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得起放不下的全球通史: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它是怎么形成的 译者序(1 / 1)

孩子是上帝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好奇心是上帝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而这本书就是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而作。

在孩子纯真的眼睛里,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新鲜感,他们有太多的事情想要尝试,有太多的问题急需解答。如果能够在孩童时期培养起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孩子将一生受用。

我们小时候生活在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在当时的农村家庭,一般除了教科书,很少能看到其他的书本。我们无疑是幸运的。6岁那年春节,父亲送给我们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作为新年礼物,此后,这本书成了我们兄弟二人的最爱。不同于教科书的刻板枯燥,这本书把我们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让我们见识了更有趣的知识海洋,也拓展了我们的思维想象空间。它让年幼的我们见识了世界的奇妙,同时也在我们心里种下了求知和探索的种子。虽然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我们兄弟二人从乡村小学,到世界著名大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现如今即便已然走出象牙塔,也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与童年时期父母的引导和《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的启蒙是分不开的。正因如此,当接到本书稿的翻译邀请时,我们欣然接受,并尽我们所能把这本经典书籍带给更多的人。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如何产生的?

人类又是从哪里来?

我们来之前地球上曾经发生了什么?

我们来之后,又是如何走出蒙昧、走向文明的?

我们的文字与社会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我们如何从自己生活的方寸之地走向了整个世界?

赋予了人们强大能力的工业革命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对孩子来说,恐怕没有什么历史故事比这些更加宏大、更加重要、更加令人着迷了。而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能找到线索和答案。

本书从西方人的视角,用简洁生动的故事性语言,配以恰到好处的插图,向孩子们展示了脉络清晰的地球和人类的发展史。在探讨史前的一些重要里程碑时,比如石器和火的使用、船的发明和动物的驯化,作者使用了推测的语气,既有趣地表达了史学界的主流观点,又给读者留了一定的想象空间,有助于启发孩子发散思维。在讲述近几百年的活字印刷、珍妮纺纱机、火车、飞机等现代工业发明时,作者把这些发明的背景及过程很自然地嵌入到时代的需求和发展中,既显示了发明的合理性,又充满了偶然发现的趣味性,力图还原发明的真实场景,增强读者的代入感,这有助于发掘孩子的发明家潜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描述某些发明的早期原型时,比如古代信号传递、蒸汽机原理、纺织机原理,作者试图用最简单的语言将原理解释清楚,拉近孩子们与这些重大发明的距离。与其说这是一本历史书,倒不如说这是一本讲述人类发展历程的故事书。

作者的整个叙事框架是以西方为中心的,对东方的悠久历史文化涉及较少,这恰好为中国青少年观察世界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与我们传统的历史叙事形成很好的补充和对照。作者格特鲁德·哈特曼(1876—1955)是一位美国教育家和作家,以为孩子们写历史书而著名。哈特曼怀着自己童年时的求知欲来写作,因而她的作品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理解世界,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尽量贴近原著。但是由于中、英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有些地方,尤其是被动表达和从句嵌套过多的地方,我们做了灵活的处理,以方便孩子阅读。由于本书写成于1931年,一些以此为参照的时间表述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因翻译水平有限,如有疏漏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