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江口发生激战的时候,周留城附近的军队似乎很默契,两军都选择了偃旗息鼓,等待前线的最新消息。

龙朔三年(663)九月初一,唐军率先得知消息,对周留城发动进攻。

龙朔三年(663)九月初三,唐朝海军抵达周留城。

龙朔三年(663)九月初七,百济王族扶余忠胜、扶余忠志等人率众投降。

遗憾的是,战争并没有结束,刘仁轨等人完全高兴不起来。他们都知道,周留城是百济的政治象征,任存城才是百济的军事象征。

驻守在任存城的,是百济的超级战将黑齿常之。这位老兄高大威猛,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而且智商也时常在线,很难缠。

显庆五年(660),苏定方灭掉百济后,驻守在任存山的黑齿常之投降了唐军。苏定方离开百济之后,新罗军人出于对百济的国仇家恨,开始滥杀无辜,无数的男性死于屠杀,就连唐军主帅也无法制止。

黑齿常之很不开心,投降唐朝是为了过好日子,可如今每天都得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这算怎么回事儿?黑齿常之想了想,决定邀约几个百济的小酋长,大家结伴同行,一起到任存山落草为寇。

来吧,加强防御工事,继续招兵买马。靠着黑齿常之的影响力,任存山集聚了三万多人,成了百济在野派势力的总部基地。

面对黑齿常之的背叛,唐朝方面下达了诛杀令。不过,任存山易守难攻,再加上有黑齿常之的领导,唐军的战争打得并不是很顺利。唐军撤退之后,黑齿常之带着部下下山,重新夺回了不少阵地,成了百济最大的野派势力。

客观地说,黑齿常之没有称霸的野心,他很仰慕中原的文化,如果唐朝可以给他就业机会,他肯定不会拒绝。白江口之战后,黑齿常之如愿以偿。

然而,任存山的其他将领却没有跟随黑齿常之下山。

刘仁轨应该怎么办?

不管怎么说,黑齿常之的履历中有背叛大唐的污点,唐军花费了那么大的气力才打赢了这场战役,又如何能够冒险接受黑齿常之的投降?

关键时刻,刘仁轨选择了信任。无信任,不兄弟嘛。不过,刘仁轨说了,我接受你的投降,并且给你粮草和兵器,你自己回去招抚任存山上的兄弟!

招抚?黑齿常之表示,完全不需要的。

不把自己逼上绝路,怎么能让人看到你的诚意?

黑齿常之二话不说,直接发动了军事进攻,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攻破了任存城,守将迟受信只能抛家弃子,只身逃往高句丽。

屹立不倒的任存城,最终还是倒在了自己人的手里。

随后,黑齿常之被调回国内,担任左领军将军,人生犹如枯木逢春。在随后的数年里,黑齿常之参加了大唐和吐蕃的战争,由于他骁勇善战,文武兼备,屡次击败吐蕃大军,使吐蕃兵众闻风丧胆。武则天登基之后,黑齿常之继续受到重用,被朝廷加封为燕国公。不幸的是,在武则天统治时期,黑齿常之被人诬陷谋反,在狱中自缢而死,终年六十岁。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白江口之战后,李治的意思是让百济王子扶余隆做熊津大都督,孙仁帅、刘仁愿还朝,刘仁轨继续镇守百济。然而,经历过人生起伏的扶余隆不愿意回国,刘仁轨只好转任检校熊津都督,成为大唐在百济的最高军政长官。

据史料记载,刘仁愿回到京师之后,李治曾经问他:“你本来是一个武人,为何给朕上奏陈事的时候,显得如此老练?”

李治正在兴头上,一般人应该说前线取得胜利,都是仰仗天子的龙威,或者朝廷指挥有方的话,然后得一批赏赐。然而,刘仁愿并没有按照剧本去奏对,他说道:“陛下,这都是主帅刘仁轨的功劳,非臣之功也!”

将军不怕死,不自私,还能把功劳算别人的头上。就凭这几点,唐军在朝鲜半岛建功立业也就不足为奇了。李治听闻此话,兴奋极了,立马就给刘仁轨等人加官晋爵了,还在长安城给刘仁轨建了一栋大别墅。

对刘仁轨来说,恩宠是好事,可越是这样,他的压力就越大。

经过战火的洗礼,百济国内尸骨遍野,百里无烟,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可以说荒凉至极。作为熊津都督,刘仁轨的责任是让百姓重新过上好日子,让唐朝的统治制度在百济生根发芽,让天子的恩威遍布朝鲜半岛。

最重要的,李治想要征讨高句丽,百济就是最佳的跳板。

据史料记载,刘仁轨就地掩埋了将士的骸骨,重新登记百济军民的户口,任命地方官员治理村落,修通道路桥梁。同时,唐朝政府承诺拿出钱财赈灾,并赡养孤独无依的老人,并建立了唐朝的土、谷神坛,颁布唐朝历法。

在刘仁轨等人的努力下,百济政局逐渐稳定,驻守在百济的唐军存储军粮,日夜操练,准备随时北上,征伐百年死敌高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