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恺撒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太祖,那么屋大维则担得起太宗两个字。

太祖太宗以降,帝国的守成之主,光芒已经暗淡了许多。

罗马三帝提比略,活的年头比他的养父屋大维还要多,足足有七十八岁。新生的罗马帝国,虽然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帝国,但从提比略开始,对于皇帝登基还是有了一些程序正义方面的约束。就拿提比略来说,皇帝帝位是不能一下子继承的,元老院第一步要先通过决议,授予提比略为“元首”(Princeps)。拿到元首头衔之后,元首权力再逐渐加持,直到最后复制屋大维曾经拥有的一切。

作为“元首制”在屋大维身后延续的象征,元老院必须要履行这个程序,并最终为提比略上尊号“奥古斯都”“国父”(Pater Patriae)、“统帅”(Imperator),甚至要为提比略戴上一顶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由月桂树和橡树树枝所编成的“王冠”(Civic Crown)。走完这一切的流程,元老院所主持的元首制世代轮替,才算是执行落地了。

不过,提比略并不这么想,他压根就不想接受任何虚妄的尊号。

不是因为谦虚。

继位的这一年,提比略已经五十五岁了,他不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而是一个从宫廷阴谋和战场死人堆里侥幸爬出来,并且还硬撑着活到现在的一位中年人。一路走来,多少人倒在了各种明枪暗箭之中。这些人中,有些是提比略的敌人,有些是提比略的亲人。他心似明镜,皇帝的位子也不是那么好坐的,因为那个位子给他带来权力荣耀的同时,他也要对天下苍生负责,而同时他还要花费一生的时间来提防无处不在的敌人或者小人。

这样活着,并不比之前轻松多少。

当年屋大维虽然让莉薇娅以及莉薇娅背后的整个家族一步登天,但他并不是一个慈祥的养父,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专制、残暴、六亲不认。强迫自己和结发妻子离婚,娶了小丈母娘茱莉亚这事,一直让提比略耿耿于怀。这些年来,提比略和自己的老妈莉薇娅也一样过得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如果不是母子二人每每在紧要关头棋高一着,那么波老三和茱莉亚的最终宿命,也难保不是提比略母子二人的下场。

年少家贫,颠沛流离。戎马半生,刀光剑影。

最终熬死屋大维登上帝位,这一切太过顺理成章。

但提比略的心,早就累了。

他确实想拥有所有属于奥古斯都的权力,但他却丝毫不想履行属于奥古斯都的责任。对于那些不着边际的各路尊号,更是跟提比略没有半毛钱的关系,那些所谓的尊号,都只不过是前代恺撒、屋大维的往日荣光。而今天的皇帝要想赢得这一切,必须靠实力,而不是靠别人的恭维和谄媚。

更何况,还有那些讨厌的元老院元老。元首制下的皇帝,还不能做到独断专行,唯我独尊,很多时候还需要被元老院掣肘。所谓的皇帝想做点事情,先要说服元老院。与其如此,还不如自己享受作为皇帝的快乐,而让元老院去帮助自己处理繁杂的政务。如此分工,不是甚好吗?在即位之初的那段日子里,提比略甚至抱怨元老院奴性太强,不能把自己从无边无际的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因此私下里,提比略称呼元老院那群人为“老奴”(men fit to be slaves)。

对外,也是危机四伏。

屋大维的离世,带来了三军震动。

新皇帝暂时不能够一下子做到威加四海,即便是提比略这样的马上皇帝,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帝国的北部边疆,罗马帝国的不断蚕食,已经严重挤压了北方蛮族的生存空间。这种挤压带来了蛮族的强烈反弹,因此当时最激烈的作战一线,就在北部边疆的莱茵河与多瑙河这两个天然军事分界线。莱茵河一线,被称为“日耳曼尼亚”(Germania),而多瑙河一线,被称为“伊里利库姆”(Illyricum)。所以,这两个地方,也被当时的罗马人称为是两个战区。

这两个战区中间,日耳曼尼亚地区生活的日耳曼蛮族部队,作战能力较强。比如早在公元9年,屋大维末期的时候,日耳曼人就曾经在条顿堡森林大败罗马帝国,歼灭了三个罗马军团。因此,对于罗马人来说,日耳曼人已经成为帝国的心腹大患,中央也派出了最强最能打的部队长期驻守莱茵河一线。当然,反过来讲,日耳曼尼亚地区的罗马军人,担负的防务不仅最重,也是所有罗马军团中最高危的岗位。

就在屋大维驾崩的当口,日耳曼的罗马军团以提高福利为借口,哗变了。

前线危机四伏,提比略启用了自己的侄子兼养子——日耳曼尼库斯。

在西方的历史记载中,日耳曼尼库斯是一位岳飞式的人物,他被认为是古典时代的最后一位神话式罗马英雄。与日耳曼尼库斯的历史定位相反,提比略则在对日耳曼作战中,被认为是一个赵构式的君王。

日耳曼尼库斯到了莱茵河一线作战,首先是利用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平定了罗马军队哗变。之后组织罗马军团,东征日耳曼尼亚。在日耳曼尼库斯这样一位战争天才的带领下,罗马边防军节节胜利,不仅是消除了畏战情绪,而且还以战养战,从战争中捞到了实惠。对于军人来讲,这样的奖赏,要比以朝廷名义发多少福利,来得更实在。

然而,日耳曼尼库斯的胜利,已经和提比略的罗马帝国安全战略,背道而驰。在提比略的眼中,战争就是烧钱的机器,对日耳曼人的征服成本太高,而带来的实惠又太少。所占领的地区大多属于苦寒之地,跟地中海的温暖相比,简直就是毫无用处的垃圾领土。提比略骨子里面就是一个保守的人,他上位没有多久,就取消了很多前朝预算,包括行政开支,也包括文化娱乐、体育卫生事业的各项开支,结余的钱统统用于经济建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比略要求对日耳曼作战一线的罗马军团,固守莱茵河西岸。不到万不得已,不得越过莱茵河东征。

日耳曼尼库斯的结局,跟岳飞差不到哪里去。

一线节节胜利,结果朝廷十二道金牌叫停了日耳曼尼库斯的东征。

解除了兵权的日耳曼尼库斯,被召回了罗马。公元18年,日耳曼尼库斯被委派到了叙利亚行省,到东部战场上,负责起了与帕提亚帝国的外交事务。仅仅过了一年,公元19年的10月10日,日耳曼尼库斯暴死于任上。

日耳曼尼库斯的死,是一个悬案。

很多人传说,日耳曼尼库斯是被毒死的,而下毒的人就是当时叙利亚行省的总督皮索(Gnaeus Calpurnius Piso)。民间谣言四起,提比略也被牵扯其中,他被认为是真正操纵整场大戏的总导演,是那个背后主使。因为日耳曼尼库斯一死,提比略就迫不及待地宣布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小德鲁苏斯(Drusus Julius Caesar)为新的王储。而且更加巧合的是,就在日耳曼尼库斯猝死的当天,小德鲁苏斯的两个双胞胎儿子(11)出生,提比略家后继有人了。这两个新生儿的生日,恰好就是他们干大爷的忌日。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提比略以帝国的名义逮捕了皮索,并进行审判。然而,就在真正的法庭开庭之前,皮索居然神奇地死在了狱中。官方口径是,死于自杀。

这事,死无对证了。

但是,日耳曼尼库斯的血,不能白流。他是皇帝的养子,是罗马的民族英雄,也是拥有屋大维、莉薇娅、安东尼三大家族血统的未来的真命天子。这样的人,不可能就这样白白死了。他的妻子,发誓要为他讨回公道。

日耳曼尼库斯的妻子,同样来头不小。

当年茱莉亚被屋大维强行许配给大将阿格里帕,茱莉亚虽然总是背叛阿格里帕,但两个人在短短的婚姻生活中,却生养了五个孩子——三男两女。其中的三男,盖老大、卢老二、波老三都先后离世,但两个女儿一直活得好好的。

这两个女儿,可都是当年屋大维的正经外孙女,堂堂皇室贵胄,金枝玉叶。两个女儿中,大女儿叫作小茱莉亚(Vipsania Julia Agrippina或Julia Minor),小女儿叫作大阿格里皮娜(Agrippina Maior)。大女儿嫁给了来自妈妈茱莉亚家族的一个两姨兄弟,而小女儿大阿格里皮娜,则被许配给了日耳曼尼库斯。日耳曼尼库斯和大阿格里皮娜情投意合,两个在一起,一共生养了九个孩子。

日耳曼尼库斯死后,他的遗孀就是大阿格里皮娜。

如果从阴谋论的角度来分析,日耳曼尼库斯的血统,外加上大阿格里皮娜的血统,在提比略这里简直是压倒性的存在。这一点,在讲究血统,讲究贵族出身的古代欧洲,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是提比略的老妈莉薇娅本人,也是靠着屋大维改换了自己的门庭,由屋大维把莉薇娅正式登记造册,列入了恺撒屋大维贵家族一系,并加尊号“奥古斯塔”(Augusta),否则莉薇娅连个正经八百的贵族称号都谈不上。所以,提比略对于出身是比较在意的,而且在面对日耳曼尼库斯夫妇的时候,心底深处难免自卑。别说大阿格里皮娜还口口声声要为死去的日耳曼尼库斯讨回公道,就算她不说话,不吭声,她的呼吸都是一种罪。日耳曼尼库斯的自带尊贵血统的后人们,他们的存在都是一种罪。

其后所发生的一切,印证了我们的猜测。

公元20年,对于提比略来说,是一个转折年。

这一年,他以叛国罪为借口,对老妈莉薇娅提起诉讼。他的内心早已厌倦了那些弥漫在街头巷尾的议论,这些议论多半是在赞美自己的老妈莉薇娅,说这个女人不寻常,这个女人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自己和整个家族的命运;说这个女人是富尔维亚之后,罗马城最有政治能量的妇道人家;说如果没有莉薇娅,后来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提比略的一步登天。

元老院甚至专门为莉薇娅拿出了一个提案,元老们提议,授予莉薇娅“国母”(Mater Patriae)的光荣称号,以此来对应奥古斯都的“国父”之名。这个提议,当然是不可能被提比略所批准的。

提比略的自尊心,被深深地伤害了。

在罗马人民的心中,自己根本就是来路不正,他们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把这个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了而已。

提比略愤怒了。

雪上加霜的是,公元23年,提比略的儿子小德鲁苏斯神秘死去,继日耳曼尼库斯之死后,王储之位又一次空缺了。

六十四岁的皇帝,老来丧子,这件事情彻底击垮了提比略。

于是在公元24年,提比略把老妈莉薇娅送进了维斯塔贞女神庙,并且剥夺了老妈所有的封号与遗产,所有的继承权;两年之后,提比略躲进了卡普里岛(12),而将罗马城所有的政务,都交给了他的亲信谢雅努斯(Lucius Aelius Sejanus)。当时的谢雅努斯,虽然已经为皇室效力达二十年之久,但其身份,仅仅是个皇帝近卫军长官(Praetorian Prefect),而且坊间有传说,小德鲁苏斯的死,很可能跟这个人有关系。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由此开始帮助提比略打理一切国家大政方针,而提比略则彻底隐退到了卡普里岛,遥控指挥罗马的同时,安心享受皇帝特权带给自己的快乐生活。

谢雅努斯这个人,心怀异志。

他知道,他只是皇帝的一把刀,他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皇储。这些年来,他削尖了脑袋,想要娶一个屋大维与莉薇娅身后的朱里亚.克劳狄家族的贵妇为妻,二婚三婚都无所谓。后来小德鲁苏斯去世,谢雅努斯又拼命地想得到小德鲁苏斯的遗孀里维亚。然而,这个非分的要求被提比略拒绝并加以训斥。提比略皇帝看重他的地方,正是他的六亲不认、冷血嗜杀。这样的人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个通用的名字,叫作酷吏。

谢雅努斯的大显身手,源于提比略的彻底疯狂;提比略的彻底疯狂,源于他的老妈莉薇娅。提比略的矛盾之处在于,他知道自己今天的一切都是老妈给的,而且在他内心深处,对于老妈的尊敬也毋庸置疑。但是,这只是放在正常的时空、正常的家庭中来推论。放在彼时彼地的皇室家庭来说,提比略对老妈避之而不及,甚至连莉薇娅最后的葬礼也没有参加。

这事,与人性无关,只关乎政治。

这个世界上,没有了那个事业上最为崇拜的老妈,也没有了原本计划中子承父业的儿子小德鲁苏斯,提比略的精神世界彻底陷入了崩溃。

从公元29年开始,针对日耳曼尼库斯一家的大清洗开始了。

这一年,日耳曼尼库斯的遗孀大阿格里皮娜,被流放到了潘达特里亚岛(13),四年之后,死在岛上;日耳曼尼库斯的长子尼禄·恺撒(Nero Julius Caesar),被流放到了彭迪亚岛(Pontia),两年之后,死在岛上;次子德鲁苏斯·恺撒(Drusus Caesar),被监禁在皇宫中,四年之后,死在宫中。与此同时,所有表态或者没有表态的支持或同情大阿格里皮娜的贵族们,统统受到了株连。

之后不久,完成任务的酷吏谢雅努斯,被提比略判处死刑,并且酷吏的三个儿子也被诛杀。然而,日耳曼尼库斯活到成年的三个儿子,也已经三去其二。唯一的例外,是三子卡里古拉(14)。

卡里古拉能活下来,靠的不是吃苦耐劳的本事,而是靠着装疯卖傻的能耐。卡里古拉原本跟自己的哥哥一样,也被流放到了一个海岛。只不过这个海岛不是别的岛,正是提比略本人所在的卡普里岛。卡里古拉来到岛上之后,很快赢得了提比略的信任,并且成为晚年提比略身边最为亲近的人之一。一个人伪装一时半刻并不稀奇,难得的是能够一直伪装下去,以假乱真。卡里古拉正是凭借这样一身本领,赢得了最终的翻盘。

公元37年,提比略在卡普里岛驾崩。

提比略临终之前,指定了两个接班人,一个是自己的孙子小提比略(当年的双胞胎兄弟之一,Tiberius Gemellus),另一个,就是卡里古拉。

然而,元老院被压制了太久的民怨终于爆发,大家一致推举卡里古拉为新的罗马皇帝。就这样,闪烁着日耳曼尼库斯家族光芒,并且代表着帝国范围内人心所向的卡里古拉,走上前台。

登基之后的卡里古拉,很快就处死了小提比略。

众望所归的罗马四帝卡里古拉,却是个不怎么样的皇帝。

光看名字,卡里古拉就不怎么正经。这名字是一个诨名,意思是军靴。由于七岁就失去父亲,被奶奶小安东尼娅带大的卡里古拉,是一个性格古怪的人。据传说,卡里古拉与自己的三个妹妹小阿格里皮娜(Agrippina Minor)、德鲁西拉(Julia Drusilla)和李维拉(Julia Livilla)从小就保持着不正当的关系。尤其是和德鲁西拉,已经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卡里古拉总共执政四年,但这四年中他为所欲为,荒**成性,是个典型的暴君。

最终,倒行逆施的卡里古拉,被近卫军刺杀,死时年仅二十九岁。

卡里古拉死后,近卫军拥立了新皇——克劳狄乌斯(Tiberius Claudius Drusus Nero Germanicus)。

话说当年的小安东尼娅,嫁给了提比略的弟弟德鲁苏斯,共生育了两子一女。三个孩子都活到了成年。长子是日耳曼尼库斯,长女就是小德鲁苏斯的遗孀里维亚,而次子就是克劳狄乌斯。所以,克劳狄乌斯也是卡里古拉皇帝的亲叔叔。

克劳狄乌斯这个人打小就有残疾,长得也不怎么样。因此,在家族内部,长期不怎么受人待见。而且跟自己的大哥日耳曼尼库斯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结果大侄子一命归西,克劳狄乌斯一把年纪的人了,突然被军人拥立称帝,克劳狄乌斯本人也是一脸茫然。这就是一个欧洲版本的“黄袍加身”,而这样的茫然,绝对不是演出来的。

后来的克劳狄乌斯,总体来说,还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皇帝。个人私生活上,虽然也算是风流成性,但跟前任卡里古拉相比,还算没有太出格。

克劳狄乌斯的死,也很突然。

很多人都说,他是被皇后下毒害死的。

皇后不是别人,正是小阿格里皮娜。小阿格里皮娜当年跟亲哥哥卡里古拉没有了下文,后来再接再厉,终于三婚嫁给了亲叔叔克劳狄乌斯。

外界的猜测是有道理的,因为毒死克劳狄乌斯,受益者正是小阿格里皮娜。在克劳狄乌斯死后,小阿格里皮娜立自己的儿子尼禄(Nero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为帝。而且关键是,这个尼禄是跟着小阿格里皮娜改嫁带过来的儿子。

虽然是带过来的儿子,但尼禄的出身一点也不差。他的妈妈小阿格里皮娜就不用说了,而尼禄的爸爸叫作多米提乌斯(Gnaeus Domitius Ahenobarbus),而这位多米提乌斯的妈妈,就是安东尼的女儿大安东尼娅。而这位多米提乌斯的爷爷,就是前文曾经提到过的投诚安东尼的两位执政官之一的格涅乌斯。站在尼禄的角度,大安东尼娅是他的亲奶奶,小安东尼娅是他的干奶奶(也是外曾祖母)。

这么好的出身,尼禄却没有好好把握。

尼禄是个十恶不赦的暴君。

什么样的暴君叫作十恶不赦呢?

罄竹难书,既然如此,这里也就不再一一列举。

他在位期间,罗马帝国内部病入膏肓,外部狼烟四起。公元68年,内外交困之中的尼禄,得到了错误的消息,离开了罗马。元老院马上动议,宣布拥立地方实力派,塔拉哥·西班牙行省(Hispania Tarraconensis)总督的加尔巴(Servius Sulpicius Galba Caesar Augustus)为皇帝,并宣布尼禄为国家公敌。

同年,尼禄自杀。

加尔巴跟之前的皇帝,没有半点血缘关系,所以尼禄就是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的末代皇帝。尼禄之后,罗马帝国第一个王朝“朱朝”(朱里亚·克劳狄王朝,Julio-Claudian Dynasty),也就消失在了我们的视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