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玄武门之变,而不是朱雀门之变,或者延喜门之变?
这是一个有趣的事儿。
唐朝的长安城包括宫城、皇城和外郭城。
外郭城是老百姓居住的地方,里面包括了住宅区、商业市场,外郭城几乎占据了整个长安城,规模非常大。皇城在长安城的北部,里面主要是中央政府的办公场所,还有皇家的太庙、社稷等祭祀建筑,老百姓轻易进不去。
宫城紧挨着皇城,在它的正北边,也就是长安城中轴线最北边的地方。说白了,宫城是皇室居住的地方,神圣不可侵犯。
宫城包括太极宫、东宫和掖庭宫。
东宫位于太极宫的正东边,李建成的居住地。掖庭宫位于太极宫的正西边,是宫女和有罪官员的家眷居住的地方,和玄武门事变没有太大的关系。
太极宫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面是外朝,由皇帝上朝、举行宴会的宫殿和若干官署构成,北面则是内廷,是皇帝和后妃居住、休息的地方。
宫城一共有十个门,北边的依次是玄武门、安礼门。东边的是通训门,位于宫城东墙的最南边,通过通训门,太极宫可以和东宫直接连通。不过,考虑到太极宫有嫔妃居住,通训门一般不会打开,李建成想要去太极宫,得绕道而行。
那么,李渊当时在哪儿?
据史料记载,李渊正在泛舟游湖,从太极宫的格局来看,在西北角一共有三个小型的人工湖,如果所料不错,李渊当时应该在西北角欣赏内苑的美景。而距离李渊最近的城门,恰好是北边的玄武门。
可以肯定,李渊召见李建成兄弟的地点在太极宫的西北角,而他们想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内廷,走北边的玄武门是最好的选择。历史已经在这里做出了决定:李世民要发动政变,只有玄武门这个选择。
秦王府又在哪里呢?
据史料记载,秦王府位于太极宫的西北方位,从秦王府到内廷,只需要穿过玄武门即可。也就是说,李世民几乎天天从玄武门经过,这样的地理位置,直接决定了秦王府集团在玄武门政变中占据了先机。
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这是一个改变中国历史的日子。
三更时分,太极宫内还是一片静寂,无边的黑暗笼罩着这座权力之都,李世民、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人率领八十多名精兵乘着夜色的掩护,赶到了玄武门。在玄武门禁卫军总管常何的接应下,李世民将亲信埋伏到玄武门内的临湖殿之中,刀出鞘,箭上弦,只待李建成和李元吉等人到来。
李建成、李元吉接到父皇的旨意,片刻不敢耽误,骑着马便向玄武门而来。不管怎么说,太极宫都是老爹的地盘,禁卫军首领又是李建成的亲信,让他们相信玄武门被秦王府的人控制,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
兄弟俩来到玄武门之后,并没有立即下马,因为老爹授予他们特权,可以在太极宫内自由骑马。走进玄武门,逼近临湖殿的时候,李建成似乎察觉到有一丝的不对,平日里的禁卫军哪里去了?临湖殿的杀气为何会如此浓厚?
李建成转头对李元吉说道:“气氛有些不对,我看还是先回府吧(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
这里有四个细节挺有趣的:
细节一:李渊既然想和李世民、李建成等人说立储的大事儿,为什么不在太极宫的正殿,而是选择宫苑的人工湖附近?
细节二:临湖殿究竟在哪里?
细节三:李建成究竟在临湖殿看到了什么,以至心生如此大的警惕性,不惜冒着放老爹鸽子的风险逃回东宫?
细节四:李建成和李元吉刚进玄武门,如果察觉到了问题,为什么不立即从玄武门逃走,反而是一路向东,准备从通训门进入东宫?
把这四个疑问解开,玄武门之变就可以真相大白。
先说说临湖殿吧。
根据目前掌握的历史资料,专家已经大致把太极宫复原图做了出来,比如李元吉居住的武德殿,以及太极殿、两仪殿等主要宫殿都有准确的位置,可临湖殿却没有详细的记载。不过可以肯定,临湖殿是在太极宫内,必须经过玄武门才可以到达,按照古代的惯例,既然取名为临湖殿,想必和人工湖靠得比较近。
也就是说,临湖殿已经很靠近李渊的实际位置。
再说说第三个细节。
李建成和李元吉到达临湖殿附近,结果发现了很奇怪的现象,于是立马掉转马头,打算离开此地。根据后面的记载,就在此时,李世民现身了,兄弟几个没有任何寒暄,李元吉直接掏出随身携带的弓箭,向李世民射了几支。
如果说,李建成在战场上练就了非常敏锐的嗅觉,能够在临湖殿附近察觉到浓浓的杀气,也不是不可能。不过,李世民在玄武门附近也埋伏了兵马,凭李建成的嗅觉,为何没能及时察觉呢?更何况,就算察觉到了杀机,李元吉也不用张弓搭箭,直接干死二哥吧?李元吉的反应,很像是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进行自保。换句话来说,他们可能是看到了比较明显的杀机。
事实就是,李世民在玄武门附近埋伏了兵马,在临湖殿附近也埋伏了兵马,不同的是,临湖殿附近可能已经发生过打斗!
对李世民来说,他是政变的发起方,谋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是肯定的,关键时刻,控制李渊,甚至是干掉李渊也未必不是他的首选。
想想看,当时的禁卫军还是李渊的亲信,凭李世民在朝野的威望,想要收买几个首领没问题,但是要掌控太极宫内的禁卫军,他还不够资格,也没办法做到不留任何痕迹。唯一的可能就是,李世民通过掌控玄武门的禁卫军,将秦王府的兵力送入太极宫,随后以迅雷之势控制了李渊身边的亲军,包括李渊本人。
如果不是这样,李世民最好的选择其实是在玄武门附近动手,这样离李渊更远,更不容易惊动老爹。而不是放李建成兄弟入宫,让他们走到离李渊很近的临湖殿。在这个位置,一旦发生兵变,李渊立马就可以看到,难道李世民要当着老爹的面干掉李建成和李元吉?这无论如何都是站不住脚的。
还有一条证据:临湖殿离人工湖已经很近,如果李建成察觉到危机,为何不去人工湖寻求老爹的庇护,而是朝着相反的方向逃跑呢?如果李渊有能力,或者李渊身边的亲军没有被控制,完全可以和李世民抗衡,只要惊动了其他城门的禁卫军,李世民政变的阴谋将会彻底暴露,他也将失去成功的可能。
如果所料不错,当李建成兄弟走到临湖殿附近的时候,要么发现临湖殿发生过打斗的痕迹,要么发现老爹已经被李世民控制,这才不想和李世民多说,拿起弓箭直接找李世民开干,这样的逻辑还是说得过去的。
真正的玄武门之变,过程可能是这样的:
当时,李建成和李元吉在临湖殿发现了异常,于是掉转马头准备离开。就在此时,李世民现身了,他身上装备了铠甲,腰间还别着常用的宝弓,看到李建成离去,李世民非常着急,口中念念有词,似乎想表达什么。
李元吉见势不妙,立马掏出弓箭,一连向李世民射了三箭。
说起来,李元吉平日里的箭法也算是百发百中,可如今身处危机之中,又在择路而逃,战斗值已经大打折扣,因此三箭都没有射中。李元吉觉得自己的手气不太好,于是干脆收起了弓箭,专心逃跑。
李建成看李元吉箭箭落空,心中不免有些懊恼。就在此时,李世民也掏出了宝弓,打算干活了。李建成的直观感觉就是,李元吉射了老二,老二掏弓肯定是还以颜色,因此没有设防。
遗憾的是,在李世民的眼里,李元吉不过是个浑小子,还不值得他动手,他布了这么大的局,就是为了夺取皇位,李建成才是他的真正猎物。
就在李建成逃跑之际,一支利箭破空而出,声音格外刺耳,几乎是在瞬间,李建成觉得身体变轻,轰然倒在了地上。这一箭,几乎积蓄了李世民身体的所有力量,又命中身体要害,李建成当场就位列仙班了。
李元吉看到大哥被杀,心中五味杂陈,李世民杀了李建成之后,已经放缓了追击的节奏,李元吉只要愿意,完全可以趁机逃跑。可是,他还是决定返回来查看李建成的伤势。或许,李元吉觉得大哥已死,自己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也逃脱不了被杀的命运,或许,李元吉就是为了兄弟情义而返回。
李元吉万万没有想到,一向逆来顺受的二哥竟然会如此残忍,面对亲兄弟,他的手段如此毒辣,行事如此果决!他哪里知道,这一箭是为了整个秦王府的生死存亡,为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在九五之尊的面前,任何亲情都是浮云。
李建成倒地之后,埋伏在临湖殿的尉迟敬德也拍马赶到,他的身后还有七十名最精锐的秦王府侍卫!这些人二话不说,直接掏出弓箭,对着李元吉就是一顿狂射,李元吉抵挡不住,顺势跌下马来。
可就在此时,李世民的坐骑受到惊吓,带着他狂奔到御花园的树林,而李世民又被林中的树枝挂住,从马上摔下,倒在了地上。可能是承受的力量过大,李世民摔得非常严重,没能站起身来。
李元吉原本已经绝望,可看到此情此景,一股复仇的冲动驱使着他。李元吉强忍着伤痛,飞快地赶到李世民的身边,趁着他毫无还手之力,用弓弦勒住了李世民的脖子。李世民用力抵抗,却始终无法挣脱,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气息已经逐渐衰弱。李元吉只需要再坚持一会儿,就可以挫败秦王府的阴谋。
尉迟敬德看到老板的脸色铁青,心里万分焦急,纵马飞奔而来,只听他暴喝一声,李元吉不觉心中一惊,勒紧的弓弦居然松了一些。此时,李元吉有两个选择:用最后的时间弄死二哥,然后被尉迟敬德等人乱刀分尸,或者放李世民一条生路,自己夺路逃走,返回齐王府组织兵力,来个绝地大反击。
历史在这里,因为李元吉的抉择而改变。
危急时刻,李元吉并没有想着和大哥一起共赴九泉,他还是想求生。李元吉松开了要命的弓弦,直接向武德殿飞奔而去。李世民在李元吉的一念之间寻得了生机,瘫坐在地上,疯狂咳嗽。
尉迟敬德看到李世民还能喘气,当即松了一口气。李元吉,差点害老子功亏一篑,如何能够饶了你!尉迟敬德犹如脱缰的疯狗一般,在后面疯狂追击李元吉。此时,李元吉也不知道究竟去哪儿,武德殿不过是住的地方而已,能组织起兵力?去太子宫?还是去找父皇?
回首望去,后面的追兵犹如潮水一般裹挟而来,秦王府的猛士们凶神恶煞,面带杀气,一副不死不休的模样。曾几何时,李元吉可以在太极宫发号施令,说白了,这里是老爹的地盘,也是李元吉的地盘,他永远也想不到,自己会在太极宫内被人追杀。此情此景,李元吉的内心完全是崩溃的。
就在此时,一支利箭破空而出。羽箭来自尉迟敬德的劲弩,几乎是蓄满了劲道,直取李元吉的后心。一击即中,李元吉顺势倒在了血泊之中。尉迟敬德策马赶来,看到李元吉中箭身亡,这才安下心来。
一个是大唐皇太子,一个是最受宠爱的齐王殿下,两位最尊贵的皇室成员,就这样惨死在政变之中。不过,这就是政治斗争的残酷,利刃只要出鞘,就必须嗜血而归。尉迟敬德非常淡定,他慢慢抽出钢刀,手起刀落,一股殷红的鲜血喷涌而出,李元吉被割了首级。
直到此时,玄武门之变正式落下帷幕。
很奇怪吧,太极宫内喊杀阵阵,数十人追杀李建成和李世民,李渊难道一点动静也没听到?要知道,远离玄武门的太子宫都已经收到了消息,李渊怎么可能收不到禁卫军将领的禀报?如果李世民只是瞒着李渊,埋伏了一支奇兵,如果李渊还有人身自由,还有太极宫的控制权,为什么没有调动禁卫军平叛,而是等着李世民来主宰他的命运,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至于李建成和李元吉,他们就在离李渊不远的临湖殿,为何发现伏兵之后,没有在第一时间投奔老爹,而是舍近求远,一路向南边狂奔?难道,没有一兵一卒的武德殿可以给他们安全感?
真相可能就是,李渊已经被李世民控制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可能是看到了什么,所以才会选择向南逃跑。
据史料记载,玄武门之变惊动了旁边的太子府,李建成的部下、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李建成身死,叹息道:“太子活着的时候,俺们蒙受他的恩惠,现在太子被杀,俺们能够逃避灾祸吗?”
冯立叫来了薛万彻、谢叔方等武将,商议之后,觉得还是不能把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的事情说出去。紧接着,他们召集了太子府的所有将士,声称玄武门出了大事,太子、齐王和秦王府的人干了起来,需要兄弟们的支援。
将士们听闻之后,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嗷嗷地奔向玄武门。此时,李世民已经掌控了大局,原本观望的禁卫军也是一边倒地支持李世民。
玄武门外,太子府和齐王府的两千多人马已经赶到,乌泱泱的一片,大家伙儿扬言要干掉李世民。此时,玄武门的守将是李世民的嫡系将领张公谨,他臂力惊人,看到冯立带人前来,立即将城门关上了。
玄武门是太极宫的北门,铜墙铁壁,守卫森严,就凭冯立的两千多人,想要攻破玄武门,可以说是痴心妄想。
有趣的是,禁卫军将领敬君弘产生了错觉,他以为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挂掉,对付这些孤魂野鬼,犹如探囊取物,于是挺身而起,扬言要灭了冯立等人。敬君弘的真实想法应该是,李世民马上就要做皇帝了,好不容易逮着个机会,应该在老板面前好好表现一下,先捞个功劳,到时候再要点儿赏赐。
此时,李世民和尉迟敬德都不在玄武门,只有张公谨在这里镇守,面对打了鸡血的敬君弘,张公谨也很无可奈何,只能目送他开门出去交战。
可能影响历史走向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李世民等人还在临湖殿附近收拾烂摊子,敬君弘则带着数百名禁卫军冲了出去,和太子府的兵马混战在一起。没过多久,敬君弘、吕世衡便曝尸当场。由于城门洞开,秦王府的人只能和太子府的人短兵相接。
据史料记载,两军交战了很长时间,秦王府的后备力量还是没有赶到,薛万彻擂鼓呐喊,扬言准备进攻秦王府,将士们大为恐惧。就在此时,尉迟敬德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跑了出来,立马就震慑了所有的人。
太子府的人直接蒙了,冯立不是说要来支援太子和齐王的吗,怎么老板都被杀了?这仗还有必要继续打下去吗?在尉迟敬德的威慑下,太子府和齐王府的联军顿时军心涣散,四散逃跑。
冯立自知无力回天,只能仰天长叹,涕泪横流地说道:“俺们做到这个地步,也算对得起太子的知遇之恩了!”
历史证明,凡人都是惜命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是没问题的,可真要到了舍生取义,共赴黄泉,大家伙都得仔细考虑了。冯立说完了这番话之后,就和薛万彻等人逃入终南山中。至此,玄武门政变以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