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任在肩,于谦当仁不让,立即撸起袖子开始干活。

首先诛除王振亲信,平息民愤,稳定内部;接着解决“国不可一日无主”的问题,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拥立朱祁钰即位,是为代宗;遥尊被瓦剌俘虏的朱祁镇为太上皇,使也先挟英宗作为政治工具攻城略地的企图破灭,又便于统一部署京师的保卫工作;然后解决人才问题,提拔了不少有才能的将领,调兵遣将,妥善安排。

鉴于土木堡之战犯了许多兵家大忌,尤其是后勤保障很糟糕这血的教训,于谦把后勤保障提高到“最高级别”,把后勤工作当成法宝,开始马不停蹄地进行准备。

一是人力准备。

土木堡之战后,京军损失绝大部分,剩下的守城部队很少,必须重组,充实力量。于谦除了急调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入京,还把沿海为倭寇准备的“备倭军”也调来了,再把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的官军、浙江兵调来,北京兵力由数万人增加到二十二万多人,人数上超过了来犯的瓦剌军。

二是派监察御史白圭等十五个重要官员,到京畿、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招兵买马,然后进行训练,作为预备队备用。

三是筹措武器装备。

当时的情况糟得不能再糟,北京守军中有盔甲的将士不到十分之一,兵器同样严重不足,几个人用一把刀一杆枪的现象很普遍。于谦命令工部加紧赶制武器,将南京库存的一百二十六万件兵器紧急调入北京,派人到土木堡收集明军溃败时丢弃的装备,共得头盔九千多顶、甲五千多件、火枪一万一千多杆、火铳两万多支、火箭四十四万枚、火炮八百多门。

四是更换明军的战服、军旗。

五是粮食准备。

民以食为天,粮食更是军队的**,没有粮食,军队就会不战自溃。当时有数百万担粮食储备在通州,而且是为北京储备的,是北京军民一年的口粮,但因无法快速运到北京,有人担心被瓦剌军夺走,建议一把火烧掉,于谦坚决不同意。

在于谦的领导下,紧急运粮的工作开始了。官府征用五百辆大车日夜不停地运输;动员百姓及官兵家属、亲友自备车辆运粮,运费由官府支付,运到北京二十石以上另发一两银子。几天工夫就完成了运粮任务,军心大振,民心稳定。

六是为官兵预支半年工资和军饷。官兵们欢呼雀跃。

七是发动群众支援前线。

为了备战备荒,于谦把全城军民都动员起来。

城内的瓦匠、石匠等统一编成工程队,进行训练;筹集大量砖石、木材、石灰、工具等备用;组织力量加固北京周边的城墙,长达四十五公里;增修崇文、正阳、宣武、东直、朝阳、西直、阜成、德胜、安定九门,改城内侧土筑为砖砌;深浚城壕,加强城防;组织人员在城墙堞口设置门扉一万一千多个,在东、西、南面城墙上绑上五千一百多丈长的沙栏木。

八是传檄京城周围的州县和山西、河北等地民众拿起武器,准备切断瓦剌军后路。

九是严惩一批贪生怕死、玩忽职守的将校,任用名将指挥京城的火器部队、骑兵部队,镇守大同、宣府、居庸关、紫荆关等重要关口。

十是改革军制,把之前的“三大营”改为十个团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