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三十二年(1604),徐光启的科举之途露出曙光,考中进士的他开始走上仕途,算是满足了父母希望他光宗耀祖的心愿。
代价也是巨大的:为了功名,他从二十岁考中秀才到四十三岁考中进士,足足花了二十三年。
当然了,他一天都没有白过。
这些年里的破万卷书行万里路,至少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流行于明中叶以后,主张禅静顿悟、反对经世致用的程朱理学,不但无用还祸国殃民。
思想认识上的巨大转变,使他的后半生也来了个大转身,成了当时学术界、思想界实学思潮的鼓吹者和推动者——咱们再也不能玩儿那些虚的了,要经世致用,否则就是历史的罪人。
考中进士的徐光启担任了翰林院庶吉士(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住在首都北京。
不久,此前已与徐光启见过面的意大利传教士、著名学者利玛窦也来到北京,开始了在北京的传教生涯。他位于宣武门外的住宅,成了徐光启经常拜访的地方。徐光启很多时候下班后都不回家,直奔利玛窦住处。
两个不同国籍公民之间的深厚友谊,使徐光启受益匪浅,对于他传授西方科学知识的请求,利玛窦有求必应。
利玛窦对这个“学生”使用的教材,是公元前3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原本》。而对于这个难得的机会,徐光启总是很珍惜,讲授日从不迟到早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