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原籍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父亲叫郑季,在平阳侯家做事,和府里一个姓卫的侍妾有了私情,生下他。由于他的父母并不是正式的夫妻,他只好跟着母亲姓卫,取名叫青,字仲卿。
卫青稍微长大后,就被送回父亲身边。但父亲并不怎么关心他,总是派他去牧羊。异母兄弟们也都瞧不起他,老是把他当奴仆使唤,不承认他是兄弟。
有一回,他跟着哥哥们到甘泉宫当差。当时有个身戴枷锁的囚犯看见卫青,立刻叫住他,惊喜地告诉他:“你这相貌,是贵人之命,将来一定大富大贵,裂土封侯!”
卫青听了苦笑着说:“我现在过的日子,比一个奴隶还不如,能够少受点鞭打责骂就心满意足了,哪里还敢妄想裂土封侯?”
那囚犯却信誓旦旦地向卫青保证:“相信我,我绝不会看错的,再过不久就会应验了。”
卫青的同母姐姐卫子夫长得花容月貌,美丽动人,被汉武帝看中,召进后宫,卫青也跟着进宫当差。
当时的皇后是大长公主的女儿,眼见自己的地位就要被卫子夫夺去,又嫉又恨,竟把怒气发泄到卫青身上,借故逮捕卫青,准备将他处死。幸好挚友公孙敖极力奔走,才把卫青救出来,使他幸免于难。
汉武帝知道这件事后,就提拔他做建章监,不久又升他为侍中。卫子夫被封为夫人后,卫青也跟着升为太中大夫。
元光五年,卫青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奉命带兵到上谷(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一带),与自云中出兵的轻车将军公孙贺、自代郡出兵的骑将军公孙敖、自雁门出兵的骁骑将军李广,一起征讨匈奴。
卫青一到龙城,就与匈奴发生激战,杀死匈奴兵数百人。可是骑将军公孙敖却折损了七千名士兵;而李广也被匈奴俘虏,幸而又逃了回来。按照律令,他们本该处斩,汉武帝念在两人以前都立过汗马功劳,免了他们死刑,将他们贬为平民。
元朔元年,卫子夫生下皇子,被立为皇后。同年秋天,卫青率领三万大军讨伐匈奴,大胜而回。
次年,匈奴来袭,杀死辽西太守,掳走渔阳郡二千多名百姓。
汉武帝命将军李息从代郡出兵反击,又命卫青从云中出兵到高阙,合力反攻,总算把河南至陇西一带夺回,并在当地设置朔方郡。
汉武帝为了奖赏卫青的大功,封他为长平侯。卫青的部下校尉苏建也立有战功,被封为平陵侯,并受命监造朔方城;另一名校尉张次公也被封为岸头侯。
然而,第二年,贪婪凶狠的匈奴又来进犯,杀死代郡太守,攻进雁门,杀死一千多名百姓。第三年,匈奴再次大举攻入代郡、定襄郡和上郡,大肆劫掠。
元朔五年春天,汉武帝命卫青率领三万名骑兵,与游击将军苏建、强弩将军李沮、骑将军公孙贺及轻车将军李蔡,一起从朔方郡出发征讨匈奴;又命岸头侯张次公自右北平出兵,协助进攻。
匈奴右贤王奉单于之命,领兵对抗汉军。他满心以为汉军不可能这么快就到,便安心地和部下喝得酩酊大醉,丝毫没有戒备。
不料,汉军竟如天降神兵般,连夜赶到匈奴的营地。等右贤王警觉时,他已被汉军团团围住了。
一场厮杀下来,匈奴全军覆没,只有右贤王和他的爱妾及几名亲兵冲出重围,仓皇逃回北方。
轻骑校尉郭成等人追击了几百里,可惜没有追上,只俘虏了右贤王的十来个副将、匈奴男女老少一万五千人,以及牲畜几千万头。
汉武帝得到胜利的捷报后,立刻派特使带着大将军的印信来到边塞,拜卫青为大将军。卫青的手下众将,也都得到重赏。
元朔六年春天,大将军卫青从定襄郡出兵。合骑侯公孙敖为中将军,太仆公孙贺为左将军,翕(xī)侯赵信为前将军,平陵侯苏建为右将军,郎中令李广为后将军,右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由大将军统筹指挥,共杀死胡虏数千人,班师回朝。
一个月后,全班人马再次出兵,虽然颇有斩获,但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的部队遇到了单于亲自率领的大军,双方激战一天一夜,汉兵几乎全部阵亡。
赵信本是匈奴的降将,见汉军不敌,竟阵前倒戈,又投降匈奴。而苏建这队,被杀得片甲不留,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逃回汉营。
卫青召集幕僚们商议该如何处置苏建。有的人说:“苏建作战不力,理当处斩。”
“不!”有的人反对,“数千兵力如何挡得住数万之众?战败是意料中事,怎能怪他作战不力?”
“哼!身为将领,却抛下弟兄独自逃生,这种人留他何用?”
“右将军与敌军奋战一天一夜,士卒死伤殆(dài)尽,仍不肯降敌,拼死逃回,若将他处斩,以后谁还敢败阵回营?岂非逼败将降敌!”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意见分歧。从未重责过部下的卫青一直拿不定主意,只好派人押苏建回京,请汉武帝定夺;自己率领其余部众,回军塞内。
这回出征,汉武帝又赐给卫青许多赏赐。那时候,汉武帝正宠幸王夫人,但王氏的宗族并没有得到封赏。
一位叫甯(nìng)乘的大夫劝卫青:“将军虽是靠自己屡建奇功,才得到皇上的封赏,身居高位,食邑万户,连三位公子也受封为侯爵,然而,追根究底,主要还是因为令姐是皇后。而今,王夫人正受宠幸,她的家族却没有人得到封赏。我建议将军,不如把皇上的恩赐拿一部分出来,为王夫人祝寿,日后王家如果富贵了,才不至于为难将军。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卫青觉得甯乘的话不无道理,就拿出五百金送给王夫人作为寿礼。汉武帝知道了,就问卫青为什么这样做,卫青据实以告,汉武帝认为甯乘能想到这些,是个深谋远虑的人才,就提拔他为东海都尉。
卫青手下还有个叫张骞的,曾出使大夏,并在匈奴居住多年,很了解匈奴境内的地理形势,沙漠中哪里有水源,哪里有绿洲,他都一清二楚,因此常为汉军做向导,使大军免于饥渴之虞(yú)。为了奖励他的功劳,汉武帝特地封他为博望侯。
卫青有个外甥叫霍去病,很会骑马射箭,才十八岁就随舅舅出征讨伐匈奴。骁勇善战的他,第一次和匈奴交手就立下辉煌战功,受封为冠军侯。
霍去病封侯三年后,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率领一万名骑兵自陇西出发征讨匈奴。这次也不负众望,胜利而归,得到不少奖励。
这年夏天,他又会同合骑侯公孙敖,从北地分两路进兵;博望侯张骞和郎中令李广也兵分两路,从右北平出发,合力征讨匈奴。
李广率领的四千骑兵直开到匈奴境内,原本该前来会合的张骞一队却迟迟未到,结果李广的部队被匈奴左贤王统率的数万大军围攻。李广的部队奋战两天,死伤过半,好不容易撑到张骞的部队赶到,匈奴才匆匆撤兵。
张骞行军误了限期,本该处斩,仁慈的汉武帝体念他过去的辛劳,赦免了他的死罪,只撤销侯爵封号,降为平民。
同年秋天,匈奴的浑邪王投降汉朝,汉武帝命霍去病前去迎接他到长安,封为漯阴侯,而把随浑邪王降汉的胡人,安置在塞外五郡(即陇西、北地、上郡、朔方和云中),特准他们依照自己的习俗生活。
元狩四年春天,汉武帝又命卫青和霍去病各带五万骑兵及几十万步兵,再去讨伐匈奴,匈奴大败,可惜没有捉到单于。
这次会战,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负责从东路进攻。不料,李广的部队在半途迷了路,被匈奴的伏军围住。虽然李广奋力杀出重围,部下却死伤大半。
李广回营后,卫青一面派使臣向汉武帝报告,一面命长史严加审问李广。心高气傲的李广不愿忍受刀笔小吏的羞辱,愤而拔刀自尽。
卫青和霍去病屡次立功回朝,汉武帝为了奖赏卫青的功绩,特别增设大司马一职,舅甥两人成为朝中最荣耀的大臣。
但自此以后,大将军卫青富贵荣耀慢慢减退,而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地位迅速蹿升。很多以前在大将军手下做事的人,都转而跟随骠骑将军,得到更多升官的机会。
霍去病虽然做事果断,有魄力,但是待人处事过于严肃,讲话直来直往,不够婉转圆滑。
有一次,汉武帝想教他孙吴兵法,霍去病却回答:
“不必了,臣治军有自己的方法,用不着学习古人的兵法。”
又有一次,汉武帝想为他建造府第,叫他去看看所选的地点是否满意。霍去病当下就谢绝了,还不客气地说:“匈奴还没有消灭,哪有心思盖什么房子!”
尽管霍去病经常让汉武帝碰钉子,汉武帝却越发对他器重。可惜的是,霍去病从元狩四年带兵出征后,才过了三年就过世了。
名将殒没,令汉武帝非常哀痛,他不惜劳师动众,派遣五郡军民为他建造墓冢,又追封他为景桓侯。
霍去病的儿子霍嬗(shàn),年纪还很小,汉武帝仍命他接替父亲为侯。谁知不过短短六年后,年纪轻轻的霍嬗也死了。霍嬗没有儿子,霍家的侯爵就此断绝了。
霍去病过世后十一年,大将军卫青也去世了。此后,朝廷几乎不再出兵征讨匈奴,转而全力经营南越和西南夷。
常识补给站——雁门关
自古匈奴一直是华夏的大患,战国时,齐、赵、燕各国就陆续在边界修筑防御工事;秦始皇更是大耗民力,重新整顿,使其成为古今中外最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其中在山西省一段,有一处重要的山口,叫雁门关。
相传,当年修筑这个关口时,守关的总兵看上负责建造关门的工匠齐鸿的妻子林雁,竟心狠手辣地把齐鸿害死,企图强娶林雁为妾。结果齐鸿夫妻都变成了大雁,把恶毒的总兵啄瞎,比翼高飞。
此后,每年春、秋两季,都有成群的大雁从关上飞过,其中一对最大、最美的大雁,总要绕着关门盘旋数圈,哀鸣许久才肯离去。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关口称为雁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