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说,李世民打仗确实是一把好手,尤其是面对突厥这样的强敌,李世民总能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然而,李世民每次得胜还朝,总是显得鹤立鸡群,再加上李世民不愿意亲近李渊,李渊很难找到那种“望子成龙”的骄傲感。

在宝贝儿子和御用棋子之间,李世民其实更像是一颗棋子。

是李渊心胸狭隘、人格自私吗?

说白了,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李渊坚定不移地支持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制度,可是又要靠李世民去镇压各地的叛乱,如果贸然解除他的兵权和势力,至少在目前来看,不是最好的选择。在情感上,李世民已经彻底失去了李渊的信任,至少在做太子这件事上,除非李建成挂掉,李世民是绝不会有机会的。

对李建成来说,李世民赶跑突厥人,又在功劳簿上添上了重重的一笔,这很让人闹心。不过,他有老爹、老弟,还有小妈团的力挺,自己还在加强军事上的部署,不管怎么说,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如果兄弟俩就这样耗下去,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雷打不动,李世民永远也不会有上位的机会,只要李建成顺利登基,李世民的下场不会那么好看。

对李世民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主动创造机会。

据史料记载,李世民似乎预料到自己和李建成会有摊牌的一天,因此在加紧扶持自己的势力。武德九年(626),李世民给老爹上了一道奏折,力保陕东道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守洛阳,随后又派遣车骑将军张亮率领一千多人前往洛阳,暗中结交山东的豪杰壮士,并拨出了巨额资金,作为此次活动的经费。

为何会是陕东道行台?为何会是洛阳?

陕东道行台是唐初特定的军事、行政管辖机构,相当于清朝的直隶总督府,地位不仅高于一般的州县,还要比其他的行台高。武德元年(618),李世民被封为陕东道行台尚书令,统领河东、河北的兵马,而温大雅正是行台工部尚书。

至于洛阳,说白了,李世民轰开洛阳的城门之后,这座都城就成了李世民的财产,金银珠宝什么的,绝大部分都给了将士,至于洛阳官员的去留,是不是由李世民说了算不清楚,可李渊基本上没有管洛阳的事儿。

对李世民来说,如果能用武力干掉李建成,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儿,可如果秦王府没有准备充分,而李渊和李建成先动手,李世民又该如何?思来想去,只能在长安城外再找个大本营,最好的选择就是洛阳城。

李元吉一直在监视李世民的举动,温大雅去洛阳办公,那是李渊同意的,可是张亮带着一批五大三粗的军士偷偷摸摸去洛阳,还带着无数的金银珠宝,难道是去赶集?愚笨的李元吉意识到,二哥很可能在搞第二个军事基地。

李元吉:“老爸,秦王府的张亮正在洛阳城招兵买马,他恐怕是想图谋不轨啊!据我观察,这可能是二哥直接授意的。”

李渊:“啥也别说了,把张亮押到长安。”

说李元吉愚笨是有原因的,张亮确实是去招兵买马,可你也不能太猴急,得让人家先有实际的犯罪行动,再当场抓捕才是啊。眼下好了,张亮犯罪未遂,面对有关部门的审讯,张亮死活不愿意开口,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就等领导来捞我的姿态。不管怎么说,张亮都是秦王府的人,而李世民的暴脾气大家都知道,在没有实锤证据的情况下,谁也不敢对张亮屈打成招,诬陷李世民啊。

就这样,张亮无罪释放,继续回到洛阳干活。

紧接着,司马光又讲了一个故事。

李建成和李元吉安排了一个饭局,盛情邀请李世民赴约,为了消除李世民的顾忌,李建成还邀请了李世民的铁哥们儿,淮安王李神通作陪。据史料记载,李世民似乎兴致很高,席间贪杯,喝了李建成安排的鸩酒,心脏爆痛,吐血数升,被淮安王李神通紧急送回秦王府。

李渊得知消息后,前来探望李世民,并责备李建成等人道:“秦王素来不善饮酒,从今往后,你不能再和他在夜间饮酒!”

李渊安慰李世民道:“二郎啊!劝朕起兵的是你,替朕消灭敌人的也是你,你有大功于朝,朕本想立你为皇太子,你却坚决推辞。建成是嫡长子,做皇太子也不是一日两日,朕不忍心削去他的权力,你们兄弟已经到了水火难容的地步,你留在长安肯定会发生纷争。这样吧,朕让你去洛阳,陕州以东的地区都由你主持。朕还要让你设置天子的旌旗,一如汉梁孝王开创的先例。”

梁孝王是西汉文帝刘恒之子,和汉景帝刘启是亲兄弟,在平定战乱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拥有自己的独立王国。有一次,兄弟俩一起喝酒,醉酒之后,景帝感慨良多,觉得对不起这个兄弟,于是就说等他百年之后让梁王做皇帝,梁王竟以此话当真,最后得知景帝乃玩笑之话,最后郁郁而终。

李世民痛哭流涕,以不愿意远离父皇为由,坚决推辞。

李渊:“天下本是一家,东都和长安相隔很近,如果朕想你了,随时都可以去看你,你不要因此忧虑。”

李渊想让李世民去洛阳,可李世民却不愿意,父子并没有达成共识,此事只能暂时搁置。紧接着,李建成找到了李元吉,说道:“如果老二真去了洛阳,拥有了自己的军队和土地,以后再想控制他就很难了,不如让他留在长安,这样他就孤掌难鸣,到时候处置他易如反掌。”

随后,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大臣轮番上奏,纷纷劝李渊不要让李世民去洛阳,某某大臣甚至放出了大招:“秦王府的人听说陛下要放他们去洛阳,欢欣雀跃,看秦王的意思,以后是不大可能再回长安了!”

李渊听闻此言,这才放弃了这个决定。

事实上,这件事也是疑云密布。

疑云一:李世民为何赴宴?

按理说,李世民和李建成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就差最后的军事政变,李世民如何会欣然赴约,还在酒桌上不加防备,喝酒误事?

不过,这件事也不能妄下结论。

首先,《新唐书》《旧唐书》记载,这件事情发生在武德八年(625),当时李渊加封李世民为中书令,加封李元吉为侍中,两位兄弟升官,李建成以这个理由撺掇家庭饭局,还邀请宗室成员李神通作陪,也算是诚意满满。

其次,中国人最讲究面子,暗地里斗得你死我活,表面上撕破脸皮,那是最低级的人才会干的事儿。稍微有点层次的,都会在暗地里较劲,表面上不撕破脸皮,让人觉得你很有城府,不是小肚鸡肠之人。

最后,李世民骨子里不愿意服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才是他的个性。李建成送烈马,李世民欣然接受,李建成邀请吃饭,李世民很有可能也会接受。

总而言之,虽然是鸿门宴,李世民还是有可能去的。

疑云二:李世民吐血数升?

这样的记载就是一大败笔。

史书上说,李世民喝了李建成的毒酒,所以心脏剧痛,吐血数升,被李神通紧急送回秦王府。如果李建成用的是慢性毒药,难道要等李世民慢慢死亡?再者说,慢性毒药会让人心脏暴痛,吐血数升?如果李建成用的鸩毒,那就是想要李世民的性命,难道他用的假冒伪劣产品,还是李世民是抗毒药的天生奇人?

根据现代医学的常识,一个六十公斤重的正常成年人,血液容量大概是四千二百毫升至四千八百毫升,李世民吐掉数升血液,相当于失血超过一半,在没有得到紧急输血的情况下,李世民是绝不可能生还的。

史学家既然记录了这样的事儿,很可能是参照当时的情况,做了个无底线的渲染。真相可能是,李世民确实吐过血,可究竟在什么地方吐,吐了多少,怎么吐出来的,可能并不像史书记载的那样。

疑云三:李渊的态度很可疑。

前面已经说过,李渊不可能承诺李世民做太子。可细细数来,这已经是第三次提李世民做太子的话题了,第一次是李渊未卜先知,知道自己要做皇帝,知道李世民会立下大功;第二次是李渊故技重施,诱骗李世民去平叛;第三次更离谱了,李渊说立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却极力推辞,这可是前所未闻啊。

这也就罢了,李世民吐血,李渊着急忙慌地跑到秦王府,说明他还是很关心老二身体的。如果真的是李建成下的毒,李渊为什么没有任何处罚,而是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看起来像是警告,其实是善意的提醒?

秦王府内,李渊并没有为李世民的病情而着急,父子二人搞了个围炉夜话,商讨着李世民的发展前途,而李世民根本不像身中剧毒,要死不活的模样。这也可以从侧面证明,饮酒中毒,心脏暴痛一事,很可能有其他的说法。

疑云四:如果让李世民去洛阳是李渊提议的,李世民表示自己不想去,为什么李建成也不想让李世民去?李世民是敌人,难道李建成还要给他助攻?

拿当时的情况来说,李世民仰仗的其实是长安的秦王府,如果李世民前往洛阳,那就得另起炉灶,这对他争夺太子之位,似乎并没有立竿见影的好处。

说白了,离开长安,就意味着离开权力中心,李世民和李渊的父子关系将会越来越紧张。还是那句话,只要李建成不犯错,李渊不会撸他的太子之位,李世民就不会有上位的机会,李世民想做皇帝,就只有以洛阳为根据地,明目张胆地发动武装战争,挑衅皇帝和皇太子,这可是李世民最不想干的事儿。

李世民让张亮去洛阳活动,并不代表李世民想要离开长安。李世民心里很清楚,自己在长安的势力斗不过太子府,如果发动武装政变,李世民或许有成功的可能,可是如果大家和平相处,李建成可以耗死李世民,这样一来,李世民最好的选择其实就是以洛阳为大本营,谋划以后的夺权战争。

说到底,李世民是个富得流油的大富豪,投资房地产是他的选择,可投资黄金和外汇未尝不是一个机会,鸡蛋不用放在一个篮子里!

至于李建成方面,他心里也很清楚,如果李世民留在长安,不管是武装力量还是老爹的支持,李世民都处于绝对的下风。可如果李世民跑到了洛阳,李建成就有点鞭长莫及了,凭老二的本事,李建成是绝对控制不了李世民的。

问题是,李世民留在长安城,是有风险的,风险就是发动武力政变,直接弄死大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李建成是不是有足够的信心消除这个风险,谁也说不准。就这样,李世民不想去洛阳,而李建成也觉得李世民留在长安,而且不会发动武力政变,就成了两府博弈之后的最终结果。

不得不说,这一段历史确实是被修改过的,但基本脉络还是有的,只要排除掉疑问,留下来的极有可能就是事情的真相。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

玄武门之变前夕,李建成以李世民升官为由,邀请李世民、李神通一起过府喝酒,如果李世民不去的话,倒显得他心胸不够坦**,让人怀疑心里有鬼。

席间相安无事,李世民回到家中后放出风去,说他因为喝了李建成的毒酒,心脏剧痛,吐血不止,想要以此来陷害李建成。李渊前来问询,发现李世民活蹦乱跳,毫无吐血的病症,因此戳破了李世民的阴谋,并对他极度不满。事后,李渊责备李建成不该找李世民喝酒,更不要和他接触,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枝节。

直到此时,李渊几乎可以确定,两府之争一定会有你死我活的结局,担心此事最后不好收场,因此想把李世民发配到洛阳。事实上,李渊就是抱着一种敷衍的态度,他很少去秦王府做客,如果李世民搬到洛阳,李渊恐怕就不会再和他见面。

李渊想要的结果其实很简单:在他的有生之年,不想看到兄弟俩爆发武力冲突,为李唐皇室蒙羞。李世民去了洛阳,虽然势力会膨胀,但不会发动夺嫡的战争,而李建成地位稳固,也不会急于要李世民的性命。

李世民的根据地在长安,他本来就不想去洛阳,可听闻李渊的安排,吓得大惊失色,汗流浃背,匍匐在老爸的面前求饶,李渊心软之下,这才收回成命。

接下来,再说司马光的故事,就能说得通了。

李渊用实际行动证明,他很厌烦秦王府一家子,这也让太子府方面非常欣慰。李建成随后找到后宫的张婕妤、尹德妃等人,让她们用一些捕风捉影的事情,在李渊那吹枕边风,希望李渊能够下定决心处理秦王府。

所有的行为,目的就是激起李渊的猜忌,坚定他的决心。直到此时,两派势力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阶段,就连一向沉默如金的武德朝臣也无法淡定了。

李渊身边有三人:裴寂、陈叔达、封德彝。

裴寂是李渊的铁杆粉丝,只要李渊不倒台,裴寂便有好日子过,两府之争的事儿,裴寂还真不想参与太多。

封德彝就不一样了,这位老兄就是千古罕见的官场间谍。优秀的间谍,可以隐藏自己的身份,不被敌方阵营发现,可是封德彝做到了古今间谍的最高境界:身兼三大势力的间谍,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的人。据史料记载,一直到封德彝去世多年,老板和同事才知道,所有人都被他骗了。

一直以来,封德彝和秦王府就走得很近,李世民也认为封德彝是他的人。可是在仁智宫风波中,封德彝瞒天过海,力保李建成是无辜的受害者,偷偷做了一回间谍。当李世民遭受李渊和李建成的双重打击时,封德彝又劝他早点动手。

毒酒事件后,封德彝找到李建成,说尽了李世民的坏话,希望李建成可以动手除掉李世民。刚刚说完这番话,封德彝就跑到李渊的面前,状告李世民仗着军功,不愿屈居在太子之下,如果皇帝不想扶持他,就尽早除掉他。

封德彝究竟想干什么,恐怕只有天知道。

封德彝上蹿下跳的时候,陈叔达也没闲着,他曾经找过李渊,声称李世民为李唐立下汗马功劳,不能随意处罚。更何况,李世民性情刚烈,如果将他贬到洛阳,李世民必定会内心忧愤,到时候闹出人命,老皇帝可就追悔莫及了。

李渊本来就不想杀李世民,陈叔达的话多少让他找到了一丝安慰。

陈叔达之后,李元吉又找到李渊。这一次,李元吉的态度非常明确,希望老爸能够下手除掉李世民,请注意,是让李世民位列仙班。

李元吉的话让李渊颇为不满:“秦王虽然有过错,可毕竟有大功于朝廷,怎么能随意将他处死呢?除非他真的有谋反之罪!”

李元吉:“老爸,二哥平定洛阳之后,一直不肯返回,又大肆散发钱财布帛,树立个人的恩德。随后,他率兵作战,屡次违背您的命令,这不是造反又是什么?您应该赶紧将他除掉,何必担心找不到借口!”

这样的对话如果是属实的,那只能说明两个问题。李渊对李世民极度不满,主观上是可以杀李世民的,只不过缺少一个契机。李元吉能怂恿老爹杀二哥,可见李渊有多么的宠幸他们!遗憾的是,李元吉的话虽然很直白,可李渊一直以隋文帝处置太子杨勇为鉴,他实在不想背负以父杀子的罪名。

太极宫内,父子双双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