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元年(763)十月初九,吐蕃大将马重英率领大军入驻长安。时隔多年,这座饱经离乱,历经沧桑的帝都,再一次被异族军队占领。

事实上,吐蕃军队这么快打进长安,一来是因为朝廷的军情闭塞,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二来是吐蕃找了个好向导——高晖。高晖是泾州(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守将,吐蕃占领甘肃后,高晖便弃城投降,改换了职业。

在吐蕃人的心中,大唐地大物博,占领并统治中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谓的攻城略地只不过是侵略手段,抢夺钱财、女人、奴隶才是王道。当时,马重英特别闹心,他不想占领长安,只想捞钱。

当时,高晖给他出了个主意:找个皇族子弟当傀儡皇帝,建立新的政权,进而统治天下,有了稳定的政权,财富自然源源不断。

马重英两眼一抹黑,他只认识钱,哪认识什么皇子皇孙。

高晖听闻此言,自告奋勇,扬言自己一定会帮他找个完美的代言人。当时,高晖在长安转了一圈,找到了章怀太子李贤的孙子、邠(bīn)王李守礼的儿子李承宏。在李唐皇室,李承宏就是无名之辈,连生辰也没人知道,至于高晖为什么会选择李承宏,谁也闹不清楚。

李承宏自然不敢推辞,只好战战兢兢地跟着高晖去见马重英。二人相见,马重英端详着李承宏,发现这小伙长得不错,于是就这样定下了。

高晖虽然是名武将,却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理想,将李承宏扶上帝位后,高晖更改了年号,设置了百官,并任命前翰林学士于可封等人为宰相。于是,可笑的一幕发生了:这帮人本就是老学究,搞学问还行,真到了朝堂,不会说话,不会干活,纯属丢人现眼的存在。到了最后,就连高晖也看不下去了,于是派人到处打听,问长安城还有没有已经退休的宰相。

巧的是,还真有这样的人存在:苗晋卿,78岁,刚刚退休。

高晖欣喜若狂,他立马赶到苗府,希望这位大神可以出来主持大局。苗晋卿饱经政治风云,更兼阅人无数,他只看了一眼,就明白高晖是来搞笑的。苗晋卿不愿蹚这趟浑水,干脆闭口不言,摆出了一副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的姿态。

高晖很无奈,杀了苗晋卿也无济于事,还不如再去找别人呢。

吐蕃人和高晖的利益诉求不一样。高晖希望挟天子以令诸侯,过一把政治家的瘾,而吐蕃人希望发财,简简单单就好。因此,高晖到处找宰相的时候,吐蕃人已经把长安城翻了个底朝天。

长安内乱的时候,郭子仪探听到一个好消息:商州(今陕西省商洛市)附近还有朝廷的禁卫军。于是,郭子仪沿途收编着失散的禁卫军,又将防卫武关的军队调集过来,随后驻军在蓝田(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一来,这支军队可以防备吐蕃追击唐代宗李豫;二来,还可以趁机夺回长安城。

据史料记载,郭子仪一路收编了四千人,心里这才有了底气。这帮人本就是精锐部队,只不过眼下群龙无首,手里没钱没粮,这才到处游**。他们听说郭子仪来到商州,当即表示愿意跟随他杀回长安,迎回皇帝。

郭子仪分析了眼前的局势,认为粮食才是官军的软肋,因此邀请太子宾客第五琦担任粮料使,让他去给大军筹备军粮。当时,郭子仪就是大唐平叛的旗帜,各地节度使听说他在商州站稳了脚跟,纷纷发兵会师,打算夺回长安。

此时,李豫却给郭子仪发了一道旨意:前往陕州护驾。这是李豫的试探,他想知道郭子仪的忠诚度到底有多高。

郭子仪接到圣旨,立即表示了忠心:“臣不收复京城,无颜来见陛下。如果臣出兵蓝田,吐蕃军队一定不敢向东出击,陛下尽可无忧。”

事实证明,李豫高看自己了,吐蕃人对他毫无兴趣,盆满钵满之后,吐蕃联军就带着钱财、官员、妇女和工匠们撤出了长安。

郭子仪传下军令,命左羽林大将军长孙全绪率领二百骑兵出击,观察吐蕃军队的动向,命第五琦代理京兆尹,和长孙全绪一起行动。

当时,长孙全绪驻扎在韩公堆,白天击鼓摇旗,夜里燃起火堆,摆出一副唐军想要大举反攻的姿态。随后,他又让亲信王甫入城,秘密召集了数百名少年,深夜里在朱雀大街击鼓呐喊。老百姓听说之后,也纷纷哄骗吐蕃大军:“郭子仪已经从商州率领大军来了,军队多到数不清。”

广德元年(763)十月二十一日,吐蕃联军成功撤离长安。

不过,高晖还在城中经营着他的小朝廷,听说吐蕃大军已经全数撤退,气得捶胸顿足,大骂吐蕃人背信弃义。骂完之后,高晖带着三百多名骑兵向东出逃,到达潼关时,被守将李日越抓获,随后被处死。

直到此时,吐蕃联军的行动堪称顺利,赶紧回国也就罢了。然而,走到凤翔的时候,有一批军队发现来时并没有抢劫这个城池。本着唐朝将领都是草包的判断,他们决定雁过拔毛,洗劫一下凤翔。

他们没想到的是,凤翔节度使孙志选择不迎战,只坚守。吐蕃联军一路顺风顺水,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却在凤翔城下吃了瘪。双方僵持之际,镇西节度使马璘带着一千多人转悠到了此地。

马璘一生都在沙场服役,浑身是胆,看到吐蕃大军正在围攻城池,当即手挽雕弓如满月,弓弦响处,吐蕃将士尸横遍野。射完之后,马璘率领敢死队发起了猛烈的冲锋,数日之内,连杀数千名吐蕃将士,最终为官军挣回了颜面。

吐蕃大军本想治理一下马璘,无奈将士们手里握着金银珠宝,谁也不愿意把命留在异国他乡,这才选择退军。临走之前,吐蕃在原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会州(今甘肃省靖远县)、成州(今甘肃省成县)、渭州(今甘肃省陇西县)等地留了不少军队,准备趁唐朝防务空虚的时候,再次趁火打劫。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衰减,几乎失去了对边境的控制。吐蕃在西北布防的军事战略,为少数民族接下来的入侵埋下了伏笔。

广德元年(763)十二月二十六日,李豫的车驾到达长安城东的渭水,兵马大元帅郭子仪率领群臣在此等候。客观地说,吐蕃不是郭子仪率军打退的,但他布置的疑兵确实起到了作用。对李豫来说,过程不重要,能够重回长安,郭子仪居功甚伟。

渭水边上,李豫亲自扶起了郭子仪,语重心长地说道:“爱卿啊,朕没能及时重用你,所以才落得如今这种地步!”

这也就意味着,郭子仪的死对头,宦官程元振要倒霉了。

长生殿事变中,程元振立下了功劳,为了嘉奖程元振的功绩,李豫封他做了骠骑大将军、内侍监。在唐朝,尚书令也不过是正二品,骠骑大将军却是从一品(武职散官)。对太监来说,这样的待遇确实已经超标了。

这也就罢了,李辅国在世的时候,虽然权势熏天,可对李亨心怀畏惧,还夹着最后一丝忠心。再看看程元振,打压郭子仪属于正常操作,可隐瞒吐蕃入侵的消息,让李豫仓皇出逃这件事,怎么也说不过去吧。

朝臣们翘首以待,想看看李豫怎么处置程元振。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李豫感念程元振的功劳,只是下诏将其削官,令其回家养老!这样的处置,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朝臣们满意,李豫的前面,还有更猛烈的暴风雨在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