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宰相很累,做李适的宰相更累。

对李泌来说,不仅要操心国家大事,还得为李适的家事操心。贞元三年(787)八月,一件皇室丑闻惊动了朝野。故事的女主角是郜国公主,此女名不详,是唐肃宗李亨的女儿,按照辈分来算,是唐德宗李适的姑姑。

郜国公主结了两次婚,第一任丈夫在马嵬坡事变中被杀,后来改嫁给李隆基女儿新昌公主的儿子萧升,并给他生了个女儿萧氏,而萧氏则嫁给了皇太子李诵。没过多久,萧升也一命呜呼,郜国公主重新回到单身状态。

为了解闷,郜国公主时常去太子府看望女儿,由于她长相不丑,又有权势,许多官员都想巴结她。在太子府,郜国公主认识了太子府詹事李升,两人眉来眼去,暗送秋波,最后顺理成章地搞到一起。对女人来说,一旦突破自己的欲望底线,很容易变得一发不可收。比如郜国公主,突然喜欢上了养小白脸,蜀州别驾萧鼎、彭州司马李万、丰阳令韦恪都曾是她的**贵客。

说起唐朝的性文化,公认比较开放,因为有几个特点:女人不重贞操,寡妇可以改嫁;婚姻约束低,婚外性行为普遍;狎妓成风,妓院已成官营产业。尤其是唐朝皇室,公主婚内出轨、公然养小白脸、婚前性行为,都是屡见不鲜的事。

客观地说,并不是法律不约束婚内出轨,唐朝律法规定,通奸的人判处一年半的徒刑,如果是婚内出轨,判处两年徒刑。而在秦朝的时候,只要捉奸在床,人们便可以当场捕杀,朝廷赦他(她)无罪。在惩罚力度上,唐朝确实宽松了许多,但是并不意味着通奸是合法,可以为所欲为。

通奸涉及社会伦理,尤其是在男权社会,其丑恶已经深入人心,律法可以宽松,但社会对通奸的接受程度远没有那么开放。说白了,皇室公主可以乱搞男女关系,但最好是秘密进行,如果闹得风风雨雨,皇室也要跟着蒙羞。

据史料记载,李适早就听说郜国公主行为不检点,因此让李泌私下调查,准备对其训斥。然而,李泌的报告还没交上去,有些人就把郜国公主的丑事捅了出去。不仅如此,政敌还给她加了一条罪名,公主女儿是太子妃,公主经常去太子宫,私下替太子行厌胜之术。

李诵玩厌胜的游戏,那厌胜的对象是谁?想也不用想,肯定是皇帝李适,如果他驾崩,李诵就是太子,郜国公主就是皇帝的丈母娘。这个证据链是完美的,以至于李适根本不想去调查其中的真伪。李适大怒之下,将郜国公主幽禁起来,又找来了太子李诵,将他狠狠地骂了一顿。可怜李诵,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但老爹的震怒程度表明,问题非常严重。回宫之后,李诵放出话来,要和老婆萧妃离婚,以此来证明他的无辜。

李诵想尽力洗刷自己的冤屈,然而现实就是,他已经引起了老爹的猜忌。对李适来说,李诵有没有厌胜的行为不重要,可能有厌胜的动机就足够了。为了让自己更有安全感,李适想到了废黜皇太子李诵,立舒王李谊为新任太子。

李谊是谁?

唐代宗李豫二皇子李邈的儿子,李邈去世后,李适因为喜欢李谊,将他过继到自己名下。在古代的家族,如果你膝下没有子嗣,才会考虑从堂兄弟名下过继一位侄子,作为家族香火的传承者。问题是,李适有许多儿子,他不缺皇位继承人。无独有偶,皇太子李诵有个叫李謜的儿子,也就是李适的孙子,可李适竟然也将李謜过继到自己名下,让孙子做了自己的儿子。

如此操作,确实让人莫测高深。不管怎么说,李适愿意玩过继子嗣的游戏,那是他的自由。可有一点,过继改变的是名义上的父子关系,是为了家族传承的利益需要,两人的血缘关系是绝对无法改变的。换句话说,只要李适有亲儿子,他完全没必要把皇位传给侄子李谊。事实上,他确实想这样干,李适觉得此事可能会引发官场地震,于是找来了李泌。

大明宫中。李适:“爱卿啊,如今舒王李谊已经成年,他的性情孝敬友爱,温和仁厚,朕以为,可以册立他为太子。”

李适的一番话,让李泌呆若木鸡。皇帝任性是众所周知的,可任性到这种程度,确实超出了李泌的想象。李泌慌张地说道:“陛下,何必如此呢。因为对太子心生疑虑便要废黜他,还要立侄子为太子,这不是失策吗?”

李适吼道:“你太过分了,怎么能离间我们父子的关系。”

李泌:“舒王是您的侄子,这是您亲口告诉我的。如今您想立他为太子,恐怕以后您就只能好自为之了,千万别指望他来孝敬您。”

李适:“事情已经闹成这个样子,你想让朕怎么办?”

李泌:“臣确实没想到,您怀疑太子到了这种地步。如今,臣也不用再忌讳什么,必须把话说清楚。自古以来,父子相互猜疑,没有不使国家灭亡、家族倾覆的。陛下可还记得,建宁王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杀的吗?”

李适:“这件事情朕很清楚,建宁王李倓是被冤枉的,当时是肃宗皇帝性子太急躁,背后又有人推波助澜,这才造成的冤案啊。”

李泌:“陛下知道,肃宗皇帝信任臣,可臣就是不敢说出建宁王被冤枉的事实,后来臣临走的时候才将心中的想法说出来,当时肃宗皇帝也后悔呀。”

李适态度有些松动:“贞观、开元年间,先帝都曾改立过太子,为什么就没有亡国之祸呢?”

李泌:“当年,太宗皇帝屡次将国政委托给太子李承乾,因此太子宫聚集了很多大臣,后来魏王李泰阴谋夺位,大将军侯君集这才拉着太子谋反。可即便如此,太宗皇帝还是让长孙无忌和数十名大臣审讯,将案情调查得一清二楚,然后召集百官商议此事,最终将太子和魏王李泰一起废黜。”

李适:“你想表达什么意思?”

李泌:“希望陛下接受前朝的教训,忍耐几日,派人详细调查此事,如果太子真的有问题,希望陛下采取贞观年间的办法,连同舒王一起废置,然后再册立一位皇孙。如果这样做,君临天下的人仍然是陛下的子孙后代。”

李适:“这是朕的家事,你为什么这样极力谏诤?”

李泌:“太子从小就很仁厚,长大后一直深居宫中伺候您,从未听说他和外臣接触,谋反作乱。如今,您因为他的岳母犯错便牵连,确实不应该,臣愿意用家族的性命作担保,保证太子不知道其中的阴谋。”

李适:“好吧,朕再想想。”

自古以来,卷入到皇帝废黜太子风波的大臣,很少有人能全身而退。在皇帝看来,你为任何一方说话,就说明你已经站队,而大部分皇帝想看到的结果是,你是他的臣子,而非皇太子的臣子。这一次,李泌确实豁出去了。

过了一天,李适单独召见李泌,他痛哭流涕,抚摸着李泌的背说道:“若不是你极力进言,恐怕朕现在已经后悔莫及了。确实如你所言,太子仁厚孝敬,对朕没有二心,从现在起,军国大事以及朕的家事都会找你商量。”

话很好听,却让李泌有点高处不胜寒的危机感。

李泌是个有故事的男人,他亲历了皇室各种斗争,看透了各种利益纠葛,人性的虚伪造作,更明白做皇室近臣的危险。在李泌看来,皇帝是世间最奇特的物种,他们是孤独的,没有人可以懂他,也不需要任何人去懂他。皇室斗争,犹如一个地狱黑洞,会将所有站在边缘的看客卷入其中。以诸葛亮的高明,当年在荆州尚且不敢正面回答刘备问的父子之间的问题,更何况他。

话虽出口,李泌却有一丝丝悔意,也有了隐退的想法。

李泌:“陛下神圣英明,明察太子无罪,臣报效国家就到此为止了。前天,臣心跳加快,魂不守舍,不能再办理政务了。希望陛下准许臣退休吧。”

李适:“多亏你的直言不讳,朕的父子之情才能保全,朕想把身后之事都嘱托给你,使你世代富贵,你怎么突然说出这样的话来了?”

李泌无言以对。

有一天,李适在宫中烦闷,恰好李泌入宫,两人便聊了起来。

李泌:“陛下为何情绪如此低迷?”

李适:“爱卿,吐蕃又在边疆兴风作浪,朕枉为一国天子,驻守边疆的元帅们找朕要几匹战马,朝廷却死活拿不出来,这个皇帝做得委屈啊。”

李泌:“如今战马价格昂贵,要朝廷拿钱出来买,确实是困难。不过陛下如果能够采用臣的策略,几年以后,马匹的价格便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了。”

李适:“为什么你能做到呢?”

李泌:“臣其实早已经想好了对策,只不过一直在等待机会,只要陛下答应不生气,臣就说出来。”

李适又急又气:“你怎么老是猜疑朕,快说说什么办法。”

李泌:“朝廷北面结交回纥,南面结交云南,西面结交大食和天竺,吐蕃自然不攻自溃,马匹自然也容易得到了。”

李适不满地说道:“云南、大食、天竺没问题,回纥就算了。”

李泌:“臣知道陛下必然反对,所以没有提前说出来,其实四个国家当中,回纥是最重要的,其他三国按照顺序还应该排在后面呢。”

李适开始有了小孩子脾气,说道:“你别跟朕谈回纥。”

李泌:“陛下,臣身为宰相,您怎么能不让臣说话呢?”

李适:“你说的话朕都听,但是回纥的事情,朕不想去做,你要是想联合他们,还是等朕的子孙后代去做吧。”

历史证明,这些都是前期铺垫,李泌为了解开李适的心结,便假装不知,以一副探究的口吻问道:“莫非是因为当年陛下在陕州受到的羞辱?”

李适正色道:“当年,韦少华等人因为朕的原故蒙受羞辱而死,朕怎么能忘记那些事情。那时国家多难,朝廷才没有工夫收拾他们,想要和他们交好,那是万万不行的,你不用再说了。”

李泌:“残害韦少华的是登里可汗,可他已经被合骨咄禄毗伽可汗杀了,如此说来,合骨咄禄毗伽可汗对咱们大唐还是有功劳的,应当受到赏赐。后来,张光晟杀了数百名回纥将士,合骨咄禄毗伽可汗也未曾怪罪咱们,这难道不是事实?”

李适:“按照你的说法,拒绝与回纥和好,还是朕的不对了?”

李泌:“臣是为了国家,才说这番话的。”

这一番对话,并没有改变李适痛恨回纥的心理,此后一连十五次奏对,李泌都在李适的面前提及与回纥结盟之事,可李适就是不松口。到了最后,李泌急得无可奈何,于是威胁道:“陛下再不答应与回纥结盟,那就让臣辞职吧。”

李适:“不是朕不接受你的规劝,而是要和你讲道理,你怎么总是说出辞职的话来。朕不与回纥结盟,不是因为朕受了很多委屈,而是不想辜负韦少华这些命丧回纥人手的忠臣啊。”

李泌:“臣觉得,不是陛下辜负韦少华,而是他们辜负了陛下。”

李适大吃一惊:“此话从何说起?”

李泌:“回纥豺狼之性,陛下万乘之尊,怎么能轻易冒险呢。当年,肃宗皇帝也找回纥帮忙,臣先在元帅府接见,直到临行前,肃宗皇帝才现身相见。韦少华没有做好前期准备,便带着陛下深入虎穴,他们才是大唐的罪人。”

李适:“朕与回纥结下的怨仇为时已久,如今找他们讲和,如果他们拒绝,岂不是惹夷狄之人耻笑?”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适已经默认了李泌的提议。

接下来,李泌提了五个条件:第一,合骨咄禄毗伽可汗自称大唐之子。第二,回纥对大唐称臣。第三,每次前来的使者,随员不能超过二百人。第四,互市的马匹不能超过一千匹。第五,不允许携带汉人以及胡族商人到塞外去。

李泌:“陛下,如果回纥答应这些条件,咱们就与他们和亲。”

如今的唐朝,更像是元气耗尽,负重前行的老人,关于这一点,李适心知肚明,因此李泌提出这些条件的时候,他找不出任何理由拒绝。李适:“那你去试试看吧。”

合骨咄禄毗伽可汗,是登里可汗的堂兄,回纥的第四代君主。在对唐朝的国策上,登里可汗是疯狂的主战派,合骨咄禄毗伽可汗是亲唐派,后来兄弟俩内讧,登里可汗被杀。为了站稳脚跟,合骨咄禄毗伽可汗屡次向大唐示好,希望能迎娶一位公主,因此李泌才有底气说这些话。

据史料记载,合骨咄禄毗伽可汗愉快地答应了李泌的要求,并派遣合阙将军前往长安提亲。李适大喜过望,高兴了好几天,随后下诏将咸安公主嫁给合骨咄禄毗伽可汗为妻,并送了五万匹绢给回纥,以表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