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解决脱离群众问题的思路
我赞成,脱离群众现象的产生,个人思想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我们党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首先要求每个干部提高认识、整肃思想、洗心革面、深挖思想根源、端正人生目标。无疑,这个要求完全正确,非常必要,也很有效果,不如此也难以入手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党也很清楚,仅仅这样做,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其他方法、途径和手段。因为,我们前面说了,脱离群众的根源不仅仅在于个人思想品质问题,因而也就不能仅仅用思想教育这样一种方式去解决问题。这也就是我们党在进行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同时,着重提出并反复强调要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性、制度性机制的原因(顺便说,我们现在讲反“四风”、反腐败的斗争需要打长期战、持久战,也是由于这种仅靠思想教育的方式不可能产生根本性、持续性长期效果的缘故)。这是我们党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思路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换言之,在解决脱离群众这个最大的危险问题上,执政党需要摆脱革命党时期形成的单一地以思想教育和整风运动为路径依赖的模式,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说,革命时期联系群众是利益所趋,是形势所迫,是必然的必须的,即使发生一些脱离群众的现象也可以用教育整风的方式解决;那么现在在客观形势、利益格局都大不相同的情况下,就需要调整解决问题的思路,增加新的方法、途径和手段了。换言之,也就是要增加一个民主环节,从而把解决脱离群众问题的自我教育途径与外部约束途径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找到一条主观自我教育与客观环境制约相互配合、协调互补的解决脱离群众问题的新的思路来。
其实,这个思路毛泽东早就提出来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窑洞对”。早
在1945年7月,当时作为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国民政府参议员的黄炎培先生一行访问延安,曾与毛泽东彻夜长谈。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几天有何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60多年来,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史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了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因为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渐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则越加复杂起来,控制力不免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听了黄先生的话,毛泽东满怀信心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毛泽东看来,这里有两层涵义,一是人人起来负责,即人民当家作主;一是人民起来监督,即人民监督国家。而这就是毛泽东当年设计的民主新路。
在这里,毛泽东正是从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以后作为执政党如何防止懈怠、防止腐败这样一个历史周期律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就是要解决胜利以后如何永远不脱离群众问题的。也就是说,毛泽东对这个问题是有着自己的长期而成熟
的思考的,是有着自己成竹在胸的答案的。靠民主,靠人人起来负责,靠人民起来监督,这就是答案,这就是毛泽东当年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理中、从几千年的历史经验教训中、从当时蒋介石政权腐败而又不受监督的现状中引出的答案。应该说,这个答案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然是正确的,仍然是无法逾越的真理。问题是毛泽东虽然有过这样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但他自己也并没有在实践上走出这样一条解决这个问题的成功的道路来。他老人家意气风发地去进城赶考,最终也没有考及格,虽然不及格的方式有所不同。
相关链接5
续谈周期率问题
这里的引文转自陈舟、沈晓阳著《跳出历史的周期率》(中原农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1—212页。根据另外一个版本,接下来黄先生深感欣慰地说:“这个话是对的。只有把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得地地得人,人人得事。把民主打破这个周期率,怕是有效的。”见黄炎培著《八十年来》(中央文史出版社1982年版),第719—720页。
关于我们是否已经或者能否跳出这个周期率的问题,薄一波曾经有过一段论述,很有深度。他是这样说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使我们深深地感到,开拓民主新路,打破这周期率,不可能一次完成,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不但我们今天还不能说已经完全跳出这周期率,就是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认为也不要去说这个话,任务尚未完成,全党仍需努力!”(见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57页。)
那么,到底靠什么解决这个脱离群众的难题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