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40年,也就是嘉靖十九年,归有光三十五岁了,再一次到南京参加乡试。

这次终于考上了,而且主考官张治“得先主文而奇之”,竟然视他为国士,在他看来,这个考生不是归有光,是贾谊,是董仲舒,他们又活了——“贾、董再世”。

尽管张治仅把他拔为第二名举人,但在他看来,归有光一定能成为进士。

归有光又是信心满满,当年冬天就雇了一辆马车北上京城。

礼部的会试,将在第二年举行。

据《归太仆赞·序》,“生而美风仪,性渊沉,于书无所不读”的归有光,第一次参加会试,同样以铩羽而归告终。

回去后他把家搬了,不过离家不远,位于嘉定的江边上,继续苦读。

尽管屡战屡败,他心中的那团火,依然很旺盛,毫不气馁。

他一边苦读,一边讲学,由于名气不小,根本用不着打广告,八方学士蜂拥而至,多时竟达一百多人。

一位伟大的女性随之出现了,那就是他的妻子王氏。

除了料理家事,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王氏还带领家里的僮奴去开荒,开了四十多亩,然后种上粮食,没有水源,就用牛车拉水浇地。

除了养活家人,归有光那一百多个弟子的吃饭问题,也基本上靠收获的粮食解决。

身后有如此强大的后盾,归有光什么都可以不管,只管安心讲学,弟子也越来越多。

这个强大的后盾,却不幸于嫁给他的第六个年头去世,留给他的,除了她亲手种植的一棵枇杷树,还有无尽的怀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今已亭亭如盖”——当我们从他的散文名作《项脊轩志》了解到他们的夫妻情深,再读这样的句子,有几人可以忍住盈眶的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