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41年,秦国已被商鞅的第二次变法彻底改造,国力今非昔比,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畏惧魏国的秦国了。此时的商鞅也升任为“大良造”,爵位是十六级。

商鞅因而抓准大好时机对秦孝公谏言:

“秦国与魏国的关系形同水火,不是魏国吞并秦国,就是秦国攻占魏国。为什么呢?魏国位于秦国的东面,独享崤山的地利,死死地锁住秦国进军中原的道路。它强大时,就会向西入侵秦国;当它衰落时又会向东战略收缩。现在秦国在国君的英明领导下,国力强盛。眼下魏国被齐国击败,我们趁此良机攻打魏国,魏国必定难以招架。我们只要占据黄河与崤山的险地,从而打开进军中原的大门。到那时征服东方诸侯,实现帝王的宏伟大业,将不再是个梦!”

秦孝公立刻拍板同意,当年9月,秦军向河西地区的魏军发起大规模反击。赵国见状,从北面攻击魏国。

马陵之战后的魏国,如同被打成重伤后躺在ICU的病人,哪还有什么力气再去抵抗秦、赵两国的攻击,魏国大败。

公元前340年,秦国再度出兵攻击魏国。魏惠王派公子卬(áng)为将,率军抵御秦军。

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秦军的主帅竟然是商鞅。商鞅一直从事行政事务,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他有必胜的把握吗?

商鞅之所以敢带兵出征,就是因为魏军将领公子卬是他的老相识。商鞅在给魏相公叔痤当中庶子的时候,与魏国高层都有一些接触,公子卬就是其中之一。

公子卬作为魏军主帅,内心十分慌张。自从马陵之战后,魏国国力极其虚弱,自己率军与秦国交战,难有胜算。如果打输了,要么死于沙场,要么被魏王问责。

“真不想打,如果能和平解决两国军事冲突,该多好啊?”

就在公子卬祈祷上天出现奇迹的时候,奇迹真的发生了。商鞅派人送来一封信。

“当年在魏国,我与公子是哥们。现在各为其主,不忍心相互残杀。不如我俩和谈,通过和平方式来解决两国冲突。另外,好久不见了,我也想和你好好畅饮一番,叙叙旧。”

公子卬高兴得都快哭了,正是应了那句老话,“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然而商鞅并不是来帮老朋友的,他是来坑老朋友的。

信以为真的公子卬带着随从亲自赴会,他与商鞅在平等友好的气氛中,缔结了停战协议。会后,两国和谈人员开始了晚宴。就在双方把酒言欢之时,商鞅摔杯为号,埋伏好的甲士把公子卬与随从全部绑了起来。

商鞅下令,全军出击。群龙无首的魏军一时间溃不成军。秦军取得了魏国河西大部分的土地。

得胜回朝的商鞅,被秦孝公赐予“於、商两地的十五邑作为封邑。”商鞅原名叫公孙鞅,由于国君封的封邑里有“商”地,因此被人习惯地称为“商鞅”。

就在商鞅如日中天的时候,危险也向他一步步紧逼。

商鞅作为大良造,相当于相国,本应该处理行政事务,并没有领兵打仗的职责。然而此次大胜魏军,商鞅变相地把军权抓到了手里。除了秦孝公,商鞅就是秦国的二号首长。

可是商鞅快乐吗?

他一点都不快乐,而且每天处在担惊受怕之中,感觉周边每个人都想害他。因为变法,他把朝廷中能得罪的全得罪光了,唯一的朋友只有老板秦孝公。变法虽然让老百姓受益,但是商鞅以铁血手段推行,不服的要么脑袋没了,要么缺胳膊少腿,老百姓心中也有很大的怨言。

商鞅给自己配备的安保级别极高,仅次于国君。他一出门前后簇拥着几十辆车,车上都是重装步兵,身边又有贴身侍卫,车子周围都是持戈操戟的保镖。没有这么多人保护,商鞅连大门都不敢出。

公元前338年,心理长期处于恐慌之中的商鞅做了心理疏导。商鞅的心腹孟兰皋给他推荐了一个名士叫赵良,据说这人才学很高,善于给人答疑解惑,是著名的灵魂导师。

商鞅满怀期待地让孟兰皋请赵良与自己见面。令商鞅万万没想到的是,原本只想做个心理疏导,结果搞成了心理阻塞。

商鞅满脸微笑地说道:“咱俩能交个朋友吗?”

结果赵良张口说的第一句话,就让商鞅倒胃口:

“孔子说过,举贤任能,受到人民拥戴的人才会前来。聚集的都是不肖之徒,即使成了王业,也很难维持。”

商鞅最讨厌的就是儒家思想,虽然他烧儒家的《诗》与《书》,但是没有迫害儒家弟子。毕竟战国时,礼贤下士是各国都崇尚的风气,迫害知识分子,只会让有才能的人不敢上门求职。

商鞅阴沉着脸问道:“你不满意我对秦国的治理吗?”

赵良:“能够听取别人意见的叫聪,能够自我审查的叫明,能够自我克制的叫强。舜帝曾说过,能够自我谦虚的人受人尊重。你不如遵从舜帝的主张。”

商鞅有点生气,问道:“我与秦穆公时期的相国百里奚相比,谁更厉害?”

赵良淡定地说:“百里奚当相国时,劳累不坐车,酷暑不打伞,走访基层从不带随从和保镖。他死的时候,全国百姓无不为他哭泣,而你呢?”

商鞅竖起了耳朵。

“你来秦国前毫无名气,完全是靠国君身边的宠臣景监推荐的。你用刑罚治理百姓,把太子的老师割了鼻子,你又用新法天天教育贵族子弟。”

赵良讲到这里,情绪激动,他不管商鞅是否愿意听,最后警告商鞅:

“《诗》里说,‘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书》里也说,‘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你现在如同‘危若朝露(危险得像清晨的露水,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你不如把你的封邑还给国家,退隐山林。万一哪天国君不在了,国内有无数想杀你的人。”

商鞅听到“危若朝露”这个词,叹了口气。

“我何尝不想退隐山林,可是我真的能全身而退吗?”

赵良作为一名儒家学者,只是讲了自己所能想到的。虽然赵良触犯了商鞅,但是“危若朝露”这个词触及了商鞅的内心最深处。从他在秦国干变法那天开始,就已经无路可退,只能一往无前,直到粉身碎骨。

商鞅拜谢了赵良,该干嘛还干嘛。

然而赵良的这张嘴太晦气了,在他批评完商鞅的五个月后,秦孝公病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