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图谋起兵的时候,王威和高君雅还蒙在鼓里呢,心里赞叹着唐国公威武无敌,刚刚出马就招了这么多人。起初,他俩还很兴奋,因为有李渊带头平乱,就不怕隋炀帝问责了。可是到后来,他们发现了一个尴尬的事实:新招募的军队已经有了好几万,可李渊这小子并没有收手的意思啊!

总感觉哪里不对劲,最近怎么不开会,也不商议对付刘武周了?凭李渊的实力,就算带上两万人也能轻松搞定刘武周吧,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人?不好不好,按照这种趋势搞下去,李渊就算灭了刘武周,也会尾大不掉吧?

王威和高君雅彻底慌乱了,不知所措。都怪自己嘴贱,央求李渊招兵买马,如今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二人势单力孤,想要以一己之力对抗李渊的超级团队,无异于痴人说梦。他们急于拉拢那些对大隋仍旧忠诚的人,以此来制约李渊的野心。

王威和高君雅找到了在太原经商的武士彟(yuē),也就是武则天的亲爹。

武士彠,并州人氏,出身商人世家,在家中排行第三。武家家境非常殷实,父亲武华是那种能说会干的精明商人,家中的事儿基本上不用几个儿子操心,武士彠小的时候,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拿来读书,尤其是兵法韬略,过目不忘。

怎么样,读完书,做官吧?

对不起,武士彠是商人的孩子,虽然社会地位不低,可在那个年代,想要步入仕途,实在是难比登天。十多岁的时候,武士彠不得不面对现实,要么娶妻生子,安稳地过完下半生,要么继承父业,做生意人。

武士彠并不是坐吃山空的啃老族,他的性格非常独立,年轻的时候,他经常独自一人挑着豆腐担子,沿着村子一家一户地叫卖,长年累月下来,算是把做生意的头脑练发达了。后来,隋炀帝在全国各地搞起了土木工程,武士彠看到了其中的机会,于是借着并州木材资源丰富的机会,做起了官府的买卖。

不得不说,晋商的脑子还真是挺灵活的。

隋炀帝的土木工程就没有停过,武士彠的生意也是越做越红火,后来直接跑到洛阳,干起了中央政府的买卖。据猜测,武士彠不远千里地跑到洛阳,不光是为了做朝廷的生意,恐怕还想走上仕途,圆了自己做官的梦想。

在洛阳,武士彠几乎散尽了积蓄,最终敲开了不少达官贵人的大门,其中最重要的一扇门:隋朝宗室杨达(杨坚的族兄,武士彠后来娶了杨达的女儿杨氏,这才生下了武则天)。

通过杨达,武士彠不仅获得了洛阳城的长期木材供应商资格,还能结识到洛阳的高级官员,正是在杨达的府中,武士彠和李渊有了第一次会面。

古往今来,商人和官员就是牟取暴利的绝妙配置。

李渊一眼就看出来了,武士彠不是一般的商人,他读过书,而且颇有见识,谈吐和气质,和达官贵人没有太大的区别。最主要的,这家伙实在是有钱,谁不想多交几个有钱的朋友?

武士彠也看出来了,李渊出身豪门,又是正儿八经的唐国公,虽说眼下没有在朝廷担任实职,政治地位也不高,可谁能保证以后是什么光景呢?像李渊这样的人,结识的成本最低,可一旦成功,收益将会让武士彠充满幸福感!

事实上,李渊担任过好几任州刺史,常年不在洛阳城,武士彠也天南地北地跑,二人虽然互有好感,可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隋大业十年(614),李渊的人生开始出现转机,他奉诏前往陇右,途经太原,就在武士彠的家中待了几天,小叙了一下友情。

隋大业十二年(616),李渊履新太原留守之职,到达太原之后,李渊客居在武士彠家中。二人聊天之际,武士彠谈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和李渊不谋而合。最主要的,武士彠是并州的地头蛇,不管是并州官场,还是当地的豪强和地主,武士彠都能玩得转。还有武士彠的木材生意,家中的钱财,实在是让李渊欲罢不能。

从武士彠的家中离开之后,李渊给他留了一个职位:行军司铠参军(负责武器采购和管理),恐怕从此时开始,李渊就想到了后来要发生的事儿!

什么叫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啊!

这些年来,武士彠花了无数钱财,结识了不少达官贵人,却始终没有撬开官场的大门,没有撬开商人不得做官的贵族秩序。如今,李渊的一句话就让他重获新生,这是何等的幸福感。

熬了这么多年,终于熬出头了!武士彠如获至宝,他唯恐李渊会改变主意,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交代完家事,然后赶到太原留守府,走马上任去了。

想一想,这样的再造恩德,岂是王威和高君雅之辈可以挑拨离间的?

很显然,两位监军大人认错了门,犯了致命的错误。

既然来了,总得说点儿什么吧,要不直截了当地说李渊会造反?两兄弟商量了一下,最终决定在不得罪李渊的前提下,曲线救国:“老兄啊,我等最近有点睡不着觉,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武士彠:“哦,两位大人因何忧虑,能否说来听听?”

王威委婉地说道:“我等忧虑长孙顺德、刘弘基啊!想想看,他们曾经因为逃避朝廷的徭役而做了亡命之徒,本就有大罪在身,如今又背着唐国公招募了那么多的士兵,这可是滔天大罪啊,难道他们就不怕牵连唐国公吗?”

看起来,王威和高君雅上任之后,没少做间谍工作,连李渊亲信的过去都打听得一清二楚。

王威说的没错,长孙顺德的爷爷担任过秦州刺史,官二代出身,隋炀帝统治时期,长孙顺德在右勋卫军中服役,后来因为拒绝到前线卖命,直接做了逃兵。

刘弘基的老爸是河州刺史,因为家族的庇护,刘弘基在朝廷谋了个职位。身为公务员,应该有为国效忠的基本觉悟吧?可是,刘弘基就是不愿意,面对朝廷的征召,刘弘基拒绝服从,又找不到合适的拒绝理由,因此故意宰了一头耕牛(在古代私自宰杀耕牛是大罪),被官府送进了监狱。

这样的神级操作,很像后世孤苦无依无人赡养的老人,因为故意有伤风化罪被送到监狱吃牢饭、住牢房的味道。

武士彠是个老油条,这种挑拨离间的话,实在是拙劣不堪。不过,脸皮还是不能撕破的。武士彠故意表现出忧虑的神态,假装为他们着想:“二位大人,长孙顺德和刘弘基是唐国公面前的红人,你们这样说,会引起公愤的。”

无可否认,他们找错了人,再继续说下去,脑袋恐怕就保不住了。

王威等人的生命受到威胁,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一时间又找不到比较好的法子,只好坐在家里,看能否等来一道神雷劈死李渊,这是很消极的做法。

就在这时,一个叫田德平的人找上了门来,此人担任太原留守府司兵,主管整个太原府的兵务工作,有理由相信,他不是李渊拉拢的对象,或者说不看好李渊的发展前途,因此对太原府招兵买马的工作非常不满。

恰巧此时,武士彠也在王威的家中。

田德平就提了一个问题:李渊这小子,招募那么多人要干吗?言外之意,王威和高君雅是皇帝的狗腿子,面对这种情况,难道不应该向朝廷检举李渊吗?

检举有风险,行事需谨慎啊。

王威看了看武士彠,闭口不言。

武士彠打算出来打个圆场:“司兵大人,招募的军队都归唐国公总管,两位大人也是从属地位,他们又如何能干预得了?”

话已至此,多说无益。田德平和李渊没有深仇大恨,他来找王威和高君雅汇报工作,极有可能是想借此事讨好朝廷,眼看着王威等人都无可奈何,他只好灰溜溜地回府,就当此事从来没有发生过。

王威和高君雅的小动作自然瞒不住李渊,鉴于起兵造反需要最高保密级别,李渊开始对王威等人变得极为冷淡,能不和他们见面就不见。

一时间,太原府的气氛十分诡异。

王威和高君雅似乎感觉到了身边的危险,他们每天打卡上班,就像是进了千年冰窖一般,恶寒阵阵,坐立不安,再看看昔日的同僚,看他们的眼神总是怪怪的,好像是看死人一样。

事情有些不妙啊,得快点找出对策!

事实上,他们有很多选择。比如,忘掉钦差大人的身份,忘掉隋炀帝,彻底倒向李渊,为他的起义事业摇旗呐喊,擂鼓助威。比如,趁着月黑风高,收拾金银细软逃离太原,找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做无忧无虑的富家翁。比如,连夜逃回扬州,向隋炀帝举报李渊要造反的事实,然后编几个好理由,把监督不力的责任给甩出去。比如,投奔其他的起义军……

然而,他们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一个最愚蠢的决定:弄死李渊!

那一刻,他们犹如比干附体,忠诚度直线飙升,大有这辈子不弄死李渊,下辈子就活得无滋无味、问心有愧的意思。

在一个夜沉如水的夜晚,他们拜访了晋阳乡长刘世龙。

据史料记载,刘世龙是晋阳颇有威望的老头子,家中钱财几辈子也花不完,也监管着晋阳乡鸡毛蒜皮的俗事儿,比如妇联工作、老乡扯皮打架等等,很像后世的街道办事处主任。

李渊刚到太原的时候,刘世龙就想巴结他,可费了老大的劲儿,死活也没巴结上,于是退而求其次,拜到了王威和高君雅的码头上。后来,裴寂等人带着李渊的使命,和晋阳地主们搞好关系,于是把刘世龙给争取了过去。

刘世龙也面临着两个选择:依附眼前的李渊,或者投靠隋炀帝。

人生阅历告诉他,李渊心机深沉,再加上人脉广泛,有钱有地有粮食,以后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必须得卖力巴结,至于王威等人,很适合做备胎。

王威和高君雅进门之后,态度直截了当:过几天,李渊会来晋祠为当地百姓求雨,晋祠是刘世龙的地盘,只要他愿意,可以在堂下埋伏刀斧手,趁机弄死李渊,至于好处,自然是大大的。

不能不吐槽一下,王威和高君雅二人,可以说是史上最愚蠢的人。身为皇帝的间谍,却不知道谁是李渊的盟友,谁是自己的敌人。如此要命的勾当,王威和高君雅居然会漫无目的地寻找合伙人,还找到了李渊的盟友头上。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信息网,绝对可以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李渊就是最好的例子。

刘世龙还没见过这样作死的人,王威和高君雅就像在梁上跳舞的小丑,让刘世龙哭笑不得,没办法,先强摁着自己的笑穴吧。刘世龙的套路很简单,先答应他们的计划,然后将此事告诉了裴寂。接下来的事儿,就和刘世龙没关系了。保持愉悦的心情,坐看一场好戏,仅此而已。

此时,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在回太原的路上,招聘工作也接近了尾声,太原人心归附,团队稳定,粮草充足,万事俱备,只欠祭旗的人头。

王威和高君雅,终将是李渊策马扬鞭,正式腾飞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