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称王称帝的人不计其数,可能把国号延续下去的人凤毛麟角。更何况,朱泚的势力只控制了长安城,李唐皇室随时能打回长安。到时候,这批人轻则身败名裂,遭到屠杀,重则整个家族遭到清洗。为了断绝李唐皇室的念想,宰相源休建议,对皇室成员展开清洗,斩草除根。接下来,七十七名皇子、皇孙被杀。

源休还建议,清剿隐匿在长安城中的官员,多亏蒋镇周旋保护,这才没让李适的团队被一锅端。据说,蒋镇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每逢上朝,身上都会怀揣一把刀,随时准备自杀报国。礼部侍郎樊系,给朱泚写完祭天册文之后,服毒自杀,将自己对大唐的衷心镌刻在了史书之中。

不管是逃跑、藏匿,还是自杀殉国,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大秦政权不得人心,朱泚的事业毫无前途可言。不过,朱泚并不这样认为,虽然长安只有一万军队,可他的背后还有个超级靠山:幽州节度使朱滔。为此,朱泚在登基的时候,将万众瞩目的太子之位留给了朱滔,封他做了皇太弟。不仅如此,朱泚还给朱滔写了一封信:三秦之地,指日克平;大河之北,委卿除殄,当与卿会于洛阳。

朱滔会相信皇太弟的承诺吗?可以肯定,朱滔一定会信。毕竟,朱泚膝下无子,如果坐稳了江山,朱滔就是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因为此事,朱滔在军中嘚瑟了好几天。一切准备就绪后,朱泚任命李忠臣为京兆尹、皇城留守,姚令言为大元帅,张光晟为副元帅,自己亲自带兵前去攻打奉天。

当时,李适已经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召集军队勤王。河北的李怀光闻讯后,第一时间赶往长安,马燧也宣布退军,回到本镇。然而,最先赶赴战场的,只有邠宁留后韩游瑰,庆州刺史论惟明,可他们只有三千人马。

奉天城外,两军交战,热火朝天。朱泚率军向东门发起冲锋,韩游瑰等人奋勇杀敌,并在城门内安排了不少装满干草的木车,让士兵们拿着长刀守卫。只要敌人进城,一律捕杀。越是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众人越会齐心协力,官军将士坚持了一整天,最终瓦解了朱泚的第一波攻势。

当天晚上,朱泚在奉天城东三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夜里派遣小分队在野外燃烧篝火,疯狂地敲打军鼓,营造出了人多势众的假象。与此同时,朱泚让工匠们打造了一批云梯、冲车等攻城器具,准备一举拿下奉天城。

奉天城外的交锋,给老百姓造成了一种错觉:朱泚可能是最后的胜者。于是,那些对朝廷有不满,或者想发战争财的人蜂拥而至,几天的时间,朱泚便收获了数万新兵。在此之前,双方的交锋集中在东门,得了数万军队后,朱泚大手一挥,将奉天城的东、西、南三面包围起来,只留下北门一个缺口。

新一轮的攻势让李适非常吃力,左龙武大将军吕希倩战死,将军高重捷与敌将李日月战于梁山之隅,与敌人同归于尽。接二连三地损兵折将,让李适充满绝望,如果继续耗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建中四年(783)十一月,第一批援军赶到战场。灵武留后杜希全、盐州刺史戴休颜、夏州刺史时常春、渭北节度使李建徽,合计率军一万人。此时,奉天已经被包围起来,将军们征询李适的意见,该从哪里入城。

宰相关播、左金吾卫大将军浑瑊认为:“漠谷(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乾陵西边的一条绵延数十里的河)的道路险要狭窄,可能会被敌军拦击。不如从乾陵(唐高宗李治的陵寝)北面经过,贴着柏城行进,在奉天城东北的鸡子堆扎营,这样可与城中军队内外呼应,夹击敌军,而且还会吸引朱泚的部分兵力。”

行军路线没问题,可宰相卢杞跳了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漠谷的道路较近,倘若援军被敌军拦击,城中出兵接应援军就行了。倘若从乾陵过来,恐怕要惊动陵墓寝庙。”

此言一出,集体昏厥。关键时刻,首席宰相不为皇帝的性命、国家的前途以及远道而来的将士们考虑,居然为了取悦李适,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据史料记载,浑瑊暴跳如雷,争辩道:“自从朱泚攻打奉天以来,砍了多少乾陵的松柏,对皇陵的惊动已经够多的了。如今,奉天形势危急,各路援军还没到来,杜希全等人如果能站稳脚跟,奉天之围便可缓解。”

卢杞态度强硬地说道:“朱泚归朱泚,如果陛下允许军队从乾陵通过,那便是我军惊动皇陵,性质并不一样。”

在中国古代帝王的眼里,对江山社稷、皇室尊严、个人尊严、百姓利益都有自己的优先级排序,但大多数人都会把江山社稷放在第一位。毕竟,没了江山,再谈论皇室尊严有何意义?然而,李适是个另类,面对卢杞的挑衅,他果断放弃了帝王该有的魄力,为大军选择了漠谷这条行军路线。

建中四年(783)十一月三日,杜希全按照计划,从漠谷行军。然而,他并不知道,朱泚已经在漠谷两边埋伏了一支小分队,还有一批巨石和弓弩。当他穿越的时候,小分队发起了突然袭击,官军伤亡惨重。奉天城的军队得知消息,仓皇出城援救,又被朱泚埋伏的大军拦截,几乎是全军覆没。

此战之后,四支援军伤亡惨重,被迫放弃奉天,退守到邠州。直到此时,朱泚已经彻底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他下令将中军大帐转移到乾陵。在这里,朱泚居高临下,将奉天城尽收眼底,也把李唐皇室的威严踩在脚底。

奉天本就是一座小城,人口稀少,粮食、武器、被服的储备严重不够,城中又驻扎着数千名将士,耗费极大。又是寒冬季节,朔风凛冽,将士们遭受着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打击,日子非常难过。

一日,李适命令侦察兵出城查探敌情,并寻找援军的踪迹,这个士兵面露为难之色,李适便问他:“为何在此逡巡,不愿前往?”

士兵赶紧跪了下来,痛哭流涕地说道:“陛下,外面天寒地冻,我身上只有一件单衣,还请您赐一件短袄和套裤御寒,好让俺为陛下尽心尽力啊!”

李适:“来人,去取一件棉袄过来。”

宦官面露难色,回话道:“陛下,仓库已经见底了。”

李适默然了。就算他是皇帝,也不能勉强一个只穿着单衣的士兵到冰天雪地为他卖命。李适大手一挥,屏退了这位哨兵。到了晚饭时候,宦官给李适端了一碗大头菜的菜根,以及一碗粗米熬成的粥。

李适非常不满:“伙食为何如此之差?”

宦官急忙下跪,哭诉道:“陛下息怒,御膳房只剩下两斛粗米,恐怕过几天连米都没有吃的,这些菜根还是我们趁叛军不注意的时候,从城头顺着绳子爬下去,在城外的菜地里偷来的!”

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李适连出昏招,将自己置于险境,还拉着这么多人跟他一起吃苦受罪,他的内心终于有了点愧疚之感。第二天,李适召集大臣,对他们说道:“朕因无德,自陷于危亡之中,固然是应该的。诸位没有罪过,最好及早投降,以便救出自己的家人。”

李适究竟是真心悔过,还是刻意表演,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朝臣们还是挺吃这一套的,面对沮丧的李适,他们纷纷表态,一定会坚定地支持李适。危难时刻,李唐君臣众志成城,一心等待随时可能出现的援军。

建中四年(783)十一月八日,城外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第一支援军:朔方节度使李怀光。这位老兄率领五万精兵,驻扎在蒲城(今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

第二支援军:神策都知兵马使李晟。他原本在幽州,听闻长安有难,带了几百名骑兵星夜兼程地赶往长安。由于李晟低调务实,名声不错,大家都愿意投奔,到了东渭桥的时候,身边已经聚集了上万人。

第三支援军:神策兵马使尚可孤。这位老兄原本在襄阳讨伐李希烈,得知消息后,从武关(今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当时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称为“秦之四塞”)前往增援,此时驻屯在蓝田。

第四支援军:河东节度使马燧。从河北撤军后,他派行军司马王权、儿子王汇率领五千精兵增援奉天,此时驻屯在中渭桥。

第五支援军:镇国军副使骆元光。原本驻屯在潼关,长安大乱之后,招募了一万名士兵,此时驻屯在昭应(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说白了,官军已经围住了长安,截断了朱泚的退路。如果朱泚拿不下奉天,那就只能葬身荒野。如果朱泚拿下了奉天,那就带着李适一起葬身荒野。起初,长安守将李忠臣告诉朱泚,官军围住了长安,朱泚并不在意。可到后来,长安守军节节败退的消息不断传来,朱泚终于感到了心慌意乱。

朱泚:“向奉天城发起进攻,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李适!”

朱泚拿出了他的撒手锏:以牛皮包裹,防火防油,长宽高各数丈,能够同时容纳五百余人作战的庞然大物——超级云梯。

建中四年(783)十一月十四日,朱泚派人攻打奉天城南门,喊杀声震天,可就是不用力攻城。他的如意算盘是吸引官军注意,趁机在东门和北门用云梯发起冲锋。遗憾的是,他拙劣的表演很快便被李适识破。

第二天,北风呼啸,狂卷满地黄沙,天地为之变色。叛军推着沉重的云梯来到东北和北门,云梯上面站着五百名身强力壮的士兵,还有装满泥土的布袋,粗大的木棍。不仅如此,云梯上包裹着用水浸湿的牛皮毡子,旁边还悬挂着装满水的木桶和水袋,云梯的旁边还有兵车掩护。

据史料记载,云梯所过之处,城外的壕沟便不复存在,弓箭、火罐、飞石扑面而来,可打在云梯之上,竟然毫无破坏力。在躲过第一波进攻之后,叛军来到城墙边上,云梯和城墙处于同一高度,两军弓箭对射,官军伤亡惨重。由于叛军在军力上的碾压优势,很快就站到城墙上,与官军展开了肉搏战。

在那个年代,没有以一敌百的武林高手,只要展开肉搏战,拼的就是人数和单兵作战能力。时间越久,官军的劣势越大。官军作战的时候,李适也在思考着对策。如果还有什么能激发战斗力,那一定是官职和爵位。

为此,李适急忙准备了一千多份空白的官职告身,囊括了御史大夫、实封食邑五百户以下的诸多官职,希望大将军浑瑊拿着它们去招募敢死队。后来,官职告身不够用,李适便用毛笔将朝廷的承诺写在士兵的背上,作为一种承诺。

一个空白告身,就让士兵从打工者晋升为创业合伙人,自然能提振军队的士气。然而,官军还要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将士吃不饱饭,打起架来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缺少铠甲头盔,砍敌人半条命,被砍就是一条命;敌军后援部队源源不断,而城内没有新的兵源补充。

如果把战争交给时间,李适必败无疑。然而,决定战场走势的还有一种因素叫意外。当时,叛军的云梯位于地道之上,地面并不扎实,巨大的重力让云梯陷到土中,无法动弹。就在此时,呼啸的北风瞬间变成了西风,官军看准机会,将沾满松脂和膏油的火把丢向云梯下面,燃起了叛军填路用的木棍。

一时间,云梯和叛军被卷入熊熊烈火之中,尸体燃烧散发的焦臭之气,数里以外都可以闻到。惨烈的战况,逼迫朱泚下达了退军的命令。官军在太子李诵的带领下,从北、东、南门三路出击,杀敌数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