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西方资本下“实”与“虚”的十字路口 美股咋跌得那么惨(1 / 1)

西方博弈往事 九边 2211 字 2个月前

现在,我们来分析下“美股何以至此”——美股怎么就爬了这么高?解释清楚了美股这些年不合情理地爬了这么高,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会摔得很惨(1),这不是财经问题,这是常识问题。

我们要知道,我们可以不炒股,但无论如何一定要懂点股市,这玩意儿跟所有人的一生是强相关的。

一、为什么美股不正常

美股在2009年有过一次暴跌,最近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暴跌。

按理说美股跟美国GDP应该是差不多同步的,规模也应该接近GDP,但是大家都看到了,最近十年美国GDP只涨了那么点,可是美股这些年又涨成什么样了?前段时间美股是美国GDP的200%,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那这些年发生了什么呢?

先是奥巴马时期坚持放水。然后,特朗普上台了。为什么特朗普上台会对美股有这么大影响呢?

难道他是经济奇才,一举提振了美国经济,让美国人民信心高涨,股市再上新台阶?还是因为特朗普是金融炼金术士,有什么神奇炼金术?

都没有,他给美国股市打了两针“兴奋剂”,让美股就跟听到哨子的眼镜蛇一样立起来了。

二、第一针:减税

税收真的是越低越好吗?

其实咱们做一个思想实验你就知道了。

假设你是一个美国企业主,政府突然宣布给你减税,你们公司账户上多出几个亿来,你选择怎么操作呢?

扩大再生产,雇佣更多的员工,赚更多的钱?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初级经济学都是这种逻辑,认为减税后会扩大再生产,促进就业什么的。

但是问题就出在,现实世界复杂那么一些。

首先经济学里一直有个假设叫“无限市场假设”,生产出来多少产品都能卖得出去,所以减税才会导致企业扩大再生产。不过现实中根本不是这样,现实中大部分行业都是饱和的,扩大再生产就是找死,消费是不足的,产能是过剩的。

公司都是订单驱动的,比如你是一个生产汽车发动机的公司,减税后如果订单不扩大,多出来的那笔钱没法去雇佣工人生产更多的发动机,因为现在全世界最难的事不是“产能”,而是“卖不出去”。

比如波音,每年能卖多少架飞机都是确定的,多卖一架都费劲,“扩大再生产”这事本身存疑。

美国GDP的80%以上是服务业,比如商业咨询和华尔街金融什么的,这种生意就更没法扩大产能了。

那老板会给员工把这笔钱分了吗?提高人们的收入,增加购买力?

当然不会了,今年减税涨工资,明年不减税了,工资怎么办?减工资?当然不行了,工资这玩意儿只能涨,一般不能降,凯恩斯说工资有“黏性”,说的就是这事。大家观察下,大公司一般会搞奖金制,就是避免工资没法降的困局,实在不行,就裁员,一般不会动员工的基础工资。所以公司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普调工资,给自己找不痛快。

如果你是个公司管理层你会怎么办呢?

不复杂,有钱花在刀刃上,多出点钱来就应该做点立竿见影的事,什么事呢?

对,回购股票。

炒股的人对这个词太熟悉了。

回购股票非常简单,也就是公司用自己手里的钱去市场上把股票回收回去。这样市场上自己公司的股票就少了,正如发生“猪瘟”导致大量的猪被屠宰后,猪肉价格暴涨一样,股票少了,股价自然会上升。而且股票少了以后,每股的分红也会变多,这样投资人会更喜欢这只股票,大家追涨杀跌,股市一涨再涨。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经理们这么热衷于拉高股价呢?

这又是一个管理学上的痼疾。近代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是分开的,董事会有钱的人们静静地在家歇着,让职业经理人帮他们打理公司,为了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就给他们分股票,他们只有打理好公司,股票才会涨,股票涨了他们的工资也就涨了。

本来设计得挺好的。但是没想到很多职业经理人不想着怎么经营企业,直接去拉股票了。

所以他们千方百计地想拉高股价,股价高了公司账目就好看了,自己的收入也就有着落了,去下一家公司也人见人爱了。回购股票简直是混迹江湖的“金手指”。

不只减税减出来的钱被他们拿去回购股票了,特朗普推动美元回流美国,本来是要让这些钱回美国去建厂——曹德旺是少数几个真去开厂的,因为他的玻璃的主要费用花在运输上,而且主要卖给美国,所以要把厂子建到美国去,整个过程中麻烦不断。其他基本没成功的。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有个问题,难道减税这事不好吗?

这未必是好事,这玩意儿太低了影响生活;太高了一样影响生活。

比如税收太高了大家都不去开厂子了,反正赚的钱都交税了还开什么?

但是太低又会导致国家赤字,赤字太高会导致政府破产,美国的国债规模马上就要大到政府连利息都还不上了。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大帝国崩溃都是财政的崩溃,这可不是小问题。

所以,克林顿当总统的时候美国经济增长得非常快,他就是加税的,加税还国债。

三、第二针:利息调控

尽管职业经理们拿着减税的钱去回购股票了,但是大家要有个常识:普通人玩现金,富人玩贷款。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股票操作盈利才3%,一堆富人抢着玩,可能有人会问那玩意儿怎么赚钱?

关键就在贷款,这个星球上很多财富都是贷款贷出来的。

假设一个理财产品收益率3%,你投一万元进去,只能赚三百元。人家专业玩家直接上十倍或者三十倍杠杆,也就是从银行贷款是本金的十倍或三十倍,一万块就能赚三千元或者九千元了,收益率冲到了30%或者90%。

但是这里有个前提,贷款利息得足够低。如果贷款利息也是3%,那么这个游戏就没法玩了。美国搞了那么多年的零利率,非常有助于玩这种套利游戏。

所以美国职业经理人回购股票不是单纯用现金回购,而是贷款去回购,反正美元利率低,借钱跟白给似的,为啥不借?就这样,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美国股市一直涨,主要动力就是职业经理们借钱回购股票。

那段时间正好是奥巴马执政时期,所以奥巴马也享受了一段低利率推动下,美股持续上涨的幸福时光。

低利息对整个社会影响很大。

再举个例子,如果你看上了楼下的一间商铺,想盘下来卖狗粮,一打听,需要20万元,当前利息3.45%,你一算,现在贷款20万元年底还银行20.69万元,你觉得还是能赚出来的,你可能就贷款开始装修,顺便雇了一个人帮你打理,你也就成了小微企业了。

但是如果利率高达20%,你一算,年底要还24万元,觉得太离谱,算了,不搞了。

同理,相同的新款笔记本电脑,如果利息足够低,甚至分期免息,可能很多人买,但是如果收20%的利息,大家就选择观望了。

大家看出来了吧,利率低大家才会去投资和消费,利率高的话,也就没这事了。

但是利率太低,很多人的消费和投资就会很盲目。这个大家应该非常有体会,店家搞分期免费,人们就容易不断地买东西,很多人最后还不上了。

美联储作为发行货币单位,它就是要捕捉市场信号,经济萧条的时候拉低利息让大家消费投资做买卖,经济过热的时候再拉高利息防止大家不理性。

当初建立美联储的时候,美国人做了仔细的权衡,为了防止政府干预美联储的事务,毕竟政府有一直发货币的冲动,所以刻意搞成了一个独立机构,独立做判断。

特朗普上台后出问题了,因为美联储发现市场开始不理性了,要拉高利率,而且经济危机十年来一次,美联储得拉高利率准备下一次冲击。从2008年之后美国利率太低,如果不拉高,下次危机爆发的时候美联储只能干瞪眼了。

但是这事惹怒了特朗普——很多复杂操作都是依赖低利率的,美国人又是借钱消费,如果利率升高,肯定会影响大家的消费,这样经济就不行了嘛,股市也就上不去了。

特朗普的心态彻底崩溃了,奥巴马的八年任期内美联储一直没把利率拉上去,怎么他一上台就要拉利率?是不是对他有意见?美联储这是要通过拉高利率毁了特朗普股市啊——这可是特朗普的政绩!

美联储拉高利率就是要影响他的股票和经济了,他能同意?

当然不同意,不过2018年之前的美联储主席是耶伦,行内人称“椰奶”。

耶伦非常彪悍,根本不理特朗普。

但是她也有个软肋,2018年任期期满了,按照美国的惯例,一般是要连任的,连任就得总统批。这可把特朗普给高兴坏了,特朗普管不了美联储主席做决策,却可以决定任免,趁着这次机会,赶紧把她给赶走了,并且推荐了他很看好的鲍威尔。

鲍威尔出身美国豪门,背景深厚,由特朗普的财政部部长推荐给了特朗普,两个人挺合得来,特朗普觉得鲍威尔跟耶伦不一样,应该能听自己的。这个鲍威尔在华尔街混过,各方也都能接受,所以被提名后顺利通过,就去美联储上班了。

不过鲍威尔刚去上班,立刻被美联储大楼里的那帮技术官僚给带偏了。大家知道,美联储有一堆律师和经济学家,清一色上过名校,互相是校友——他们撺掇鲍威尔不要理特朗普,美联储应该像最高法一样,独立王国,水泼不进,继续执行美联储事先计划好的涨利率缩表。多说一句,最高法跟美联储一样,大佬都是总统任命的,但是总统不能管他们具体的事务,最高法更是油盐不进,谁都不理。

涨利率就会挫伤经济,股市也出现疲态,这下特朗普怒了,天天抨击鲍威尔。

鲍威尔一开始还死扛着,他的美联储同事们还在电视上帮他打气(美联储的经济学家很多都是特邀评论员或者专栏作者),到了2018年年中,特朗普一度宣布要开除鲍威尔。

到最后,鲍威尔不堪压力,终于屈服了,美联储宣布降息。

在2018年年中,美国终于下调利率了,大家融资成本降下来了,终于又可以折腾了。所以在2018年一阵低迷后,美股在2019年继续一飞冲天,又爬了3000点。

但是这种高位本身是被“激素”给吹大的,美国经济并没有明显改观,美国的GDP并没有实质改进,股市涨成这样,正常吗?

到此,美股也就到了史无前例的高位,风险也前所未有地聚集。

美股泡沫达到了百年难得一见的地步。

四、靠“激素”维持的股市必定会出问题

整体而言,美股如果一直往上堆,就算你用尽办法,也迟早会塌。

在奥巴马执政时期,美股就不太正常地一直在上涨,远远偏离了GDP的涨幅。特朗普接岗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说,他正好摊上了美国的萧条周期,美国基本上十来年一个周期,奥巴马那个周期正好是繁荣周期,所以特朗普任职期间不可避免地要出乱子。

美股自从2008年经济危机后,其实就一直靠“激素”维持着,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这玩意儿慢慢变成了个博傻游戏,有点像击鼓传花,大家都知道这玩意儿迟早结束,但是总觉得自己不会接最后一棒,只要自己足够聪明可以躲开这一劫,就能一起疯狂。

按理说特朗普应该是去杠杆的,不过特朗普不但不接受这个结果,反而继续加杠杆。

就算局势平平稳稳,企业欠那么多钱推高股市,这钱总得还吧?据专业人士估算,美国的这批债务早晚得爆发,也就是说,美股长期服用“激素”,迟早会有副作用。

值得玩味的是,美联储类似赌气似的,把利率直接降成了零,相当于步枪没子弹了。据外界推测,可能是美联储已经知道海啸不可避免,干脆撂挑子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