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朱元璋对知识分子态度的变化,也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朱元璋最初对知识分子是非常礼遇的,因为打江山时,知识分子为他出过很多好主意,这使他深深地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还专门派出手下,携带大量金银财宝,四处打听哪儿有读书人,知识分子瞧不起他这个出身寒微的山大王,他也不以为忤,而是愈加低声下气——谁叫我老朱没文化呢!
建立明朝以后,朱元璋的知识分子政策开始发生变化,由一手变成了两手。天下未定之际,读书人不出山他不硬逼。因为逼急了,这些人有可能跑到他的对手那里去。如今天下已经姓朱,读书人无处可逃,所以对那些太不给面子的知识分子,他就再也不客气了。
比如江西贵溪夏伯启叔侄不愿在新朝当官,还把自己左手的大拇指砍掉,“以示决心”。这可把朱皇帝气坏了:老子好歹是个皇帝,如此给脸不要脸,就别怪我不客气了。他让人把夏伯启叔侄抓到南京,亲自审讯,然后“枭首示众,全家籍没”;苏州人姚润、王谟,同样因为“被征不仕”,“皆诛而籍其家”。
这些例子充分说明,对知识分子,朱元璋并非滥杀无辜,他杀的,都是“该杀”之人。想想也是这个道理,正值用人之际,读书人不为国家、百姓做事,动不动就自命清高,整天瞧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往小了说是不识时务,往大了说就是与国家和人民作对,这样的知识分子,不要说在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社会,放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制度下,也都是不能容忍、不得人心的行为。于是朱元璋发布命令:“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这就是所谓的“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罪。
知识分子不愿为国家做贡献,的确不该,适当地敲打敲打,惩治惩治,也是应该的。只是这些知识分子万万想不到,皇帝老儿的惩治之手竟会如此之重,动不动就砍脑壳。这似乎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这些知识分子的“不识时务”:明知老朱冷酷无情,干吗要“惹”他呢?站出来为皇帝“服务”,出一点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好主意,做一点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好事,有何不可?至于“天下是皇帝老儿一家的,出来做事就是为皇帝老儿一家做事”之类的认识,未免有点狭隘,个中道理,思之即明:只要不为虎作伥,只要不助纣为虐,只要与民为善,那么你为任何人做的事,都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