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期,诸侯彼此争伐的结果是只剩下七个国家,史称“战国七雄”。七雄中最强的秦国,最后终于并吞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而秦始皇也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皇帝。

不过在迈向登基之路的过程中,他差点被人刺死。刺杀他的人就是荆轲,荆轲是战国时代最著名的刺客。

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本是齐人,后来搬到卫国,然后又迁到燕国。燕国人称荆轲为荆卿。荆轲很喜欢读书,剑法也很高明。

在燕国,荆轲和一位杀狗的屠夫,以及一位善击筑的高渐离交好。三人都很喜欢喝酒,喝到半醉就唱起歌,高渐离击筑相和;唱到悲伤处,一起放声大哭,旁若无人。

荆轲虽然喜欢喝酒,却沉着内敛,又好读书,所结交的朋友都是豪侠贤士,燕国的隐士田光就是其中一位。田光认为荆轲有不凡之处,与他相交甚深。

荆轲到燕国定居不久,燕太子丹从秦国逃回来。原来太子丹本在赵国当人质,当初秦王嬴(yíng)政在赵国出生,从小与太子丹玩在一块儿,成为好朋友;可是当太子丹被派到秦国当人质时,秦王嬴政竟不念旧情,对他薄情寡义。太子丹怀恨逃回燕国,一直想报复秦王嬴政,奈何燕国弱小,太子丹也无计可施。

不久秦国不断出兵讨伐山东的齐、楚和三晋,诸侯的土地逐渐被秦国蚕食,一步步逼近燕国。燕国上下忧心如焚,太子丹尤其挂虑,便向太傅鞠(jū)武请教。

鞠武说:“秦国已经占领天下大半的土地,它北边有甘泉、谷口的要塞;南边泾、渭两河流域相当肥沃,巴汉一带民生富饶;右边有陇、蜀的山脉作为屏障;左边则是关、崤(xiáo)之天险。加上人口众多,士卒勇猛,军事武器不计其数。地处长城以南、易水以北的我们,已是岌岌可危了,何必因为自己的私怨而去招惹这条毒龙呢?”

“那该怎么办?”太子丹问。

鞠武想不出什么法子来,只说:“我们再从长计议吧!”

这个时候,秦国大将樊於期因为得罪了秦王,逃到燕国避难。太子丹听说了,不但没有把他驱逐出境,还收容他住在上好的馆舍里。

鞠武劝谏太子丹说:“此事万万不可!秦王如此暴虐,早对我们虎视眈眈,想来足以令燕国胆战心惊的了,更何况知道樊将军被收容于此呢!这无疑就像把肉放在饿虎面前那样危险。就算有管仲、晏婴在此,恐怕也帮不了我们。

“希望太子快把樊将军送到匈奴那里,以免让秦国有攻打我们的借口。同时西与三晋缔交,南与齐、楚联合,再与北方的匈奴取得联系,然后设法对付秦国。”

太子丹摇头说:“太傅的计划需要不少时日,我现在心急如焚,不能等那么久。况且,樊将军因无容身之处才到燕国来,我因为同情他才收留他,此时又是用人之际,怎么能够因为惧怕强秦而把樊将军流放到匈奴去呢!请太傅再为我想想办法吧!”

鞠武见太子执意如此,不禁叹了口气。

过了一会儿,鞠武说:“以弱小的燕国来对抗强大的秦国,等于把一根羽毛放在火炉上面,一下子便成为灰烬了;也好比用鸡蛋去碰石头,一碰就粉碎。老臣年纪大了,且才识浅薄,不能帮太子什么大忙。不过,咱们燕国还有一位田光先生,此人足智多谋,或可助太子一臂之力。”

太子丹一听田光的名字,心中一动,就对鞠武说:“我对此人略有耳闻,只是从来没有见过,可否请太傅把此人请来一见?”

“老臣遵命。”鞠武辞退后,随即去请田光。

田光一听是太子丹派太傅来请他,不敢怠慢,立刻随鞠武一起去见太子。

田光一到,太子丹亲自出来迎接,并且深施一礼。田光年纪已老,背驼了,腿也瘸了。太子丹在前引路,田光和鞠武跟在后面。

三人在大厅坐定后,太子丹屏退左右,对田光说道:“今天的局势,燕、秦势不两立。秦军已达燕国边境,燕国危在旦夕!久闻先生足智多谋,还请先生指点。”

田光一面还礼,一面说道:“臣听说一匹良马在少壮的时候,能够日行千里,可是当它衰老以后,就连一匹毛驴也跑得比它快。鞠太傅只得知老臣年轻时的情形,他不知老臣已经衰老,没有用了。”说完捋一捋自己的胡子,轻轻地叹了口气。

太子丹再仔细看看田光,果然已是老态龙钟,可是他仍不肯放弃,又问田光:“先生交游甚广,可否推荐一位像先生年轻时那般智勇双全的勇士,协助我们渡过难关呢?”

田光想了想,反问太子丹:“请问太子的门客里,有没有什么勇武之人呢?可否请他们过来让老臣看看?”

太子丹说:“有,为了报复秦王之仇,我曾招募了三位勇士,现在就把他们请来,和先生见个面。”

说完,命令手下的人把夏扶、宋意和秦舞阳等三人请来。

不久,三人来到大厅,分别和田光会面,并自道姓名。田光把三人仔细打量一番之后,请他们先退下去。

田光见三人已经走出大厅,才对太子丹说道:“老臣方才仔细相了相这三人,他们都有勇无谋,不是可以倚重之才。不过臣倒突然想起一个人,此人姓荆名轲,年轻有为,智勇兼备。若太子想见他,臣可以把他请来。”

太子丹喜出望外,立刻吩咐手下备车,让田光去请荆轲。行前,太子嘱咐田光:“我和先生所谈的都是国家大事,千万不可泄露。”田光笑着点点头。

田光想,荆轲喜欢饮酒,此刻或许不在家中。

于是便到荆轲常去的酒肆(sì),果然看见荆轲正同高渐离在那里饮酒作乐。

高渐离看有人来找荆轲,就先告辞了。

田光请荆轲上车,回到荆轲的住处。荆轲先开口说:“好久没有见面了,田兄别来无恙?今天前来有何见教?”

“荆兄乃天下奇才,只是怀才不遇,有志难伸。荆兄正值壮年,如果有机会,愿不愿意成就一番大事呢?”田光语带保留地问荆轲。

荆轲听出田光话中有话,回答说:“小弟怀才不遇,老兄是知道的。常言说得好:士为知己者死。可惜除了田兄之外,小弟至今还没有遇到另一位知己。”

田光这才把太子丹如何寻求天下贤士,他自己如何被鞠武推荐给太子,可是他自知年老力衰,才向太子推荐荆轲的事说了一遍。

他接着又对荆轲说:“现在太子正在宫中候驾,荆兄请上车吧!”

荆轲听说是燕太子丹招贤纳士,心中为之一动,因为他久仰太子丹礼贤下士,忠心为国。如今,太子派田光前来相请,荆轲心中自是欢喜,于是说:“既是太子相邀,又蒙老兄抬举,荆轲哪敢不从命?”

田光一听荆轲答应了,放心地露出笑容,随后又叹了口气,面色凝重地说:“我向太子告辞的时候,太子特别嘱咐我,这是国家大事,千万不要对外人泄露。恐怕太子是怀疑我了。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如果使别人怀疑,那他还称得上是高风亮节的侠士吗?我应该自刎而死,以表明我的心志。荆兄不必迟疑,请快乘车去见太子吧!”

田光说完,立刻拔出身上的佩剑,自刎而亡。

荆轲在一旁目睹这情景,忍不住抚尸痛哭。奈何人死不能复生,只好吩咐家人把田光的尸体入殓,准备替他办理后事。

为田光驾车的太子随从,在外等候多时,进来催请荆轲上车,荆轲只好拭去泪水,进宫见太子。

太子丹亲自到门口迎接荆轲,可是并没有看见田光和荆轲同车回来,觉得很奇怪。荆轲便把田光以死明志的经过一一告诉太子丹。

太子丹顿时双膝跪地,落下泪来。他难过地说:“我是为了慎重完成国家大事,才提醒田先生的,他这么做,实在不是我的本意啊!等燕国脱离这次危难,我会奏请父王树碑建庙,纪念田先生的忠烈。”

太子丹随即请荆轲上坐,并俯首下拜。荆轲大吃一惊,连忙说:“太子如此多礼,在下担当不起!但不知太子有何吩咐。”

“当今秦国强如虎狼,野心勃勃地要并吞天下,让各诸侯国向它称臣。现在韩王已经被秦国俘虏,等于灭国了;秦又发兵攻打赵国和楚国,王翦率领数十万大军直攻赵国,一旦赵国抵挡不住,燕国也将不保了。”

太子丹眉头深锁,接着说:“燕国只是个小国,即使动员全国的兵力,也对付不了秦国,而诸侯也不敢再提合纵了。事已至此,我们当然不能束手就擒,我日夜苦思,想了个主意。秦王贪婪好利,若能招得天下勇士,出使到秦国,就可以以重利**秦王,进而乘机劫持他,逼他归还侵占各诸侯国的土地,如果他不答应,就把他杀了。”

听到这里,荆轲已经明白太子找他来的目的,他默不作声,继续听太子丹把话说完。

“秦王一死,秦国的大将皆领兵在外,国内必然大乱。届时再联合诸侯的力量伐秦,成功指日可待。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希望荆卿助我一臂之力。”太子丹说完,又躬(gōng)身向荆轲施礼,态度非常恳切。

荆轲赶紧向太子还礼,可是却对他说:“此事关系重大,在下平庸无能,不堪太子托付重任。”

太子丹一听,急了,又上前向荆轲叩头,坚决请求荆轲答应。荆轲左右为难,最后终于被太子丹的诚意感动,他又想起“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于是双手把太子丹搀起来,并说:“在下愿为太子效犬马之劳,虽死无憾。”

太子丹高兴极了,立刻下令准备酒席,款待荆轲。随后,又上奏燕王,拜荆轲为上卿,并且请他住进一座富丽堂皇的馆舍。太子丹每天都会到那里问候,并供应荆轲生活上应有尽有的享受,处处迎合他的心意。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荆轲仍然没有出发的打算。这时候,秦国大将王翦已经攻破赵国,掳走了赵王,赵国的领土易主后,眼看着秦国大军就要攻到燕国南界来了。

燕国上下人心惶惶,太子丹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便对荆轲说:“眼看秦军就要渡过易水来了,只怕燕国无法再侍奉您了!”

荆轲答道:“臣正想要去找太子商议此事。如果现在出使秦国,秦王无利可图,等于白走一趟。臣听说秦王悬赏千斤黄金、食邑万户,要捉拿樊将军。臣以为,若能把樊将军的首级和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定乐于接见,臣就可以见机行事,为您效命!”

太子丹听了,低下头去,久久不发一语。最后才慢慢说道:“樊将军在危难的时候投靠我,我不能因为私怨而伤害了他,请荆卿为我另想办法吧!”

荆轲知道太子丹不忍伤害樊於期,便私下去拜访樊将军。

荆轲对樊於期说:“秦王对待将军真是太残酷了!不但杀害了您的父母族人,还悬赏黄金千斤、封邑万户,要得到将军的首级,不知将军心中有何打算。”

樊於期叹了一口气,流下泪来,缓缓说道:“每每想到此事,便感到锥心之痛,但是,我又想不出什么办法来。”说完,又是一声长叹。

荆轲乘机告诉樊於期:“我有一个计策,不但可以报将军之仇,而且可以解救燕国之急。”

“愿闻其详。”樊於期边说边走近荆轲。

荆轲于是把他的计划说了出来:“如果我能把将军的头颅献给秦王,秦王必定十分高兴而乐于接见我。到时候,我就见机用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拿匕首刺进他的胸膛。这样一来,不就可以报将军之仇,而解燕国之危了吗?只是,此事必须委屈将军成全,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樊於期激动地说:“我为了报仇,日夜愤恨,痛心疾首,今天终于听到这个好办法。”

说完,樊於期毫不犹豫地拔出佩剑,刎颈自杀了。

这消息传到太子丹耳里,他立刻赶了过来,他

一见到樊将军的尸体,就忍不住放声大哭,哀恸(tòng)不已。

然而,樊於期已经身首异处,再怎么样也唤不回他的性命了,太子丹只好命人把樊於期的头颅装在一个木匣子里,准备让荆轲带到秦国,献给秦王。

接下来要准备的,是行刺秦王的凶器。太子丹派人到各地寻求一把锋利的短剑。

不久,从赵国的一位徐夫人那里,找到一把锐利无比的匕首,太子丹不惜花百两黄金买下来,并叫工匠在匕首上面浸染毒药,只要划破一点伤口,人便会立刻中毒而死。太子丹觉得很满意,派人把匕首送去给荆轲。

此外,太子丹又命令秦舞阳跟荆轲一起到秦国去,当他的助手。秦舞阳这个人,在十三岁的时候杀了人,燕国人一见到他,都不敢直视。

最后,太子丹预备好一张督亢的地图,并写了一封信给秦王,信中说明荆轲是燕王派到秦国去献督亢的地图和樊於期首级的特使,请秦王接见,并且善加款待。

一切准备就绪后,荆轲仍没有动身启程。为什么呢?原来,他正在等候一位远方的朋友来会合,同他一道出使秦国。可是那位朋友却迟迟未到,荆轲只好在太子丹的催促下出发了。

那天,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戴着白色的衣冠为荆轲送行。易水河边,太子丹早已派人摆下宴席,为荆轲饯别。

荆轲的好朋友高渐离,听说荆轲奉派到秦国去,也赶到易水旁边相送。

酒过三巡之后,高渐离击起筑来,荆轲一听,便和着筑声,引吭(háng)高歌,唱道: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正是初冬季节,寒风吹在身上,人们瑟瑟发抖。送行原是悲伤的,而送行的人又明明知道荆轲是不会回来的,因此都一身素白。此情此景,哪里是送行,简直是送丧啊!

人们的心里已经很难过了,一听荆轲唱了悲歌,就忍不住落下泪来。

高渐离承受不住和老友诀别的哀伤,就把筑往地上一摔,双手捂着脸,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而荆轲自己,心里也悲伤极了,他并没有流泪,只是仰起头来,向空中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哪里料到,由于天气寒冷,荆轲这声长叹竟在空中化作一道白虹,直上云霄。送行的人看了,莫不瞠目结舌,啧啧称奇。

之后,荆轲站起身来,举手向大家告别,然后坐上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到了咸阳,荆轲探听出中庶子蒙嘉颇得秦王的宠信,于是以千金贿赂他,请他说说好话,代为引见。

蒙嘉上朝奏道:“燕王震慑于大王的声威,不敢出兵抵抗,情愿向大王称臣,如诸侯般侍奉大王,只求能奉守先王的宗庙。今日特派使者带了樊於期的头颅,并献上督亢的地图,前来拜见。敬候大王命令!”

秦王非常高兴,便换上朝服,举行大礼,在咸阳宫召见燕国使臣。荆轲手捧装着樊於期头颅的匣子,秦舞阳捧着督亢地图,地图中暗藏匕首,两人

一前一后,慢步走进咸阳宫。

荆轲的态度十分镇定,可是秦舞阳只是一介武夫,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等快走到宫门的时候,他的脸色都变了,浑身打战。看他这个样子,众臣都觉得很奇怪。

荆轲生怕秦舞阳胆小而泄露秘密,坏了大事,于是笑着对秦王说道:“他是北国夷狄的粗人,从来没见过天子,所以才如此惧怕。请大王让他进宫,不要见怪。”

荆轲走到秦王座前,先把樊於期的头颅献给秦王,秦王一看,果然不假,就命侍卫把匣子收下。

接着,秦王又命荆轲把督亢地图献上。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过地图,让秦舞阳先退下,然后慢慢走到秦王座前。

荆轲呈上督亢地图,秦王笑着展开来看。当地图被完全打开时,赫然出现了匕首,荆轲立刻用右手抓起匕首,左手揪住秦王的衣袖,说时迟,那时快,荆轲的匕首直向秦王的胸膛刺去。

秦王大吃一惊,他没有料到荆轲是一个刺客,由于他年纪轻,又练过武,所以立刻敏捷地跳了起来,衣袖都被扯断了。荆轲一剑没有刺中,急忙追赶秦王。这时候,宫中群臣和侍卫都惊慌不已,因为事情实在发生得太突然了!

按照秦国法令,大臣不准带剑朝见秦王,而那些带着兵器的侍卫又都排列在殿下,没有秦王的命令,是不准上殿的。而秦王正忙着逃命,也忘了下令侍卫们救驾,因此荆轲才能追杀秦王。

眼看荆轲快赶上秦王的时候,伺候秦王的御医夏无且,情急之下拿起身边的药袋,向荆轲扔去。荆轲往旁边一躲,秦王乘机跳到柱子后面。荆轲仍紧追不舍,两人就这样绕着柱子跑。

眼看秦王危在旦夕,突然有一名侍卫大梦初醒般地喊道:“大王,快把剑背起来!”原来,古代的剑较长,带在腰间不容易拔出,经侍卫提醒,秦王立刻背起剑,伸手把佩剑拔了出来,向荆轲砍去。

荆轲没有防备,左腿被秦王砍断了,他知道大势已去,于是把手中的匕首掷向秦王。秦王往旁边一躲,匕首击在殿中的铜柱上,擦出了火花,掉在地上。

秦王看荆轲手无寸铁地坐在地上,又举起剑来,一连向荆轲刺了八下。

荆轲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在柱子旁指着秦王骂道:“事情会失败,是因为想活捉你,逼你退还诸侯的土地,可惜我没有达成太子的愿望,算你这暴君命大。”

话才说完,侍卫们已经拥上来把荆轲杀死了。而秦王跌坐在殿中,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事后,秦王心里不愉快了很久。对于失职的人,各有轻重处罚;对于有功的也给以重赏,尤其是夏无且,秦王赏他黄金二百镒。

至于谋杀秦王的主使者燕太子丹,当然也难逃秦王的报复。秦王下令王翦带兵伐燕,同年十月便攻破了燕都蓟(jì)城。燕王喜和太子丹只好率领精兵退到辽东。王翦由于年迈体衰,又得了病,于是向秦王请求告老还乡。秦王不便强留,领兵伐燕的重任由大将李信接任,他继续追赶燕王父子。

局势对燕国来说,越来越危急了。代王嘉写了封信给燕王喜,大意是说:由于太子丹得罪了秦王,所以秦兵才会紧追不舍,只要燕王愿意杀死太子丹,向秦王谢罪,秦国就会罢兵,燕国社稷也能保全。

燕王深感左右为难,毕竟太子丹是他的儿子啊!国家与亲情之间的抉择,叫燕王不知如何是好。

太子丹迫于局势,只好带着随从藏匿在衍水这个地方。秦将李信丝毫没有放松,他一方面追赶太子丹,一方面写信向燕王喜施加压力。

最后,燕王实在被逼得没有办法了,只好狠下心召太子丹赴宴,把他灌醉之后,结束了他的性命。然后将太子丹的首级献给李信,并修书向秦王谢罪。

那一天,忽然下起大雪来,雪深及膝,人们都感到惊奇不已,因为当时正是初夏五月时分,应该是不会下雪的。人们都说因为太子丹死得冤枉,怨气撼动了天地,所以才会降雪。

李信派人把燕王的书信和太子丹的首级送到咸阳,献给秦王,并报告天气骤变,军士们没有御寒的准备,请求班师回国,以后再征讨燕国。

秦王得了太子丹的首级和燕王的信,答应暂时不攻燕国,然而到秦王政二十五年时,再度出兵攻打辽东,灭了燕国。第二年,秦国统一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