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伊凡雷帝去世之后,公元1598年,沙皇俄国的江山在他的儿子费尔多(Fyodor I Ivanovich)这一代绝嗣。与此同时,绵延七百多年的留里克王朝的统治也走到了尽头。

留里克王朝这一绝嗣不要紧,沙皇俄国迅速出现了一个王位危机。原本习惯了来自留里克家族的掌权人,不管是实际掌权还是傀儡政权,好歹一个正统的留里克王朝能够在形式上做所有人的共主。但留里克王朝绝嗣,这个共主的位子出现了真空,沙皇俄国陷入了一段空前的政治大混乱,因此这段时期也被称为混乱时期(Time of Troubles)。

伊凡雷帝的江山到了费尔多这一代绝嗣,其实也算是咎由自取。他生前苦心培养的事业接班人,长子伊凡被他亲手杀死,费尔多的即位只能说是无奈之举。后来的费尔多不仅身体不好,而且智力有缺陷,这位智力低下的沙皇活了四十多岁,也没有生出一男半女。而且在此过程中,国家最高权力也落到了大贵族们手中。比如费尔多的大舅子鲍里斯·费奥多罗维奇·戈东诺夫(Boris Fyodorovich Godunov)。

戈东诺夫是破落的鞑靼贵族出身,早年曾经服侍过伊凡雷帝,因此而慢慢获取了一点沙皇俄国上层的政治资源。他的最终发迹,源自他的妹妹伊琳娜(Irina Feodorovna Godunova)嫁给了智力低下的沙皇费尔多。

费尔多一死,群龙无首,戈东诺夫随即捡了个大便宜,被推举为沙皇。

戈东诺夫应该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沙皇,而且在他在位期间,俄国人持续向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拓展土地,延续了自伊凡雷帝以来的基本国策。然而,戈东诺夫的鞑靼贵族出身,时时让俄国人感到如鲠在喉。并且在戈东诺夫统治的最后那段日子里,沙皇俄国又出现了三年大饥荒,这件事情沉重打击了戈东诺夫的统治基础。

更加糟糕的是,公元1604年沙皇俄国大地上出现了一个流言——伊凡雷帝的小儿子季米特里(Dmitri Ivanovich)还活着。而只要是他还活着,留里克家族就还有一息尚存,沙皇俄国贵族们分分钟就可以拥立季米特里复辟。

这样一来,戈东诺夫就成了最多余的那个人。

公元1605年,五十三岁的沙皇戈东诺夫暴毙。随后,他的儿子费尔多二世(Fyodor II Borisovich Godunov)即位。

与此同时,波兰立陶宛的部队大兵压境。

波兰人出兵的理由是,真正的季米特里在波兰人手上,他们这次就是拥立真正的龙子龙孙季米特里回国即位。

实际上,原本季米特里的故事不算一个悬案,因为早在公元1591年这一年,沙皇俄国宫廷内外就已经得知了季米特里遇刺的消息。当时的小季米特里只有九岁,但这件事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个定案,没有人怀疑季米特里已经不在人世。而且季米特里即便还活着,他也是伊凡雷帝的第五房媳妇所生。早在伊凡雷帝在世的时候,俄国东正教牧首就已经宣布,东正教只承认伊凡雷帝前三个媳妇所生的孩子为嫡子,就算之后的媳妇再生儿子,那也是私生子。

然而,空前绝后的留里克王朝绝后事件,将所有一切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所有人都在怀念留里克王朝统治,所有人都在期盼伊凡雷帝能有一个后世子孙活在人世。于是季米特里遇刺事件沉渣泛起,沙皇俄国老百姓强迫自己相信了季米特里还活着的流言,并且还言之凿凿地宣称,当年刺杀小王子的罪魁祸首就是阴谋家戈东诺夫。

于是,当时的东欧霸权波兰立陶宛迅速反应,他们拥立了一个自称自己是流落民间的季米特里的人为沙皇,并随即举兵开进俄国。波兰部队闯入俄国领土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阻击,拥立沙皇的队伍居然就这么一路畅通地来到了莫斯科城下。于是,莫斯科城外的沙皇伪季米特里(False Dmitry I),同莫斯科城内的沙皇费尔多二世,就这样隔空对峙起来。

当时的另外一位军事实权派舒伊斯基(Shuisky)敏锐地察觉到了人心向背。

舒伊斯基是当年戈东诺夫的政敌,后来在政治斗争中输给了戈东诺夫。因此,他曾经变本加厉地倒向戈东诺夫,以换取自己在沙皇俄国政坛上的立足点。此后,戈东诺夫授权他彻查小王子季米特里遇刺事件的真相。经过一顿貌似严谨的调查,舒伊斯基得出一个令戈东诺夫满意的调查结果——小王子季米特里是死于自杀。于是在沙皇戈东诺夫一朝,舒伊斯基攀上了政坛巅峰。

如今波兰人兵临城下,舒伊斯基好汉不吃眼前亏,在前期曾经率军击败波兰人的局面之下,他迅速根据沙皇俄国老百姓的真实心理,宣布伪季米特里才是真正的伊凡雷帝王室贵胄。就在莫斯科城下,舒伊斯基做了波兰人的带路党。而在城内,戈东诺夫的儿子费尔多二世则被处死。旋即,波兰人簇拥着伪季米特里进入莫斯科城。

此后,伪季米特里来到了伊凡雷帝灵前,一顿呼天抢地的哭号,赢得了俄国人的民心。并且,眼看能够拿到唾手可得的政治红利,千里迢迢赶来认亲的当年小季米特里的老妈妈,也很快给了伪季米特里一个名分。

公元1605年,伪季米特里称沙皇,也就是季米特里一世。

伪季米特里的上台,波兰人出力甚多,因此不可避免地,伪季米特里难免要投桃报李,在政治上向波兰人靠拢。

所以,伪季米特里不仅在政治上向波兰示好,还试图在天主教和东正教之间做出平衡,鼓吹五百年前天主教和东正教是一家的宗教思想。不仅如此,伪季米特里还为自己找了一个来自波兰的新娘玛丽娜(Marina Mniszech)做王后。

一时之间,沙皇俄国国内人心浮动,又一次流言四起。

公元1606年,伪季米特里仅仅在位十一个月之后,舒伊斯基宣布伪季米特里是个冒牌货,并且发动了政变。最终伪季米特里被处死,尸体被暴尸三天。三天之后尸体被烧成了骨灰,骨灰又被搅拌进了火药装进了大炮,向着波兰的方向发射。

舒伊斯基随即上台,成为新沙皇瓦西里四世(Vasili IV)。

费尽心机拥立了一个傀儡,没想到仅仅在一年之后就被舒伊斯基摘了果子。

波兰人当然不爽。

于是在公元1607年,波兰人故伎重演,卷土重来。他们宣称在莫斯科被炮决的那个伪季米特里确实是个冒牌货,是伪伪季米特里。而真正的伪季米特里则已经安全地从莫斯科逃脱,来到了波兰。

说时迟那时快,波兰人又迅速拥戴了新的伪季米特里(False Dmitry II)。

这位被拥立的老哥,我们不妨称之为“伪季米特里二世”。

比起前面那位伪季米特里一世,好歹欧洲历史大概能够讲清楚伪季米特里的真实身份。但轮到伪季米特里二世这里,索性连他的来龙去脉都说不清楚,完全是来路不明的一位野生沙皇。所以,这位伪季米特里二世,才是真正的“伪”到了极致,他的真实身份压根就不重要,像不像被炮决的伪季米特里也不重要。反正他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傀儡,只要把傀儡这个作用发挥到极致,也就完成了任务。

并且,远道而来的新娘玛丽娜,也为这位伪季米特里二世进行了验明正身的工作,证实了这位老公就是自己的心肝宝贝亲老公,随后就“继续”同居在了一起。此外,在上一次认亲大会中表现突出的当年小季米特里的妈妈,又一次认下了这位火线上岗的新儿子,为伪季米特里二世进行了官方加持。

于是,围绕伪季米特里二世的波兰进攻俄国工作组,正式挂牌成立。

公元1607年,波兰人再次发兵,向莫斯科进发。

跟上一次的进军莫斯科,看上去并没有太大区别,沙皇俄国军队军无斗志,层出不穷的新沙皇季米特里,搞晕了俄国老百姓的脑壳。而且瓦西里四世自己也算是得位不正,在他嘴里的季米特里,一会儿死了,一会儿活了,最后还是死了。这样出尔反尔也让沙皇俄国老百姓们看不起。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宁肯相信,被瓦西里四世说死的伪季米特里又活了。

这场仗,一打就是三年。

沙皇俄国方面,在打不过波兰人的情况下,俄国人向新兴的北欧小霸瑞典求援,瑞典人则狮子大开口。出兵可以,但俄国人必须割地赔款。即便如此,俄国人还是答应了瑞典人的非分要求。

波兰立陶宛方面,进攻不力的伪季米特里二世被波兰国王废黜,随后死去。在他之后,欧洲历史上还出现了所谓的伪季米特里三世、四世,但都不成气候。最终,这个欧洲版本的“朱三太子案件”,也就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公元1610年,波兰军队开进莫斯科,波兰王子弗瓦迪斯拉夫(Vladislav I)自封为新沙皇。老沙皇瓦西里四世被俘,并且在两年之后被波兰人处死于华沙城近郊。

波兰人一下成了莫斯科的主人,烧杀**掠的事情干了一箩筐。沙皇俄国老百姓终于发现,自己在伪季米特里这件事情上被骗的晕头转向。到头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公元1612年,沙皇俄国贵族发动兵变,赶走了波兰人和波兰沙皇。

公元1613年,沙皇俄国缙绅会议(zemsky sobor),拥立十六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Michael I)为新沙皇。从此,沙皇俄国历史进入罗曼诺夫王朝(House of Romanov)时代。

以罗曼诺夫王朝为核心,俄国人和波兰人的恩怨情仇又延续到了公元1618年。这一年,双方缔结和平协议,这场两国之间长达十几年的战争才算正式落下帷幕。

从1605年到1618年的这场大战,被称为“波俄战争”(Polish-Muscovite 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