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元年(742)七月,李林甫的搭档,另一位宰相牛仙客去世。天宝元年(742)八月,李隆基下诏:封刑部尚书李适之担任兵部尚书、侍中。

如果说牛仙客是个老好人,李林甫不用拿正眼看他,那么李适之的存在,不得不让李林甫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应战。因为,李适之是李世民的曾孙,恒山王李承乾的孙子,正儿八经的皇族之后。

想当年,武则天对李唐皇族展开了血腥的清洗,恰好李承乾的后人是戴罪之身,又不在朝中担任实际职务,因此奇迹般活了下来。中宗年间,李适之被起用为左卫郎将,后来担任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由于他施政宽和,深得百姓爱戴,在朝野的声望极高。

开元二十四年(736),谷水、洛水泛滥,导致两岸遭逢大难,损失惨重,李隆基让李适之前去修筑堤防。当时,李适之不分日夜,率领民众修建了上阳、积翠、月陂三大堤防,成功抵御了谷水和洛水的灾患,因功被擢升为正三品的御史大夫。

开元二十七年(739),李适之兼任幽州大都督府长史,代理节度使事务。

身为御史大夫,兼掌地方军政大权,这是旁人不可企及的政治高度,换作任何人,都会在第一时间给祖先们烧几炷高香,好好地祭拜一下。然而,李适之却迷茫了,自己的先祖在哪?当年,李显给李唐宗室后裔都平反了,唯独漏了李承乾这一脉。原因很简单,这是李世民钦定的铁案,谁也不敢为他平反。

到了开元朝,李适之屡次上表,希望李隆基能够将祖父李承乾与父亲李象改葬到昭陵,永久地陪伴太宗皇帝。

李隆基曾经细细想过,李承乾谋反一事虽然属实,但毕竟是在魏王李泰的逼迫下做出的,确实情有可原。时隔八十多年,往事早已经烟消云散,祖辈的恩怨又何必牵涉到今人呢?更何况,李世民虽然英明神武,李隆基混得也不差,别的皇帝不敢翻这个案子,他也得借此事立威啊。

于是,李隆基答应了李适之的请求:将李承乾和李象改葬到昭陵,追封李承乾为恒山愍王,追封李象为越州都督、郇国公。不仅如此,李适之的伯父、兄长等人也借着这个机会,捞得一大堆身后的荣誉。

不可否认,李适之很得李隆基的欣赏,可他为人宽厚老实,心机不深,并没有仗着皇帝的恩宠胡作非为,反而夹着尾巴做人,让人抓不到任何把柄。正因为这个原因,李适之在拜相初期,并没有和李林甫产生正面的冲突。

然而,户部尚书裴宽却被李林甫给盯上了。

裴宽(679—754),河东闻喜人,性格温和,与人为善,又精通诗文、骑射、弹棋、投壶,在当时称得上青年才俊,潜力股。然而,裴宽虽然出身河东裴氏家族,仕途却很坎坷,奋斗了多年,也只不过混了个润州参军之职。

未来在哪里,裴宽自己也不知道。

有一天,润州刺史韦铣登临刺史府阁楼,看到后院有个地方鼓起一个土包,下面似乎埋着什么东西。韦铣:“来人啊,给我查一查,是谁闲得无聊,在后院埋了东西!”随从很快就得出了结论:润州参军裴宽居住在此。

于是,一个改变裴宽命运的机会就这样降临了。

韦铣:“裴宽啊,你没事干吗破坏后院的地面啊?”

裴宽从容不迫:“大人,刚才有人强行将一块鹿肉送给我,而且转身就走,我追都追不上。我不想沾染受贿的名声,因此将鹿肉埋在此处,没承想让您给碰到了!”

心情好的领导,就算你做错了事,也不一定会处罚你。心情不好的领导,就算你做对了事,也不一定会奖赏你。更何况,韦铣是个心情好,而且为人正直的领导。当时,韦铣明面上没有夸赞裴宽,但心里却对他刮目相看,认定此人前途不可限量。不久,韦铣在他的职权之内,提拔裴宽做了按察判官。

人逢喜事精神爽,从天而降的升职让裴宽兴奋了一阵子,令他没想到的是,领导还想送他一份更大的礼包:润州刺史的乘龙快婿!

韦铣回家之后,对妻子说道:“你不常说,咱们的女儿已经长大成人,想给她找一门亲事嘛,我已经有合适的人选了,保证你举双手赞成!”

韦氏将信将疑。

过了一段时间,韦铣召集族人,一起面试这位准女婿。

当天,高大而瘦弱的裴宽身穿绿色官袍出现在了众人眼前,无论怎么看,都不像前途无量的人,反而像县衙打杂的文书。韦氏族人第一反应就是哄堂大笑,各种嘲笑的言论不绝于耳,最后大家给出了一个诨号:碧鹳雀!

韦铣严肃地说道:“我就是疼爱女儿,才给她找一个人品信得过的人,你们怎么能以外貌来取人呢!”

韦铣为啥能做领导,因为人家确实有眼光啊!

裴宽做了刺史的乘龙快婿之后,如同打通了人体的任督二脉,官运亨通,一路升迁。当时,蒲州久旱无雨,百姓生活困顿,裴宽临危受命担任蒲州刺史。巧的是,他刚刚进入蒲州境内,上天便降下了一场泼天的暴雨,解了蒲州百姓的燃眉之急。自此,裴宽的名声响彻河东地区。

其后数年,裴宽的仕途越走越顺,先是做到幽州节度使,随后被李隆基调往长安担任户部尚书。就在此时,河北道的将领前往长安述职,当着李隆基的面夸赞裴宽的贤能,声称他在幽州节度使的任上宽厚仁德,施政妥善,以至于幽州各地的军民至今还在感念裴宽。

河北将领的话让李林甫心惊肉跳,难不成户部尚书只是一个过渡,李隆基的真正目的是让裴宽担任宰相?李林甫心里没底,因为李适之做过幽州节度使,后来被提拔为刑部尚书,随后晋封为侍中,难道裴宽也是这个套路?

裴宽的崛起让李林甫如芒刺在背,坐卧不安。

要命的是,裴宽入朝之后,和李适之的关系越发亲密,如果裴宽真的做了宰相,二人联手对抗李林甫,他的日子绝对不会好过。李林甫已经打定主意,要乘着皇帝宠信他的时机,拼死整倒裴宽,铲除任何可能的威胁。

随后,李林甫经常将自己关在书房里,思考对付裴宽的办法。

回想过去,张九龄担任首席宰相的时候,李林甫的定位就是千年老二,专等张九龄自己犯错,然后轻描淡写地在皇帝面前告状,打压兵部侍郎卢绚和严挺之的时候,李林甫同样使用阳谋,在对手的面前唱赞歌,处处为他们着想,转身就在李隆基的面前出卖对手,一度让卢绚和严挺之晕头转向,看不出其中的门道……这手腕,玩得真溜。

也难怪,时人给予李林甫“口蜜腹剑”的评价。

这一次,李林甫决定,还是使用最擅长的招数。

天宝三年(744)四月,朝堂出了一位红人:刑部尚书裴敦复。此人奉命讨伐海盗吴令光,大获全胜,凯旋还朝。李隆基对他欣赏得一塌糊涂,告诉他拟定一个有功人员的名单,交给朝廷有关部门论功行赏。裴敦复有很大的自主权,只要功臣的数量不夸张,基本上会被一路批准。

当时,许多官员都暗地里给他递条子,希望将门生加到功臣大名单,让他们借着这个机会升迁。碍于情面,裴敦复也无可奈何。殊不知,这一举动为李林甫的反扑行动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据史料记载,户部尚书裴宽听说这件事有猫腻,因此报告了李隆基,可鉴于没有实际证据,也不想寒了功臣的心,李隆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李林甫在宫中埋了不少眼线,自然知道裴宽告状的事情。

就这样,神奇的故事拉开了序幕。

李林甫找到裴敦复,说道:“裴宽是不是和你有旧仇宿怨?”

裴敦复:“大人何出此言,我们井水不犯河水啊!”

李林甫:“据我所知,裴宽向陛下告你的黑状了。在我看来,裴宽肯定是嫉妒你立了大功,想要趁此机会害你,这一招可真是狠哪!”

裴敦复:“哼,裴宽这老小子,曾经还拿亲戚的事找我帮忙呢,如今就想倒打一耙,实在是无耻之徒。”

李林甫:“为今之计,你要先行动,化被动为主动啊。”

裴敦复比较老成,虽然表面上愤恨不已,可始终觉得此事不简单。面对李林甫的示好,他点头称是,实际上却在暗中观察,准备以静制动。

没过多久,便发生了另外一件事:裴敦复的裨将程藏曜、曹鉴被拘捕到尚书台,而主管此事的正是户部尚书裴宽。

事实上,裴宽并没有针对裴敦复,这两人确实犯了其他的事,朝廷必须下达拘捕令。然而,裴敦复却将此事和谎报军功一事联想到一起,随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李林甫确实是为自己着想,裴宽想要对他下手。

裴敦复的反击非常迅速,他拿了五百里黄金送到杨玉环(此时杨玉环和李隆基建立起了情人关系,还没有正式入宫)姐姐的府上,并附了一张小纸条,希望杨氏能够在李隆基的面前举报裴宽的种种罪行。

有黄金开道,此事就好办多了。杨氏以三寸不烂之舌,再加上妹妹杨玉环的关系,顺利拿下了李隆基。据史料记载,李隆基甚至都没有派人调查此事,便下了一道贬斥诏书:户部尚书裴宽调任睢阳太守,即日赴任。

然而,不久之后,裴敦复也接到了一道诏书:担任岭南五府经略使,即日起前往广州任职。

这算怎么回事?裴敦复为了挽回局面,再次动用金钱和人脉,企图改变自己的命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朝廷终于下达了新的任命:前往淄川郡做太守。不过,在这句话的前面,朝廷做出了解释:逗留拖延拒不到职。

这下好了,真正的封疆大吏不做,却到内地做太守。

裴敦复可能没想到,在李林甫的眼里,他和裴宽并没有本质区别,同样是政绩突出,同样受李隆基的待见,同样对他的执政地位有威胁。唯一的区别就是,裴宽的晋升速度比裴敦复要快,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