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宁夏之役”,实际上是镇压哱拜之乱的战役。

原为蒙古鞑靼人的哱拜是嘉靖年间投降明朝边将郑印的。估计他的投降不是真心,多半出于无奈,所以当他觉得有机可乘时,便有了反叛之心,妄图占据宁夏自立为王,建立割据政权。

所谓的机会,是明朝自己给他的——他见朝廷的军队开始走下坡路,而且下得厉害,到了军马不整的地步,便觉得这样的军队不堪一击。

在这之前,他就私下里蓄养了不少奴仆,利用他们组成了一支军队,名曰“苍头军”,为的就是等待这样的机会。

机会“成熟”时,哱拜已经官至副总兵,儿子哱承恩袭为指挥使。

与他同时向朝廷发难的,还有他的结义兄弟刘东旸,时间是万历二十年(1592年)二月。

他们首先将宁夏巡抚党馨杀害,接着缴了总兵张维忠的印信。刘东旸自任总兵,哱承恩为副总兵,哱拜为谋主,扯旗反叛,“热热闹闹”地开始发动叛乱。

哱拜还找了个帮手,和河套地区的蒙古部落勾结起来——只要咱们联成一气,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到时候自然大家都有好处。

如意算盘却被明朝总督魏学曾搅黄了,他切断两者之间通道的同时,把宁夏给包围了。

朝廷方面也紧急行动起来,神宗皇帝命令大臣们各献平叛之策。

兵部尚书石星的方案最“绝”:掘开黄河大堤,放水“灌溉”宁夏城,淹死叛军,“一城之人尽为鱼鳖”;御史梅国桢推荐原任辽东总兵的李成梁前往平叛;甘肃巡抚叶梦熊请命讨贼。

神宗皇帝觉得三个方案都不错,任何一个都不愿放弃,干脆通通采纳——叶梦熊,你赶紧带兵赶赴宁夏;李成梁,你也赶紧行动,出征宁夏。

李成梁当时在辽东,便让儿子李如松“替父从军”。

能用钱搞定的事情,就尽量不动干戈,如果一分钱不行,那就两分钱。所以在调兵遣将的同时,神宗皇帝还下令悬赏缉拿哱拜这个祸首。

四个月后的当年六月,宁夏城已被魏学曾、梅国桢、叶梦熊、李如松等数支大军围得铁桶一般,由魏学曾统一调度。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个傻子也知道这仗怎么打,担任统一调度的魏学曾却比傻子还不如,居然束手无策,后又出了个招安的馊主意。神宗皇帝勃然大怒——堂堂明朝几路大军,如果奈何不了区区一个哱拜,那是会把先人羞死的!

神宗果断地让叶梦熊取而代之,把畏敌如虎的魏学曾抓回京城,然后直接安排水淹宁夏城:“决(黄河)水灌城之谋,毋得异同误事。”

最高领导下了命令,前线将领再无任何犹豫。在叶梦熊指挥下,明军围绕宁夏城修了一道长达一千七百丈的长堤,把宁夏城围了个水泄不通,然后掘开黄河大堤,引水淹城。

朝廷接下来收到的,都是好消息——

八月:城内的粮食告罄;李如松击败蒙古援兵。

九月初:宁夏城南城被明军攻破。

九月十六日:明军的离间计成功,“总兵”刘东旸被哱承恩所杀,哱承恩投降,后被押回京城。

九月十八日:明军攻进宁夏城,苍头军兵败,哱拜自杀。宁夏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