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横空出世的那个人,叫作穆罕默德(1)。

穆罕默德降生于古城麦加的古莱什部落(Quraysh)中的哈希姆家族(Banu Hashim),这个家族虽然赫赫有名,但就穆罕默德个人来讲,他的早年生活并不优越。不仅不够优越,甚至还早早经历了人生中的重大波折。父亲在他出生前殁于经商途中,母亲在他六岁时病故。后来辍学在家,以放羊为生。到了十二岁的时候,穆罕默德离开家门,跟着自己的伯父四处经商。

在穆罕默德的人生履历中,很多来自少年时期的贫穷、苦难、悲伤、旅行、金钱、战斗这些记忆,都成了成年之后穆罕默德的宝贵财富。

如果不是后来的一系列事件发生,穆罕默德的人生巅峰应该在他二十五岁这一年出现。在这一年,穆罕默德迎娶了四十岁的寡妇赫蒂彻(Khadijah)。赫蒂彻不是一般的寡妇,这个寡妇家中家财万贯,拥有足以日进斗金的汉志商队。而当时的穆罕默德,正是在赫蒂彻所经营的商队中效力。当然,入赘女老板家,为穆罕默德带来的最现实利益——是年纪轻轻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实现财务自由之后,穆罕默德可以有很多种选择。

他可以像其他富人一样,过起醉生梦死的生活。炫富可以有很多花样,富人总是能够找到最能刺痛穷人心灵的那种方式。在当时的阿拉伯半岛上,并没有所谓的精神信仰,现实中的穷奢极欲,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至高享受。或者,穆罕默德可以继承赫蒂彻的家族生意,把经商这门学问做到极致。再或者,专心于培养下一代。自己有钱还不够,要削尖了脑袋让子子孙孙都过人上人的生活才行。何况,穆罕默德尚未生出属于自己的男丁。

然而,穆罕默德却不这么想。

穆罕默德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当物质本身不再是穆罕默德奔波劳碌的理由时,他终于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在脑海中勾勒一个宏大的精神世界。像穆罕默德这样的人,生来就不只为吃饭而活着。在穆罕默德的精神世界之中,他的目之所及,已经飞出了整个希贾兹山脉,跨越了整个阿拉伯半岛的绿洲与沙漠。

穆罕默德所选择的事业,是为半岛上的所有同胞,建立一种全新的信仰。

就当时的世界而言,穆罕默德可以参照的信仰模板不可谓不多。

阿拉伯半岛地区,早早就有了多神崇拜,但诞生于部落文明的这种信仰方式,并没有给半岛上的部落文明带来文明与统一。显然,这并不是穆罕默德的努力方向。在半岛以外,其他文明世界的宗教信仰,在当时看起来却不是很讨喜。

距离半岛比较近的,是萨珊波斯人所信仰的“拜火教”(2),也就是中国古代所称的祆教。拜火教号称是承继自波斯第一帝国的上古神器。但拜火教并非普世宗教,它的一个特点是家族传播。这样的一个拜火教,有点类似于靠本民族传播的犹太教了。很显然,半岛急需的是一个普世宗教,无论拜火教还是犹太教,都不合时宜。

拜火教也尝试过普世化。比如摩尼教(Manichaeism),它在中国被称为“明教”,这种宗教源自拜火教,并且在拜火教的基础上,吸收了基督教和佛教的一些定义,进行了普世信仰性质的改革。然而,摩尼教的这种做法,却被名门正派普遍认为是歪理邪说,遭到各教派的群体抵制。最终,摩尼教传播失败,并在人类历史上彻底消失。

拜火教不行,再看东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呢?

同样问题多多。

基督教的传播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希伯来语、希腊语、拉丁语的转述,但就宗教特性来讲,基督教依然坚持教条主义。也就是说,我的所有信徒不允许曲解我的教义,所有的宗教条文解释权,都归罗马教廷所有。除此之外,谁敢乱讲谁就是异端。

比如我们前文提到的阿里乌教派,早期这个教派主要在日耳曼诸部落中广泛传播,早早就被扣上了一个异端的大帽子。到了后来,由于通信手段落后以及各教区背后的政治利益影响,各种各样的“异端”也出现了。

曾经流传到中国的一个“异端”,叫作“聂斯脱里派”(Nestorian controversy),在中国古代,这个教派被称为“景教”。聂斯脱里派坚持认为耶稣的神性与人性是分开的,而且圣母只是给予了耶稣肉体凡胎,而并没有赋予耶稣神性。所以,崇拜圣母是不正确的。于是在公元4世纪,聂斯脱里派就沦为了罗马教廷口中的异端。而到了公元5世纪,基督教在埃及和叙利亚等地区又出现了“一性派”(Monophysite controversy)。基督一性派所坚持的是,耶稣本人是单纯的神性,而并不具有人性,虽然他老人家也在人间完成了一趟生死轮回。于是,一性派也就成了妥妥的异端。

不管是聂斯脱里派,还是基督一性派,其实都违背了卡尔斯顿派(Chalcedon)的本意。卡尔斯顿派的正确表述是——圣父、圣子、圣灵为同一本体、三个不同的位格,三位格同一本质、同一属性,但不互相混淆。

说到底,“异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神教属性下,早期基督教对于其他宗教是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的。从罗马帝国后期到中世纪,基督教对于其他宗教的迫害,同一宗教体系下对于异端的迫害,都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程度。与基督教的疯狂相匹配的,则是宗教背后的政治、经济、军事利益,还有数不清的王公贵族的黄金白银,普通老百姓的饿殍满地。

如此一来,这样的信仰体系,也不是穆罕默德想要的。

穆罕默德心目中的理想精神世界,普世是一个基本条件。此外,这种体系之下,还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要用宗教的形式完成政权组织的统一。并且在阿拉伯半岛贫瘠的自然条件下,能够让更多的人在平时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困难来临的时候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最终,穆罕默德从古犹太教中得到了灵感。

最早诞生古犹太教《摩西十诫》的地方,恰好就是西奈半岛的茫茫沙漠,在同样高温酷热、干旱少雨的自然条件下,犹太人在摩西的带领之下,忍饥挨饿,战天斗地,创造了伟大的物质与文化财富。而这一点,不就是穆罕默德苦苦追寻的吗?犹太教虽然并非普世宗教,但如果以犹太教为蓝本,进行大胆改革甚至于革命呢?

穆罕默德最终开悟。

遵循犹太教《旧约》的体系,穆罕默德把阿拉伯半岛上的原住民,无论汉志人、内志人,还是贝都因人,都称之为易卜拉欣(3)的后代。既然犹太人自称是亚伯拉罕次子以撒的后代,那么穆罕默德的同胞们,也就成了亚伯拉罕长子以实玛利(4)的后代。由此,根据《旧约》所记载的创始理论而上溯,也就搞清楚了阿拉伯半岛原住民的民族源流。

原住民首先是亚当(5)和夏娃(6)的后代,也就是大洪水中的诺亚方舟脱难之后的诺亚(7)的后代。诺亚在五百岁的时候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闪(Shem)、含(Ham)和雅弗(Japheth)。于是和犹太人一样,阿拉伯半岛原住民也是来自闪这一支。闪的后人又传了若干代,就有了亚伯拉罕。亚伯拉罕之后,才出现了犹太人与阿拉伯原住民的分野。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把现代犹太人与现代阿拉伯人所操的语言,称之为“闪米特语”(Semitic language),乃至于其上还有一个“闪含语系”。其典故,就是来自“闪”。

这样一来,穆罕默德终于帮助阿拉伯半岛原住民,完美解答了他们的民族从哪里来、如今在哪里以及要到哪里去的终极问题。与此同时,又将半岛人民团结在了同一个血缘关系之下。并且,还跟中东地区经常神乎其神玄之又玄的犹太人民扯上了关系。

如此一来,基本理论基础上的整套精神体系也就呼之欲出。

穆罕默德把自己所创立的这个门派,叫作伊斯兰(Islam)。伊斯兰的意思就是顺从真主,实现和平。这里所提到的真主(All ā h),或者直接音译为“安拉”。

于是,和当年的亚伯拉罕一样,穆罕默德本人也就成了先知。而那些愿意相信伊斯兰的信徒们,也就由伊斯兰这个单词派生出了另外一个单词——穆斯林(Muslim)。意思是,愿意顺从真主,实现和平的人。

叫法上的更新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穆罕默德还在古犹太教的基础上,建设了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大厦,被后人称之为《古兰经》(The Quran)。

其实与其说《古兰经》是一本宗教典籍,倒不如说是当时穆罕默德理想中的建国纲领。除宗教内容之外,《古兰经》这本书中所涉及内容,几乎涵盖到了整个社会学范畴内的方方面面。

有了正确的纲领,穆罕默德距离自己的那个理想,就又近了一步。

在半岛范围内创立新教派的代价是空前的,麦加城的贵族们对于穆罕默德的“异端邪说”充满恐惧。他们动用所有可以动用的力量,使用了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阻止穆罕默德传教。在麦加城的势力范围内,极端的时候穆罕默德和他的信徒们,经常被当地人鞭笞、殴打。在这种情况下,穆罕默德不得已只能转战到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定居点——麦地那。

在麦地那,穆罕默德终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支持。

于是在穆罕默德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支持穆罕默德事业的穆斯林。这些穆斯林有些是追随穆罕默德从麦加而来,这些人被称为“迁士”(muhajirun),而在麦地那本地的穆斯林支持者,则被称之为“辅士”(ansar)。

迁士与辅士合流,最终形成了穆罕默德的基本创业盘。

于是,在这个生机勃发的创业团队辅佐之下,穆罕默德先是一统麦地那,进而在几年之内攻克麦加。最后,穆罕默德的队伍席卷了整个阿拉伯半岛。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病逝。

穆罕默德这辈子只活了六十三岁,然而在这短短的一个多甲子之中,穆罕默德却帮助后来的伊斯兰教徒们搭建了一个空前雄伟的宗教世界。在这个世界之中,穆斯林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一个完全普世的信仰体系。穆罕默德博采众家之长,解决了一些根本性的宗教理论问题,他的一些想法,在当时来讲毫无疑问是领先欧洲基督教的。与此同时,彼时的穆罕默德以及他的信徒们,对于其他异教徒们保持了最大的宽容心,即便是在穆罕默德身后的政治体系中,异教徒们也获得了最为自由的发展空间。从这个角度而言,他那个时代的伊斯兰教,更是代表了社会的进步力量。

穆罕默德并不长寿,而且他也没有留下自己的子嗣,他所有的孩子中,只有一个女儿活到了成年。但这并不妨碍穆罕默德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一个用思想征服世界的人。

在穆罕默德的身后,他的信徒们正在沿着他的足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