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拾柒 晚唐的皇帝不好做 唐宣宗:傻子光叔,有点传奇(1 / 1)

会昌六年(846)三月二十六日,光王李怡(后来改名为李忱)在大明宫登基称帝,时年36岁,史称唐宣宗。在唐朝的皇帝中,李忱算是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个。

做王爷的时候,大家都把他当傻子,他自己也觉得自己是傻子。做皇帝后,李忱变成了“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的圣明君主,还得到了“小太宗”的高级称号。

只能说,传奇人物的背后,必有传奇的故事。

李忱的母亲是镇海节度使李锜的侍妾郑氏,李锜谋反失败后,郑氏成为郭皇后(唐宪宗李纯的皇后)的侍婢,偶然的一次机会,郑氏怀上龙种。由于郑氏为人低调,又有李纯关照,最终生下李忱,母子过了一段平安日子。可好景不长,李纯因为服食丹药暴毙,郑氏母子彻底失去了庇护。

唐穆宗李恒比较厚道,上台后给兄弟们都封赏了爵位,李忱的头衔便是“光王”。李忱虽然是天皇贵胄,可他生母出身卑微,造就了他不自信的性格。唐文宗李昂执政后爱玩,经常拉着王爷们寻欢作乐,每次大家侃侃而谈,李忱总是一言不发,目光呆滞。李昂最喜欢调戏李忱,他甚至拿出彩头,说哪个王爷可以博光王一笑,就可以获得重赏。即便如此,李忱丝毫不为所动,坚持将自己的傻里傻气进行到底。那个时候,诸位王爷都觉得李忱的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在皇室,李忱是敬宗、文宗、武宗的叔叔,也被称为“光叔”。

唐武宗李炎登基后,经常带着王爷们出去玩耍,大家打打闹闹,嬉笑怒骂,李炎一眼就能将他们看透。然而,李炎却捉摸不透光叔的心思,他隐约觉得,光叔呆滞的目光背后,有一道无底深渊,准备随时将世间万物吞噬。

人只有面对未知事物时,才会真的觉得可怕,李炎就是这种感觉。

此后,各种“意外事故”频频降临到李忱身上,要么是和皇帝一起玩马球时突然从马上坠落,要么在宫中走着走着,突然摔得鼻青脸肿。

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唐武宗召集诸王一起饮酒作乐,完事之后已是深夜,大家各自回宫,光叔却再一次从马背上摔下来,昏倒在冰天雪地之中。此时,街道上大雪纷飞,很快便将倒在地上的李忱覆盖,如果不出意外,这位天潢贵胄将会以无比凄惨的方式离开人世。然而,路上来了一队巡视的士兵,顺道将李忱给救了下来。第二天,李忱照例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虽然鼻青脸肿,四肢无力,但却并无大碍,就连武宗皇帝也要佩服光叔的顽强生命力。

唐昭宗时期的宰相韦昭度在《读皇室运录》里讲了个故事,说李炎曾经派了四名太监将李忱偷偷绑到永巷(关押宫中女性罪犯的地方),藏匿在厕所中,准备让李忱自生自灭。有个叫仇公良的太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于是主动请缨:“陛下,他在厕所里这么多天都没死掉,不如将他交给奴才吧。”

李炎点点头,算是默认了。

谁料想,仇公良将李忱捞了出来,偷偷用运送粪便的车将他送出宫。随后,李忱开始了流亡生涯,根据民间史料记载,李忱隐姓埋名,跋山涉水,最后来到浙江盐官(今浙江省海宁市西南)的安国寺。方丈齐安同情李忱的遭遇,于是替他落发为僧,赐法名琼俊。随后,唐武宗发动“会昌灭佛”,经济和社会原因肯定是主要的,但是有没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想象空间。

二百多年后,苏轼途经此处,追忆唐宣宗李忱的这段传奇人生,于是写了首诗:“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岂为龙颜更分别,只应天眼识天人。”

数年之后,李忱做了皇帝,下令恢复几乎被唐武宗灭掉的佛教,并赐已经去世的方丈齐安“悟空国师”的谥号,将安国寺扩建,取名为齐丰寺。

《旧唐书》在《宣宗本纪》的结语中,透露了这样一段话:“献文皇帝器识深远,久历艰难,备知民间疾苦。”话说得很隐晦,但“久历艰难,备知民间疾苦”,如果李忱没有特殊的经历,史官恐怕也没有必要多此一举。

据史料记载,李炎病危后,宦官仇公良、马元贽秘密将光王李忱接回长安,拥立为大唐太子。登基大典当天,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当时,宰相李德裕递上册封李忱为天子的诏书,表示李忱登基称帝顺应天意。这种时候,李忱应该面无表情,接受册封。然而,李忱却对身边的宦官小声嘀咕道:“刚才那人是不是朝廷的李太尉,他看我一下,我就觉得毛骨悚然。”

一件小事,传递了两个关键的信息:

信息一:李忱不认识李德裕。

如果李忱长期生活在长安,应该和李德裕打过照面,可他不认识李德裕,说明李忱可能长期身在外地,说明传奇的人生经历可能是真的。

信息二:李忱听过李德裕的恶名,内心无法掩饰厌恶之感。

被皇帝讨厌的后果,只能是被迫出局。

会昌六年(846)四月初一,唐宣宗李忱上朝听政。

会昌六年(846)四月初二,李德裕调任荆南节度使,保留宰相头衔。

会昌六年(846)四月初四,贬工部尚书、判盐铁转运使薛元赏为忠州刺史,贬薛元赏的弟弟、京兆少尹薛元龟为崖州司户,他们都是李德裕的亲信党羽。

贬李德裕的原因很简单:政治生态需要平衡,如果你吃肉,必须允许别人有喝汤的权力。悲剧的是,李德裕上台后,将牛党成员清洗一空,自己搞起了一言堂,还大肆扶持党羽。举个例子来说,给事中韦弘质上书朝廷,声称宰相的权力已经很大,不适合再掌管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的事情。然而,李德裕却指责韦弘质是卑贱之人,必有高人在背后指点,于是强行将他贬官。

想想看,新皇帝上位,怎么可能不拿他开刀?

会昌六年(846)八月,李忱一日之内连下五道圣旨:

牛僧孺调任衡州长史。

李宗闵调任郴州司马。据史料记载,李宗闵刚刚接到朝廷的调令,还没有离开府衙便一命呜呼。

潮州刺史杨嗣复调任江州刺史。

昭州刺史李珏调任郴州刺史。

恩州司马崔珙调任安州长史。

会昌六年(846)九月,李德裕调任东都留守,不再保留宰相头衔。大中元年(847)三月,李德裕调任太子少保。大中元年(847)十二月,李德裕调任潮州司马。大中二年(848)九月,李德裕调任崖州司户。最后一贬,李德裕已经到了天涯海角,贬无可贬。

大中三年(849)十二月初十,李党领袖李德裕在无尽的凄怆与苍凉中溘然长逝,终年63岁。临终之前,李德裕登上崖州城头,最后遥望了一眼北方的天空,留下了一首绝命诗《登崖州城作》: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说不尽的凄凉与彷徨。有理由相信,在李德裕的心中,仍然装着他的政治抱负,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还是会选择现在这样的路。

可喜可贺的是,宣宗一朝,再也没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斗争,李德裕被贬,李忱自始至终也没有起用牛党成员。牛李党争,从唐宪宗开始,经历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持续时间长达四十余年。然而,随着李德裕的去世,牛李党争终于戛然而止。大唐帝国,即将迎来新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