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讲世间有六道,其中有一阿修罗道。这一道里是战火连天,只要步入此道中的人,将饱受杀戮的痛苦,如同炼狱一般,又被称为“修罗炼狱”。

如果人世间有修罗炼狱,那一定在长平战场。

白起在丹河西岸秦军修建的防御工事上,眺望着河对岸的赵军防线。

作为西方必胜客的白起,内心不禁暗暗赞叹廉颇,这位北方无敌手实在太厉害了。秦国在长平打了三年,只攻陷了第一道防线,后面两道防线仍然屹立在秦军面前。

“真想和廉颇将军交交手,可惜你调走了。”

白起判断赵括即将发动进攻,因为赵国已经没粮了,虽然秦国也闹经济危机,但是家里还有点底子,能比赵军撑得更久一些。

战争往往就是看谁能撑到最后,谁熬得过谁。

七月,赵括的内心如同燥热的天气,他看到手中四十五万大军,陷入迷幻。他手里的兵力远超父亲当年在阏与之战的兵力。父亲一直是他心中的榜样,这次他要超越父亲。

赵括下令全军主力开始向丹河西岸的秦军全线出击。翻过丹河防线的数十万赵军,如同乌云一样扑向秦军。

面对来势汹汹的赵军,白起命令秦军派出部队迎击,短暂交手后,立即后撤,绝不恋战。

诱敌的秦军与赵军稍一接触,立刻回撤。追击的赵军一头撞向了秦军在丹河西岸修建的壁垒。

赵括知道只要攻破这道壁垒,秦军必败无疑,于是下令全军进攻。

一时间,丹河西岸杀得是血流成河,静静流淌的丹河水也被鲜血染红了。

白起看着眼前的赵军在猛攻秦军壁垒,他意识到包饺子的最佳时刻到了。

“两万五千名精兵迂回到赵军后方,这只奇兵的目的是攻陷防守空虚的百里石长城,断其后路。另外五千骑兵突入赵军壁垒之间,切断赵军主力与大梁山的联系,封锁其粮道。”

打着打着赵括发现自己被分割包围了。

要想吃掉四十五万人的赵军,绝非易事。《孙子兵法》里有这么一句话,“十则围之。”意思是自己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才能围困敌人。

秦军虽然把赵军包围了,但是自己兵力没有压倒性优势。要想吃掉赵军,秦国必须增兵。

白起写信向秦昭襄王请求增兵,全歼赵军。

收到信后的秦昭襄王极度兴奋,可过一会儿冷静下来,他细想去哪里给白起增兵呢?

如果增兵晚了,四十五万赵军突围跑了,怎么办?

关中的主力已经被王龁带走,唯一离长平近的就是河内(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地区)。

秦昭襄王为了增兵,也是拼了,亲自跑到河内,征发该地所有十五岁以上男子,为了提高他们积极性,还没上战场,所有人爵位升一级。要知道秦国之前入伍最低年龄是十六周岁,此时秦国已经打红了眼。

在长平,秦国凑集了六十万大军!虽然秦军没有十倍于赵军,但是白起利用长平的崇山峻岭与攻占的百里石长城,围死了赵军的出路。

赵军反复突围,可倒在秦军面前的是尸山血海。赵军不仅要望着同伴的尸体,还要忍受饥饿的折磨,已被围困四十六天的赵军军心逐渐动摇。活着的人自相残杀,吃起人肉。

困兽犹斗的赵括组织四支突围队伍,轮番进攻秦军包围圈,可是每次突击都以失败告终。

包围圈越来越小,赵括决定孤注一掷,向秦军发起最后冲击。他脱掉铠甲,赤膊上阵,怀抱渺茫的希望,带头冲向秦军。

嗖的一声,一支流箭射中了赵括。

赵括倒地不起,他身边的一个老兵背着赵括来到一个山坡上。

年轻的赵括原本想超越自己的父亲,可是他却带着大军前往地狱,望着眼前突围求生的赵军成排成排地倒下,他明白自己也将和他们一样,再也站不起来了。

赵括出现了幻觉,他看到父亲赵奢前来接他走了。

同时与赵括一同战死的,还有将上党献给赵国的冯亭。

主帅死了,赵军没了灵魂。

整个长平尸横遍野,空气中到处都是令人作呕的尸臭味,如同人间地狱一般。在秦军的包围圈下,全是由赵军尸体堆积的人墙。赵军看不到生的希望,放弃了突围。

白起发现赵军不再进攻,他开始做起了思想工作。

“赵军的兄弟们,你们只要投降,秦军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

剩下的赵军,求生无望,与其饿死,不如投降,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一眼望不到头的赵军放下武器、脱去铠甲,朝秦军阵营走去。

长平之战打完了,秦军胜利了!

可是白起却笑不出来,他纵横沙场数十年,从无败绩,都是以完胜战绩,位列战国名将排行榜第一名的。然而长平之战不是完胜,而是惨胜!

仗打了三年,秦国存量快消耗光了,国力严重透支。六十多万的前线大军,死伤人数达到一半。

如何处理数量惊人的俘虏,白起陷入了沉思。

给俘虏们粮食吃?

不可能,秦国存量已经不多,给俘虏吃,自己就没得吃。

放俘虏回赵国?

不可能,放俘虏回去,日后又是一支生力军,秦军死了那么多将士就白死了。

老办法,全部杀掉。白起特意留下二百四十个年幼的军人放回赵国,这些年幼的孩子亲眼见证了长平如同地狱般的场景,幼小的心灵只会加重恐惧,孩子回去之后一定夸大秦军的恐怖。

白起站在长平的大地上,看着无数赵军被屠戮,流淌下来的血水化成小溪流过白起脚下。

看着无辜的生命消失,白起早已麻木了。在他看来,身处乱世,何来无辜。

史书上记载是将赵军俘虏全部活埋,可是问题来了。数量惊人的赵军俘虏,会束手就擒,自愿埋入坑中吗?他们投降不就是为了活命吗?

到了现代,历史给了我们真相,在高平市西北丹河附近,这里曾是赵军被围困的地方。经常有农民在田间干农活,一不留神就挖出长平之战的尸骨坑。

最著名的要数永录尸骨坑,里面有上百具尸体,让人看得毛骨悚然。死者都是青壮年,身上还带着战国时代的钱币,没有携带武器,有被砍死的,有被箭矢射死的,有的没有脑袋。

由此可见,白起命令秦军在长平战场,将缴械后的赵军分成一个个小区域,然后进行集体屠杀,最后进行掩埋。之所以要掩埋,是为了避免战后瘟疫的爆发,长平是秦国的新疆土,自然要爱惜。

《史记》记载白起埋杀了四十多万赵军俘虏,笔者认为没有那么多。因为秦军伤亡过半,被围困的赵军死伤不会比秦军少。所以赵军存活下来投降秦军的人数应在十万到二十万之间。

那么,秦、赵两国到底动员了多少人上长平前线呢?是否真是双方总计达百万之众?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战争秦、赵两国都倾了全国之力。战国时,打的是全民战争,老百姓既是民也是兵,动员效率是中国古代最高的。财大气粗的秦国打出了经济危机,赵国要出去化缘。

赵国虽然惨败,但是它未必是最后的输家。

赵括也未必是蠢货,他只是执行了赵孝成王速战速决的策略,当了一只替罪羊而已。换作其他人,未必做得有赵括好。

廉颇固守长平,虽然不出问题,但是最后只会耗死赵国,赵军全部饿死在前线,秦军将更轻松地拿下长平,进攻邯郸。

摆在赵孝成王与赵括面前,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大获全胜,逆风翻盘;要么全军覆没,给予秦军重击。

可惜年轻的赵括遇到了杀神白起,如同青铜圣斗士遇到了黄金圣斗士。在各项不占优的情况下,青铜圣斗士却把黄金圣斗士打成重伤,让秦军损失一半兵力,本身就很厉害了,而另一边受了重伤的秦国,不得不谨慎考虑下一步该怎么走。

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率领秦军,兵分三路。一路作为先锋进军邯郸,一路进军赵国太原郡,白起则率主力坐镇上党,等待秦王派来的增援部队与粮食。白起的战略目的很明显,挟长平之战的余威,一鼓作气灭了赵国。

长平之战后的秦昭襄王并没有给白起五星好评,因为是惨胜!

白起只管前线打仗,对后方吃紧根本不了解。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啊!

面对白起不断地要兵要粮,范雎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他是相国,国库里已经没有粮了,国内已经无兵可调了。白起还是范雎的眼中钉、肉中刺,白起取得成就越大,对自己的威胁也就越大,绝不能让白起继续打下去。

范雎对秦昭襄王说:“即使白起灭了赵国,秦国的血也流干了,东方诸侯如果合纵给秦国一顿暴击,秦国必死无疑!”

感到后怕的秦昭襄王也认为持续三年的战事不能再打下去了。秦国这一超级大国,账户里所剩余额不多了,不能靠透支国家的未来维持战争。这一次还能动员河内的百姓上战场,下次就没地方动员了!

就在白起调兵遣将,按照自己的计划灭了赵国时,使者带着秦王的军令传来,“秦军停止进攻,就地转入防守,白起交出兵权,立刻回国!”

收到此消息后,白起愤怒了,可是又无可奈何,只能交出虎符,随使者回咸阳了。

从此,杀神白起,彻底告别了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