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变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天下藩镇。昔日的宰相张浚得知消息,立马给河南尹张全义传信,希望他带兵勤王,救出李晔,还呼吁地方藩镇干预此事。
令人惊奇的是,舆论很平静,大家似乎心有灵犀,不讨论此事,也不掺和此事。比如韩建,当有人告诉他可以带兵勤王,他只是呵呵一笑,给此人赏了不少钱财,以示奖励。说白了,天下诸侯很多,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已经慢慢清晰。能干勤王这种大事的,也只有朱温、李克用、王建、李茂贞几位军阀。
大梁城内,朱温正在消化此事,近侍告诉他,刘季述的养子刘希度来访。经过一番交谈,朱温收到了两个信息:刘季述承诺将朝政大权送给他;还将李晔退位诏书的副本交给了朱温,暗示他暂时不要带兵进京。
面对至高无上的权力,朱温无法拒绝,他急忙召集幕僚开会,商议接下来的策略。很遗憾,大家都觉得这是朝廷内政,朱温不能干预太多,以免为人诟病。不过,朱温的神情告诉大家,他心有不甘。
天平节度副使李振看出了苗头,一马当先道:“王室有难,这是您成就霸业的机会。主上是当今天下的齐桓公、晋文公,刘季述不过是皇家家奴,如果您现在放弃机会,新君微弱,国家政权就都归了宦官了,到时候悔之晚矣。”
朱温听闻此言,兴奋极了,当即拍板道:“立即将刘希度、李奉本囚禁起来,由李振前往京城,继续查探动态。”
由此可见,话不用太多,说到点子才是王道。布置好了一切,朱温暗中派遣亲信蒋玄晖前往京师,准备与崔胤谋划着救出李晔。
那么问题来了,刘季述又在干什么呢?
两个词:维稳,禁言。用武力镇压了后宫,用官职封赏了朝臣,用钱财收买了军队。不过,大家不敢说话,不代表没有怨言,尤其是地方藩镇,因为此事直接停止了进贡,没有了财政的支持,刘季述的暴力机器能运转多久?更何况,在利益分配中,总是会贫富不均,赏罚不平,而这就是矛盾的根源。
比如神策左军指挥使孙德昭,因为刘季述查出他和部将董从实盗取军库钱财五千缗,在内部通报批评,以至于孙德昭颜面扫地。
崔胤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下属石戬与他交往。
每次喝醉了酒,孙德昭就痛诉刘季述等人的恶劣行径,石戬看到火候已到,于是添油加醋地说道:“太上皇被幽禁之后,朝臣和将领们无不咬牙切齿,如今造反的只有刘季述、王仲先二人,如果您能诛杀他们二贼,必将为家族带来万世荣耀,如果犹豫不决,那泼天大功可就被别人取了啊。”
孙德昭:“我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将领,不敢图谋国家大事,但是如果宰相大人有想法的话,我必定竭力支持。”
对崔胤来说,这绝对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他当即发扬古人风格,给孙德昭来了个衣带传信,而孙德昭拉拢了董彦弼、周承诲等将领,打算在除夕夜里伏兵在安福门外,打刘季述、王仲先一个措手不及。
天复元年(901)正月初一,神策右军中尉王仲先入宫朝见,行至安福门的时候,被孙德昭等人擒住,孙德昭不敢在安福门耽搁太久,当即快马前去少阳院,疯狂地敲门高喊道:“逆贼王仲先已被杀死,请陛下出来慰劳将士。”
李晔身陷囹圄,神志已经模糊,隐约听到有人敲门,还说要救他出去,当即呆立在原地。何皇后也是将信将疑,担心有人搞恶作剧害他们,于是战战兢兢地说道:“果真如此的话,你把他的人头拿给我们看看?”
有了人头为证,李晔等人终于安了心。随后,在孙德昭军队的簇拥下,面黄肌瘦、衣冠不整的李晔向长乐门楼走去,崔胤早已经率领百官在此等候。据史料记载,刘季述、王彦范被乱军打死,薛齐投井自杀,最终被捞出来砍了脑袋。太子因为年幼无知,仍被封为德王,并恢复旧名李裕,住在少阳院。
第二天,李晔论功行赏:孙德昭晋升为静海节度使,赐名李继昭;将军周承诲晋升为岭南西道节度使,赐名李继诲;董彦弼晋升为宁远节度使,赐名李彦弼。三位兄弟同时晋升为宰相,留京宿卫,时人称他们为“三使相”。
客观地说,这是李晔职业生涯最解气的一次,尤其是孙德昭等将领的支持,让李晔重新燃起了希望。逃出生天后,李晔立了个小目标:让自己当家做主。随后,李晔下诏:近年来,宰相在延英殿奏陈事情,枢密使经常在身边多嘴,以至于朝政争论不休。事后又喜欢假传圣旨,干扰皇帝的政令,以后恢复宣宗年间的旧制,皇帝和宰相讨论国事完毕之后,枢密使才能随身伺候。
很显然,这是表面上的制度改革。崔胤趁机上奏道:“宫廷内乱都是因为宦官执掌兵权,臣请求陛下将禁卫军移交给南衙,这样既可以解除宦官干政的风险,又可以抵御诸侯来犯,可谓两全其美。”
对李晔来说,宦官执掌兵权,就算发生宫廷政变,坐江山的还是他的儿子。如果让宰相执掌兵权,李唐皇室还有任何希望可言吗?面对崔胤的狼子野心,李晔自然不会答应。就在此时,他想到了新晋宰相李继昭等人。
李晔:“关于禁卫军归属,你们怎么看?”
李继昭:“我家里几代人都在禁军任职,从来没听说有哪个文官可以担任统帅的。如果把军队交给宰相,说不定会闹出多少风波,还是保持原样的好。”
就这样,兜兜转转一圈,禁卫军的大权还是留在宦官集团。唯一不同的是,李晔觉得李继昭等人一定会选择做忠臣。问题是,这样的结果,崔胤完全无法接受。几天之后,崔胤拜访了来京公干的李茂贞。
崔胤:“将军,宦官执掌兵权始终都是祸患,您返回凤翔之前,能否留下三千士兵在长安,暂时充任皇宫的宿值警卫?”
李茂贞闻言,喜出望外,这可是他梦寐以求的结果啊。
李茂贞:“留下士兵没问题,但是交给谁来统领呢?”
崔胤:“听说您的养子李继筠有大将之才,可堪大用。”
李茂贞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兴奋之余,李茂贞恨不能斩鸡头,烧黄纸,与崔胤结为异姓兄弟。
客观地说,崔胤明知李茂贞有野心,还要引狼驱虎,确实走了一步臭棋。当时,谏议大夫韩偓找崔胤说过此事,暗示留下李茂贞的军队,很有可能导致新的内乱。谁料想,崔胤竟然说道:“凤翔士兵不想返回,我也没办法。”
历史证明,崔胤的如意算盘是借李茂贞的手除掉宦官势力,让自己成为长安城发号施令的人,所以才行此险招。然而,接下来的故事向我们证明,崔胤不仅是白日做梦,还是个智商低下,毫无谋略的蠢蛋。
为了遏制宦官集团的经济来源,崔胤想了许多办法,比如收回朝廷的酒曲专卖权力。酒曲专卖原本是朝廷度支使的权力,宦官杨复恭强势的时候,以皇室用度不够,向度支使借了一年,可后来再也没有归还。
崔胤一声令下,收回了这项权力。可他没想到,晚唐时期,酒曲专卖不仅是宦官集团的经济来源,更是地方藩镇敛聚钱财的手段。在崔胤的禁止名单里,凤翔军镇就是其中之一。财路被断之后,李茂贞怒火中烧,他当即派人前去长安找朝廷理论,一来二去,竟然和宦官集团搞到了一起。
直到此时,崔胤才觉得大事不妙。昔日的盟友和敌人走到一起,而留在长安壮胆的三千军队,究竟是他的帮手,还是埋葬他的人呢?危急时刻,崔胤再次找朱温帮忙,而朱温只说了一句话:尽管折腾,哥们给你撑腰。
有了朱温的支持,崔胤底气十足,以至于经常找李晔商议剪除宦官势力的办法。天复元年(901)六月,崔胤竟然在一次正式场合说出了这样的话:将宫中宦官不分老幼,不分良善,悉数诛杀,然后命宫女掌管内廷各司的事务。
听闻此言,李晔吓出了一身白毛汗。他立即结束了这个话题,并派人告诉崔胤,以后尽量以奏折的形式奏报这类事情。李晔可能没想到,他身边的侍女就是宦官集团安排的,而刚刚发生的一切,已经被宦官集团得知。
为了打击崔胤,宦官集团散布消息,说崔胤作为户部、度支、盐铁三司使,平日里克扣将士们的用度,私心很重。李晔担心军队发生哗变,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直接撤销了崔胤度支使的官职。这一回合的交锋,双方打成了平手。
不过,动**的局势让崔胤深感不安。在他的眼里,李晔和他应该是“除宦同盟”,而李晔却因为一件小事就向宦官集团屈服,以后大家还有合作的必要吗?经历过风风雨雨,崔胤也开始明白,如果皇帝不相信自己,等待他的只有身首异处。既然如此,为何不扶持其他的军阀做皇帝呢?想到此处,崔胤给朱温写了一封信,告诉他迅速前来长安,否则天子就会落到李茂贞的手里。
崔胤的目标是铲除宦官集团,而宦官集团为了自保,必须反击,双方的焦点不在于军事斗争,而是李晔的监护权。一时间,禁宫之内气氛诡异,只见宦官来来往往,如临大敌,就连李晔也察觉到了危机。
有一天,李晔叫来给事中韩偓,打算将这些宦官贬为监军,或者让他们去给先帝守陵。诏书即刻下发,可宦官们接到圣旨后,竟然拒不执行。而就在此时,近臣告诉他,朱温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准备率领兵马赶赴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