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侯魏击当太子的时候,就生了长子魏罃。魏罃作为太孙,本应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受到众臣拥戴、万民敬仰。

可现实却是魏罃集万千嫌弃于一身,太子击一看见长子魏罃就烦得要死,恨不得没这个儿子。

太子击之所以讨厌长子,是因为他更喜欢小儿子魏缓。魏缓聪明伶俐,长相可爱,太子击越看越喜欢,便萌发了立幼的想法。

老爹魏文侯一死,魏武侯刚继位,干得第一件大事,就是将小儿子魏缓封为公子,而长子魏罃却啥也没封。

魏武侯干的这事让魏国上下直呼:“看不懂!”

魏武侯作为魏国新任领导人,没有立长子魏罃当太子,反而立小儿子魏缓当公子,这是什么操作?

立小儿子魏缓当公子,魏武侯有说不出的苦衷。

嫡长子继承制是国之根本,魏武侯能继承国君之位,靠的就是嫡长子的身份。

如果废长立幼,就等于魏武侯否定自己继位的合法性,因此魏武侯再怎么喜欢小儿子魏缓,也不能立他为太子。

怎样才能表达自己对小儿子魏缓的宠爱呢?

那就立小儿子魏缓为公子,立长子魏罃为太子的事就一直拖。

魏罃成为魏国最悲催的人,此时他的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毛孩,不懂王位的嗜血性。他只知道亲爹从来没有正眼瞧过自己,自己啥身份都没有,跟无业游民差不多。弟弟魏缓天天跟在父亲身边,接受臣民的朝拜,俨然是一名准太子。

魏罃在魏武侯在位期间,那是度日如年,内心痛苦煎熬。

他生怕哪一天,老爹立弟弟为太子,而作为长子的他,必定成为弟弟的潜在威胁。一个没权没势的长子,能有什么好下场。

如果那时候有亲子鉴定,魏罃应该是需要鉴定的人,他想不通亲爹为何要这样折磨自己,唯一靠谱的解释只能是自己是从路边捡来的。

为了生存,魏罃每天都装作一副孝子的样子,极力侍奉嫌弃自己的老爹。可背地里,魏罃每天都在地上画个圈圈诅咒老爹:“老爹,你早点死吧!最好死前不要立弟弟为太子!”

魏武侯终于在死前没有立小儿子当太子。

可是一个问题来了,魏罃虽然是老大,可是连公子身份都没有,怎么能继承国君之位呢?公子缓虽是弟弟,可是人家好歹是个公子。

就在魏国上下都在观望的时候,一个重量级角色跳了出来。

“魏罃,你无须担心,我来帮你!”

说这句话的人,是管理魏国上党地区的大夫王错。

王错算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他知道古往今来有无数国家因为废长立幼引发内乱。不愿看到魏国内乱的王错,带着手下军队奔向安邑,拥戴魏罃为国君。

二十多年的隐忍,让魏罃成为一个善于隐藏自己想法的人,他有着比常人更深的城府,喜怒不形于色。二十多年的煎熬对普通人来说是一场苦难,可是对魏罃来说却是人生的财富。

公元前369年,魏罃正式继位为魏国国君,史称“魏惠王”,魏惠王在位长达五十年,因为待机时间超长,他也成为魏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国君。由于他在位期间将魏国首都从安邑迁到大梁,又被人称为“梁惠王”。

此时,大家会产生一个疑问,怎么魏罃称王啦?

“称王”是魏罃干的最轰动战国历史的一件大事。

当时天下能称王的只有三位大人物,一位是周天子,他是唯一合法的王;另两位是楚王、越王,他俩是自己封的王,纯属自娱自乐,不被天下诸侯承认。魏罃不在乎什么合法不合法,他觉得自己说合法就合法。晚年的魏罃还拉着齐国一起称王,从那以后天下诸侯跟风,都称起了王。

魏罃不光在称号上要向周天子看齐,连平时的生活也要向周天子看齐。凡是天子吃的用的穿的,自己必须统统一样。更夸张的是,魏罃还按照天子的居住标准,把魏国大梁建成了一个超大型首都。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大梁城是周天子居住的地方。

称王、建大梁城那都是后话,刚继位的魏罃别说称王了,国家能不能保得住都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