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黄道周,今福建东山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明末著名学者、书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明朝灭亡后又为南明服务,后因抗清失败被俘殉国。

有人说黄道周是明朝第一硬汉,但之前出了个宁愿被灭十族也不愿为朱棣做事的方孝孺,所以他只能屈居“晚明第一硬汉”。

年少家贫,但自幼聪颖好学的黄道周,五岁就进了当地著名的铜山崇文书院,十一岁时写的文章就很好了,有“闽海才子”之称,但三十八岁才考中进士。

黄道周的硬,首先表现在敢于和皇帝“掰手腕”,而且首战告捷。

事情发生于袁崇焕案期间,朝中群小认为袁崇焕“通敌叛国”,指袁崇焕为“逆首”,指大学士钱龙锡为“逆党”,如果罪名坐实,都得斩首。

袁崇焕是否冤枉暂且不论,但钱龙锡显然是冤枉的,而且满朝文武都知道钱龙锡是冤枉的,却“举朝无敢出一言者”,只有黄道周被“激怒”了,连夜起草上疏,然后来到宫里,“破门而入”为钱龙锡辩冤。

这道上疏,实际上是对崇祯皇帝的强烈“控诉”:擅杀大臣,除了对国家没好处,你还能得到什么?

崇祯大怒,姓黄的,你简直是对朕的诋毁,是对钱龙锡的曲意包庇、袒护!

虽然此次上疏的结果是被连降三级,但也得到了他希望的结果,保住了钱龙锡的命。

至于降级不降级,他才不在乎呢,于是在他因病请求归休、即将离开京城时,他又给崇祯上眼药,叫他“退小人,任贤士”,并举荐一批有才有志之士,崇祯皇帝不但不领情,反而给了他一个“滥举逞臆”的罪名,将他削籍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