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打破三分钟热度,刻意练习兴趣力(1 / 1)

1.兴趣总是失败的本源

长大后,就要为自己负全责,要明白自己想做的事是什么,想过的人生是怎么样的。如果有任何想做的事,就要把它放在首要的位置,每天去耕耘。读一本书,如果能增加你的学识,能颠覆你的思想,就要坚持长期阅读;看一部电影,可以尝试从两三个不同的角度或身份去看,把感兴趣的事物都换一种吸收方式。

用这样的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相信一定可以变成一个很厉害的人!

据我观察,大多数人拥有的兴趣爱好很多,但坚持做下去很难,这个兴趣永远无法达到精专。在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失败后,我开始寻找其中的原因。中国有句老话叫“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说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接近成功,往往越困难,所面临的心理挑战也会越大。坚持住剩下的十里,才能够到达终点。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有很多的兴趣爱好,如写作、画画、摄影等,可是仅凭喜欢把这个兴趣爱好变得专业是很难的。我们要在喜欢的基础上加上“刻意练习和不断重复”。

什么叫“刻意练习”呢?

我举一个最浅显的例子,比如我们从很小就开始学写字,可长大后有的人的字突飞猛进,有的人的字却和小时候写的字没有什么区别。从时间来看,大家写字的时间相差不多,所以这里就有两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单纯无目的的重复练习是非常低效的;练习时间长,不代表精进。而刻意练习,就是要有目的地练习。

实际上“刻意练习”和“增加兴趣”是相辅相成的。每当你突破了一个困难点,你对这件事情或这项爱好的兴趣就会加强,并且促使你进一步去刻意练习。

2.六个刻意练习的步骤,打开新世界的 万能公式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专业的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就看到其中的门道,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当中已经有一个关于这个行业知识中的思维模型了,他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脑袋中的知识提取出来帮助判断。但专业的人大脑中存在的思维模型,也是通过大量的学习、练习及不断重复地总结才逐渐掌握的。

我在进行“刻意练习”兴趣力的道路上,也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用在构建我的多元人生上面,也可以用在我的高效学习上面,两者之间是互相呼应的、共通的。

“刻意学习”应该如何做呢?我将其分解成了六个步骤。在学习新事物的时候,不要迷茫,只需将这些步骤一点点套用进去,并随时修正自己的行为。

具体的六个步骤是:

① 找一套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② 突破舒适区,不断适度挑战自己;

③ 不断拆分任务,化难为易;

④ 良好的目标感——明确做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⑤ 包括反馈——正确在哪儿,错误在哪儿,并且找解决方法;

⑥ 大量练习,海量重复性学习,成为肌肉记忆。

在刻意练习中,最重要的是第二步骤,在突破舒适区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基础性的单项练习。

比如,我在学习英文书法字体的时候,就在这一步下了非常大的功夫。英文书法字体源于早期铜板印刷(Engraved Copies),是18世纪出现的一种带有斜度,笔画有粗细变化的字体,可以很好地和我常书写的中文手账结合起来,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手账的颜值,所以我非常希望能够解锁这个兴趣爱好。

于是我就按照以上的六个步骤进行刻意练习:

① 找一套简单易上手的字体教材,在网络上就可以找到。

② 突破舒适区,不断适度挑战自己。在此之前,我只会写一些比较正常的英文字母,所以我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挑战学习这种字体。于是,我翻看完整体的素材后,就开始进行每个字母的单项练习。

③ 不断拆分任务,化难为易——遇到不会书写的地方时,会将句子进行拆分,每天练习。

④ 明确自己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在坚持的过程中,如果目标不明确,就会因为太难或者太枯燥而放弃。当时我的目标是能够熟练地写一张漂亮的贺卡,并且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手账中。

⑤ 对比自己写出的字和教材之间的区别,并及时修正。

⑥ 最后是花时间进行大量练习,海量重复性学习,成为肌肉记忆。于是我给自己定下每天练习20分钟的任务,直到丢掉教材也能够写得很好。

这六个刻意练习的步骤,是我打开新世界的万能公式。最后要牢记的一点是:学以致用才是有效的学习。

3.在有效的时间内,如何最大化地 体验人生?

我已经掌握了刻意练习的方法,但我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的我,该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最大化地体验人生?

我对这点非常重视,所以尝遍各种兴趣和机会,也总结了以下几个有效的小方法,供大家参考:

将自己的计划分类

当你列出自己的兴趣或者是愿望清单的时候,要注意区分“优先计划”和“长期计划”。优先计划是指那些不会干扰现有生活的事情,比如学一门外语;长期计划是需要等待时机、从长计议的事情,比如转行写小说,成为专职插画师等。既然优先计划不会干扰自己现有的生活,那就不用思考太多,直接去做就好了。长期计划则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考察和规划的,不能轻易做决定。

要学会给长期计划设定目标

长期计划需要专心投入,包括各种时间成本、金钱成本、机会成本等,最好是给自己设定一个达成这个长期计划的期限,比如说三个月、半年或是一年等。只是设置达成期限还不够,还要设定出能够评断成果的标准,用它来评估这个兴趣是否值得自己持续投入。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在发现这个兴趣其实可能不适合你的时候,及时止损。

掌握好从长期计划中“退场”的时机

对于要把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的人来说,退场等同于放弃,但对于很多只是想要尝试一下的人来说,退场也许是完成个人目标的一种激励方式。当你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到无聊,提不起什么精神,或者发现真的做起来后自己并没有那么感兴趣时,其实可以选择退场。但是,对于“枯燥感”和“挫败感”要进行严格的区分。你可以想想,对于这件事情是像“玩俄罗斯方块熟练到闭着眼睛都不想玩了”的那种熟悉的枯燥感,还是发现你根本学不来,从而感觉到很挫败。前者是让你无法产生热情和期待的状态,后者是发现自己没有能力学习这门技能,那就需要重新评估是否需要调整你的学习计划,或者放弃这个兴趣。

在体验人生的时候,要选择那些可以令你的生活充满意义的兴趣爱好,在尝试中不断精进。

设置兴趣失败清单,助你打破失败魔咒

失败管理清单——清楚地知道因何而失败的人,更容易进步。

我很喜欢看传记,尤其是人生跌宕起伏的伟人传记,似乎只要我深入地去研究那些失败,就像是在经历这个人的“最坏时刻”,然后再去思考如果当时我遭遇这样的困境,我会如何做?真正让我有所成长的,是考研的一次惨败,对我的人生来说,它实在是太重要了。而当我正视自己的失败时,才感觉成长之门渐渐打开了。

我设置了一个“失败管理清单”,用来记录自己失败的原因,时刻督促和提醒自己不要掉进害怕失败的恐惧里,而是要通过每一次的失败增加成长的经验和力量。

写下这个清单的目的是要让自己知道为什么会失败,以便及时进行改善,比如可以从中分析出是时间管理上导致的失败,还是自己意志力不够坚定,再或是进行练习的次数太少,不够专注等。还有一点是我后来在总结中发现的,就是发现自己失败的项目大多是一个领域的,那我就会深入研究,自己是否真的不擅长这个领域,没有什么天赋,或者是不是用错了什么方法,好及时改进。

最后需要明白的一点是,进行多元兴趣管理其实是为了帮助我们实现多元人生。

当你拥有了区分真伪兴趣的能力,并且学会用思维导图来拓展自己的兴趣事业边界,再刻意练习使自己的兴趣达到专业的高度时,多元人生或许便就此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