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形来讲,锦州是个打防御战的好地方,因为它有松山、杏山、塔山三城,可以互为犄角,任何一地遭到攻击,都能很快获得其他两地的支援。
然而,万万没想到,当清军第二年对锦州和宁远发动进攻,被洪承畴派去支援的明军,却在塔山、杏山被清军轻松击败。
瞧瞧你这个总督,是咋当的!
在朝廷指示下,洪承畴亲自率领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玉田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吴三桂等八总兵兵马,集结于宁远,打算与清军会战。
一次性投入十三万精锐、四万匹马,应该够了吧?
皇太极却没那么傻,人家根本不理会宁远,他的目标是锦州。他派兵把锦州围了,却围而不打。他的策略是长期围困,把对方困死。
锦州守将祖大寿告急。
朝廷更急。这些据点一个也不能丢,否则就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丢一个就会丢一串,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万无一失。
怕什么来什么。朝廷越是怕丢,洪承畴越是不给它争气:七月,洪承畴率兵驰援锦州;八月,皇太极就亲率大军从盛京赶来支援,不但断了明军的粮道,还断了洪承畴的归路,把他包围了,随后又夺了塔山之粮。
只有三天存粮的明军顿时慌了手脚,“欲战,则力不支;欲守,则粮已竭,遂合谋退遁”。
打又打不得,守又守不得,到底怎么办,咱们开个会,商议商议吧。商议的结果,是“背山突围”。
突了一次没奏效,便决定撤退。军令还没下呢,其他将领就等不及了,大同总兵王朴趁天黑率部逃走,马科、吴三桂两人率军争相逃往杏山,清军既在前面堵又在后面追,杀了不少。逃到杏山后觉得不安全,又往宁远逃,又遭伏击,伤亡惨重。
溃败的不仅仅是上面这些,而是两镇六总兵!十多万人马就这样完了,仅仅被清军斩杀的就达五万多人,自相践踏和掉到海里死掉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