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今江苏昆山人,世称“震川先生”,其著作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据《明太仆寺寺丞归公墓志铭》载,归有光出生于明武宗正德元年,其家族在当地赫赫有名,是个大族,可惜到了他这一代,已经衰败得不像样子,与一般穷苦人家无异了。

归有光则更惨,八岁的时候,年仅二十五岁的母亲就走了,把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丢给除了读书什么也不会的丈夫。

作为一个贫穷的县学生,归有光的父亲连养活他们都差点没做到。

归有光年纪虽小,但贫穷的家境让他明白,只有发奋读书,今后才有饭吃,才是改变命运的途径。

既然之后在文学上有那么大的成就,人们还把他与欧阳修相提并论,那么他一定天赋异禀,智商非同一般。

的确是这样,自幼“明悟绝人”的他,九岁就能写文章,十岁时写的一篇千字文《乞醯论》,令当地许多文化人自叹不如。

这样的天才,赶紧去考功名啊,一定考得上的,许多比他差几条街的,都考上了。

当然得去,他奋斗的目的,不就是这个吗?而且第一次应童子试那年,他才十四岁,二十岁时考了个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

不承想,“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大家之文”的归有光,信心满满地到南京参加乡试,却出人意料地铩羽而归。

而且那以后,“铩羽而归”四个字,仿佛刻在了他身上,如影随形,怎么也摆脱不了。

之后连续五次上南京应试,次次铩羽而归,盘缠全都白花了,扔到水里,泡泡都没冒一个!

乡试三年一次,五次就是十五年!

十五年时光,就这样白白逝去了。

真不知道,这漫长的十五年,他是如何度过的,有关史料在提到他这段暗淡的人生时,用了“惨淡经营”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