全球一体化与信息时代的最前沿对接,龙身正在工业化的浪潮之中翻腾,而龙尾还深深地扎根于农业文明的泥土之中。巨龙翻腾,三种文明同时交织转换,由此构成了一副无比复杂的中国图景。
十年后,“三个中国”的划分依然适用,但是中国又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我们需要一幅更为宏大的全景图来展示这些发展的趋势。
当中国要用几十年走完别人上百年完成的城市化进程的时候,有多少机会在等待我们,又有多少风险需要去化解?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量的时候,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开始在全球布局,但是在通往全球化的道路上又有多少陷阱,让许多人信心满满而去,却铩羽而归?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世界奇迹,但又有多少人能够警醒地看到,这种高速经济增长的背后透支了上千年的积累和以后若干代人的资源和环境?
在迅猛发展的大潮中掌握潮汐变化,认识并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顺应它并借助大势获得更快的发展,正是王志纲工作室在过去这十几年中不断探索的课题。在实践的同时,我们也一直在记录、归纳、总结,试图能够为处于巨变中的企业、政府甚至个人答疑解惑,提供有益的经验,并不断充实中国本土战略思想案例库。
2009年初,工作室提出“打造中国最好的战略思想库”这一目标,同时确定将每一两年出版一本工作室案例集,亦可称为——《王志纲工作室白皮书》。《重整河山》作为在这个新起点上所奉献的第一本书,经过近一年的写作和反复修改完善,今天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如果把一个难题的解决比作一次攀登高峰的话,这本书或许可以被看作一本登山日志。它记录了工作室这支特殊的登山队在过去三年时间里南征北战,征服一座又一座山头的过程。其中有攀登过程中的艰辛,有足以引以为戒的经验和教训,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瑰丽和神奇。
但是它又不止是登山日志,因为工作室还是探矿队,是气象站。由于工作室独特的模式,所做的研究都来自市场委托,所去的地方正在孕育着新的机会,所接触到的也是来自第一线的资讯,所做的工作正是找出规律,设计合适的模式,交给后来的开发者。所以这本书也可以看作一幅矿藏分布图或气象图。
通过它们,读者可以看到今天的中国大地上正在发生的变化,大到一个区域,小至一个具体项目。从一个政策的出台到最终如何落实,或者一个风起于青萍之末的细微变化最终促成了一些重大的改变。许多看起来不相关的事情,其实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关心发展大局的人们可以从这本书中看到一些正在影响和改变中国发展前景的趋势,比如从沿海开放到沿边开放,比如休闲经济的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比如影响城市发展的种种要素;希望从中找到商机的人也不会空手而回,他们也可凭着这张地图按图索骥。
写作这样一本内容如此丰富,题材如此复杂和宏大的书,的确是一件让人望而生畏的工作,幸好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团队协作的成果。
没有工作室众多同仁在战地一线对众多难题发起的冲击,这本书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他们在紧张工作之余细心的记录和翔实的文案,这本书同样将无从着手。
作为执笔者,吴鹏为此花费了大半年的心血,坚持不懈地创作,一次次推倒重来,一次次集思广益,终于成书。
成书的过程自然离不开工作室前辈的指导和众多同事的支援。首席顾问王志纲老师不知道多少次对作者耳提面命,照他的说法:“写书这事,我比做任何一个项目花的功夫都多,等于带博士后”;北京战略中心任国刚总经理,对项目的来龙去脉以及战略意义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细心讲解;上海战略中心总经理路虎、深圳战略中心总经理段明、成都战略中心总经理张志宇、广州战略中心金凌冰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尽可能的帮助;王家洛整理的大量谈话资料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原始的素材;而不少同仁如林小骥、房晓、黄昌之、王加俊、宗伟、李昂等都曾参加过本书初稿的写作,留下了大量有用的文字。
工作室的每一本著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和创造力的体现,我们花费大量心血出书,其宗旨就是希望将工作室所接触到的这样一幅鲜活、波澜壮阔的画卷展现给读者,让大家一起见证中国的巨变,感受时代的脉搏。
从1996年出版《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起,到《第三种生存》、《大盘时代》、《城市中国》、《找魂》、《城变》……,直至今天这本《重整河山》,在每次变革的转折时刻,工作室都会有一本书。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一部分,每一本书都是工作室打造战略思想库这个庞大工程的一块砖石。
时代在不断发展,对于智库的需求迅速增长。智库的最终目的和检验标准是对现实产生的影响。工作室怀抱“打造中国最好的战略思想库”的梦想,在丰富案例基础上进行扎实的研究和积累,当这些方法能够真正影响世人的时候,相信离这一目标也就不远了。
王志纲工作室
200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