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二年(675)六月,李治下诏:封雍王李贤为皇太子。
李贤是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二个皇子,出生于永徽六年(655)。
据史料记载,李贤长得清秀飘逸,举止端庄,是个不折不扣的帅哥。帅也就罢了,李贤还是个文化人,读遍《尚书》《礼记》《论语》,而且过目不忘,能迅速领会书中的意思,很有慧根。李治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夸赞过他。
唯一的缺点,李贤只有20 岁,阅历不够,治国理政的经验也不够。这也不能怨他,不管是做太子,还是做皇帝,都得排队上岗嘛。
儿子经验不够,做父亲的自然少不了操心。
上元二年(675)八月,李治对宰相班子给予了新的期望。
刘仁轨:升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宾客。
戴至德:升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宾客。
张文瓘:升任门下侍中,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宾客。
郝处俊:升任中书令,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宾客。
李敬玄:升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宾客。
这帮人拥有同一个身份,前太子府幕僚,现任太子府幕僚。
李治扶持亲儿子上位的心思,始终没有变过。事实上,李贤也很争气,入住太子宫之后,他召集了张大安、刘讷言、格希玄、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诘和周宝宁等文化人,让他们给范晔的《后汉书》写注释。
能注此书者,必定拥有丰富的学识,坚韧的毅力。以如今的眼光来看,李贤搞一个名校的资深教授,完全不成问题。据史料记载,此书完成之后,轰动了当时的文学界,李治更是欢喜有加,立马给李贤赏赐了三万匹绸缎。
有了这本书,李贤立马就站稳了脚跟。
不过,武则天却心如刀割,把李贤恨得牙痒痒。
原因很简单:东汉有六位皇太后临朝听政,而且名声都不太好。想想看,群臣看到的是李贤的才华,可武则天看到的是李贤的针锋相对,至于李贤的真实目的,恐怕只有天知道吧!
李贤有老爹的力挺,有群臣的支持,自身的本事也还不错,做个守成的皇帝绰绰有余。遗憾的是,他遇到了连鬼神都害怕的武则天。
武则天能孕育李弘,自然也可以毁灭他。
改变李贤命运的,是一个叫明崇俨的术士。
明崇俨,洛州偃师人,祖上吃着南梁皇室的俸禄,出生在士族家庭。明崇俨小的时候,老爹明恪担任安喜县令,县衙里有一个会装神弄鬼的衙役,没事就喜欢秀两招,明崇俨耳濡目染,居然对这一套东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县令大人的公子不耻下问,衙役自然倾其所学,数年之后,明崇俨居然小有所成。
长大之后,明崇俨出落成一个容貌俊秀,风姿神异,又精通巫术、相术和医术的翩翩少年,仗着一身的本事,明崇俨好歹也算是个明星人物。
乾封元年(666),明崇俨担任黄安县丞,刚好刺史大人的宝贝闺女染上了一种奇怪的疾病,所有大夫都束手无策,明崇俨不知从哪里搞来一副偏方,竟然药到病除。
一时间,唐朝的官场都知道了明崇俨这号人物。
很快,明崇俨就奉诏入宫了。
据史料记载,明崇俨确实有两把刷子,有一年盛夏,李治想要看雪,明崇俨真给搞来了,还说是刚去阴山取回的。还有一次,李治想要吃瓜,明崇俨就找李治要了一百钱,没过多久,明崇俨就带着瓜回来了,声称是从外地瓜农的果园得来的,李治派人证实,居然真从果园挖出了一百钱。
想要人记住你,就必须狂刷存在感。瞧瞧明崇俨,时不时给李治带来惊喜,自然能在宫中站稳脚跟,久而久之,武则天也开始对他另眼相看了。
仪凤二年(677),李治下诏:封明崇俨为谏议大夫,入阁随侍。
玩政治,各有各的玩法。明崇俨的特长就是,利用神鬼之道来评论时政,这和天文学家利用天象来暗示时政是一样的道理。
当时,长安城的政治气氛极其诡异,李治身体虚弱,大部分的政务都交到了武则天的手里。长子李弘病逝之后,武则天的权力欲望快速膨胀,不管是政治理念,还是个人的性格,武则天都和儿子们搞不到一起。
一时间,传闻四起,有说武则天忌惮几个皇子在朝野的贤明,母子关系势同水火,更有传言说前任太子李弘暴毙,就是武则天毒杀的。
有一次,武则天将明崇俨叫进宫中。
武则天:“爱卿啊,你最擅长的不就是相面嘛,你跟我说说,我的几个儿子面相究竟如何?”
明崇俨心领神会,慨然回答道:“天后,当今太子根本就没有做皇帝的命,李显的性格很像太宗皇帝,李旦的命最为富贵!”
不可否认,武则天是帝国的二号人物,手里握有大权,可几个儿子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有些时候,武则天必须从命运、天道上寻找精神力量。
明崇俨的回答,确实让武则天非常满意。
问题是,李贤正值青年,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平时活蹦乱跳的,身体倍儿棒,等他自然死亡,不知道要何年何月啊,贸然下毒手又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如何才能阻断李贤的太子之路呢?
老实说,武则天也不知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调露元年(679)五月的一天,明崇俨和皇帝聊完天,刚刚离开皇宫,道旁突然冲出来一群手持武器,凶神恶煞的歹徒,明崇俨被砍翻在地,当场死亡。
朝廷的谏议大夫,皇家首席方术顾问,皇家首席御医,怎么说都算是国家的重臣吧,无端被戕杀在禁宫门口,这是恶性的治安事件啊。
李治开心吗?
当然不开心!头晕眼花的疾病让他痛苦难堪,在明崇俨的治疗下,已经逐渐得到了改善,以后的幸福生活还要靠他呢。
武则天开心吗?真的说不好。
很快,太极宫内传出旨意,严查明崇俨被杀的内幕。
一批又一批的官员被派去调查此事,但是报上来的结果都是盗匪拦路杀人,至于是什么样的盗匪,官员们一直都没有查出来,此案只能被定为疑案。
据史料记载,武则天不相信这是一起普通的盗匪抢劫杀人案,直觉告诉她,这可能是李贤干下的勾当。因为明崇俨曾经说过,李贤没有当皇帝的命,这就是完美的报复理由。不过,有关部门的调查没有指向李贤,武则天也只好作罢。
然而,仇恨只会发酵,然后爆发,但绝不可能凭空消失。
此事过后,宫内又有传言,说李贤不是武则天亲生的,真正的生母其实是武则天的姐姐武顺。这究竟是谁搞的舆论,恐怕老天爷也不知道。
如果是武则天传播的,那她的目的是什么?
要知道,谣言出来之后,武则天还派人给李贤送了两本书,《少阳政范》和《孝子传》,责备李贤不懂得为人子的道理。也就是说,武则天告诉吃瓜群众,这是李贤自己传播的谣言,为的是和武则天撇清母子关系。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李贤为什么要这样干呢?
要知道,如果李贤不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那他的下场只有一个:立马被武则天废除太子之位,李贤有这么傻吗?
所以说,这一时期的许多事件,其实是难以解释的历史之谜。
李贤毕竟没见过太多世面,经过几次风波之后,终于意识到老妈的厉害,于是慢慢收敛了自己的行为。老爹和老妈都在,而且强势无比,李贤施展才华的空间很有限,平日里除了读书交友之外,经常在家里鬼混,闹出了许多荒唐事。
永隆元年(680)八月,太子宫爆出惊天猛料:李贤和家奴赵道生厮混。
想当年,太子李承乾也是被人告发,说是与太常寺的乐童称心太过亲密,最终惹怒了李世民。时过境迁,这样的狗血剧情竟然再一次上演,真不知道是李唐皇室的遗传,还是某些史家的杜撰。
事实上,不管是李承乾,还是李贤,有几个贴心的小伙伴是很正常的,可究竟发生了什么关系,谁又能知道呢?遗憾的是,就是这种不为人知的事儿,最容易引起旁人的遐想,而且谣言一旦爆料,主角基本不可能洗白上岸。
说白了,你能证明你们没发生关系吗?既然不能证明,那说明就是发生了关系,这就是诬告中的强盗逻辑。
很快,武则天的党羽就出面了,要求李治派人调查李贤。史书没有记载他们指控的具体理由,但是有理由相信,调查的理由不是李贤与家奴走得太近,而是李贤有谋反的嫌疑。为此,朝廷派出了最豪华的调查团:中书侍郎、太子左庶子薛元超。
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裴炎。
御史大夫高智周。
曾记否,只要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御史台派出的联合调查团,基本上就是铁案。
李渊时期的刘文静案,李世民时期的李承乾案,李治时期的长孙无忌案。有些是证据确凿,有些是强势诬陷,效果都是一样的。
当然,还有接下来的李贤谋反案。据史料记载,调查队经过一番苦心寻觅,最终在东宫的马坊内搜查出了数百件黑甲!
消息一出,举朝震惊,这还是那个乖乖的太子吗?
大唐王朝对武器装备有着严格的管制禁令,盔甲属于绝对禁止的武器,只能储存在府库,府兵平日要用的时候才可以取出。老百姓如果私下藏匿一副铠甲,徒刑一年半,如果私藏三副铠甲和五张弓弩,就可以处以绞刑。
太子宫私藏兵器和铠甲,更是不可饶恕的谋逆大罪。
面对明晃晃的甲胄兵器,李贤百口莫辩,只能坐等命运的安排。
事实上,围绕李贤的调查并没有这么快就结束。随后,家奴赵道生在狱中转做污点证人,控告一年前明崇俨被杀一案,就是太子李贤指使他干的。
李治听完了汇报,百感交集,五内俱焚。
知子莫若父啊,说李贤贪玩胡闹,李治可以相信;说李贤好色,李治也可以勉强相信;可要说他谋反逆天,就凭李贤的本事,能干出啥事儿来?问题是,赵道生的证词摆在眼前,谋反的道具摆在眼前,李治也有点不知所措了。
李治对武则天说道:“太子年轻,不懂事,还是赦免他吧!”
武则天:“陛下,李贤身为人子,却心怀叛逆,狼子野心,天地不容啊。陛下应该大义灭亲,怎么可以赦免!”
永隆元年(680)八月二十二日,李治下诏:废太子李贤为庶民。
随后,李贤被押送回长安,幽禁于别所,太子宫中的同党全部被处死,搜查出的黑甲在洛阳天津桥附近焚烧示众。
古话说得好,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无蜜不招彩蝶蜂啊。
武则天很讨厌李贤的存在,如果李贤能够倒台,武则天肯定是喜闻乐见,暗自窃喜的。问题是,李贤的种种遭遇,武则天做了手脚吗?
谣言说,李贤不是武则天的儿子,如果真是武则天造的谣,她完全可以借势废黜李贤的太子之位。明崇俨被盗匪诛杀,这并不是武则天的手笔。李贤在宫中和近臣厮混,难道是武则天逼迫的?最要命的,太子宫私藏了数百件武器铠甲,铠甲并不像厌胜的木偶,可以轻易带进太子宫,能够把这么多武器运到太子宫,除了李贤本人,恐怕还真没有人能够办得到。
说白了,李贤自己犯下了愚蠢的错误,武则天狠下心来,顺势铲除了最大的政敌而已。
开耀元年(681)十一月,李贤被流放到偏远的巴州。
在政治斗争的面前,李贤和武则天的母子感情彻底破裂,这样的人生打击,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受的。到达巴州之后,李贤的精神几乎崩溃,每天都沉醉于饮酒和宴乐的狂乐之中。他深知,老妈不会忘了他的存在。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李治驾崩,武则天大权独揽,唐中宗李显做了不到两个月的皇帝,就因为严重的政治错误,被武则天废黜为庐陵王。
四位亲近仁爱的好兄弟,一个因病早死,自己和老妈彻底决裂,如今三弟又重蹈覆辙,四弟李旦还不知道会是什么下场。联想到此,李贤悲愤交加,痛哭流涕,挥笔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黄台瓜词》: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这首诗作的版权到底归谁,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武则天一朝,这首诗作似乎并没有流传开来。最早的记录,还要追溯到安史之乱,当时大神李泌和建宁王李倓有过一段对话,李泌背了这首诗,问李倓是否知道,李倓表示,他从来没听说过,李泌这才给他讲了背后的故事。
不过,《全唐诗》倒是把版权赏给了李贤,因为确实很应景。
武则天在巴州安置了间谍,李贤的诗作很快就传到了洛阳。
光宅元年(684)二月初九,清晨时分,左金吾将军丘神带着一队人马离开京城,一路向西疾驰而去,他们的目标是巴州。据史料记载,丘神是奉命前往巴州,检查废太子李贤的府邸,监控李贤的动向。然而,丘神刚到巴州,便将李贤的府邸围了起来,数个时辰之后,李贤自杀的消息便传了出来。
蝼蚁尚且贪生,何况活生生的人?
可以肯定,李贤是被丘神逼死的。此人回京之后,武则天将李贤的死归罪到他身上,将他贬为叠州刺史。没过多久,武则天又重新起用他为左金吾卫将军,一路提拔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