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由香港无线电视台(TVB)制作的古装电视剧《造王者》,以南宋嘉定年间朝堂上几个汉子间的“宫斗”为卖点,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

该剧主题明确,剧情紧凑不拖拉,不过开场一处情节令不少观众感觉天雷滚滚。宋宁宗的二皇子赵贵和率军挑战金兵未能获胜不说,反倒被金兵打得灰头土脸,回来后面对满朝文武,他还大放厥词:“咱南宋为啥打不过金国呢?因为钱都交岁币了,没钱买火器。为啥不自己造呢?因为铁矿产地的北方都是敌占区,咱们没铁矿自然也就没法打造火器,所以除了求饶喊大爷,我们只能白白被打!”

偏安一隅的南宋,屡次被金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竟然不是因为主和派从中作梗,而是因为以富庶著称的南宋缺少火器?探究下来,这么标新立异的剧情,其实不是剧中二皇子的分说之词,而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实。南宋之所以患上了畏“金”如虎的软骨病,首要在于举国上下缺乏两样能与金兵抗衡的物资:一是战马,二就是剧中二皇子所说的铁矿。

1.消散的铁矿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开始使用铁器的时间相当早。战国之后,随着冶铁技术的提升,铁质火器展现了远胜于青铜火器的硬度和韧性。不过因为早期技术不成熟,铁器产量不高,秦朝以前的战场上一般是青铜火器和铁质火器混用。直到汉朝以后出现了生铁冶铸、铸铁脱碳钢、灌钢、炒钢等工艺,铁器的产量才得以飞速提升。

西汉时期名将卫青、霍去病远征漠北时,骑兵人手一把环首刀杀得匈奴人胆战心惊。东汉时期,青铜器彻底被铁器替代。到了宋代,铁器的冶铸已经发展了千年,无论是铁器的质量还是数量,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成书于北宋宋仁宗时的《武经总要》就是一部介绍军事理论和兵器工艺的兵书,个中就有不少篇幅介绍冷火器的样式和建造工艺。不过这么绚烂的成就到了后来却变成了南宋人不可言说的痛:再高妙的工艺,失去了铸铁的原材料——铁矿石,一切都成了空口说白话。

五代时期,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将作为华夏屏障的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以至于北宋建国后能控制的北方地区很少。不幸的是,当时最大的铁矿产地大都位于北方。在北宋境内,铁矿的产地主要有六处:徐州、兖州的莱芜、磁州的固镇、邢州的綦村、山西沁县和虢州。《宋会要辑稿》记载,在宋神宗元熟年间,这几处的生铁产量达到507万斤,占全国总产量的九成。靖康二年(1127),金人攻下东京汴梁,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连同皇室成员三千多人掳至东北极寒之地,史称“靖康之变”。侥幸逃生的赵构后来在临安即位称帝,史称宋高宗,南宋王朝拉开了序幕。只可惜,金军一路南下,望风而逃的宋高宗,甩掉的不只是江北无数等待王师归来的遗民,还有那六处关系着国家命脉的铁矿。

靖康之变发生后,六处铁矿悉数落入金人手中。有资料显示,宋高宗时期的绍兴三十二年(1162),铁的产量大约为88万斤,仅有宋徽宗崇宁年间216万斤产量的四成,连宋神宗元熟年间的两成都不到。而且就这点儿铁,还得满足民生需要,人们铸个锅、锻把锄头铁锹都得用铁。如此一来,能装备戎行的铁,还能剩下多少?

2.缩水的兵工厂

和现代制造业一样,原材料减产,必然会触发上游的加工企业效益下滑。南宋时期,因为铁的产量削减,连带着兵工厂也不得不一度裁员。制造御前军器所是南宋的国营兵工厂,建朝初期仅是一个小作坊。建炎三年(1129),南宋朝廷为了防御南渡的金兵,又将几个作坊并入,再加几个物料库、成品库,一个粗具规模的军械所才算有了雏形。设备和场地有了,赵构也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经由几回战乱,军械所里很多工匠流失,算上各类杂役,不过千人而已。到了绍兴四年(1134),人员增加到1900人。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金议和后,兵器需求量减少,军械所的火器产量趋于饱和,不得不减产裁员,仅剩工匠864人,连上各州县临时的劳务工,也不过2300人而已。

宋高宗膝下无子,皇位由养子赵眘继承,史称宋孝宗。这位赵眘就是《造王者》里宋宁宗的祖父,也是南宋君王里仅有的英明人物。他上位后积极对金用兵,以图恢复中原。基于这样的背景,军械所的工匠人数在宋孝宗年间一度达到顶峰,常年维持在4000人左右。

到了南宋末年的宋度宗时代,国库空虚,朝政腐败,军械所的工匠仅剩700人,这些人连日常的武器维修保养能难以保障,更不用说打造兵器了。

终南宋一朝,即便出了个勉强合格的宋孝宗,也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且不论军事策略,单就军械所的规模而论,都落后北宋几十条街。

看到这惨不忍睹的数据,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金兵一南下,宋高宗的第一反应是拔腿就跑?因为跑还有一线生机,不跑真的只能束手就擒了!

比如金主完颜亮南侵时,南宋军械所里工匠还不满800人,连日常所需的弓箭箭头生产都难以满足,还指望这样的军队能反戈一击吗?

至于出现了岳飞、韩世忠等一批不世出的名将后取得了空前的胜利,那只能说是赵氏王朝的幸运。

对于自身的实力,赵构心里其实比谁都清楚,他禅位后安心当起了太上皇,面对宋孝宗的北伐梦,他不时敲打一番:“北伐之事,关系社稷安危,你还是等我死后再说吧!”

胸怀大志的宋孝宗没有听取养父的意见,仓促发动的隆兴北伐最终草草收场,也从侧面验证了宋金双方军事力量相差是何等的悬殊!

3.腐化的人心

铁矿这类原材料不足、军械所人员流失大,这些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南宋这个集团公司最后走向倒闭,源头还在于内部的腐败。

举个最明显的例子,若说铁矿因为战乱被金人侵占以至于生铁减产还能自圆其说,为什么连带着铜、银、铅、锡这些主要产于南方的金属也都减产了呢?

南宋的官员洪迈是个学术型人才,他针对广东岑水场(今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西北)的铜矿衰落进行过调查,一番考察后,他指出岑水场铜矿兴盛时,有八九千户居民,现在还不到一百户,除了因为湖湘一带的洪水泛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官府对矿工的吸血体制。

譬如龙泉县石堰湖(今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县)的铜矿,矿工们需要自带开采装备,每提炼纯铜四斤,需要交纳一两的开矿税银,而且成品铜不得私卖,只能由官府收购。而官府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收购价低于市场价,以至于矿工挣的血汗钱都不足以赡养一家老小,久而久之这些铜矿都因无人开采而荒废。

采矿业的腐败,给军工业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原材料杂质多,军械质量下降。

随着这股腐败风潮蔓延到军械所里,整个军工系统的乱象更加令人触目惊心。

宋高宗末年,有人反馈说军械所里的监造官多是由不学无术的贵戚子弟充当,这些人不具备专业知识,任凭工匠按照图样制作,对武器的性能一概不知,优劣全是工匠说了算。偶尔有粗通军械的也是玩忽职守之辈,经常旷工。甚至还有监造官将工匠当作私家奴役使用,许多工匠不堪屈辱,纷纷逃走。宋孝宗隆兴年间,就发生了军械所的工匠集体逃亡的恶性事件。那些手艺高超的工匠,都被达官显贵出高价雇走为自家打造庭院家具。为了完成任务,这些人又在社会上雇用一批无业游民,随便给点小钱让他们代劳,最后做出来的武器,只是形似的模型而已。

如此这般,号称富庶的南宋,用庞大的政权机器打造的武器,还没到战场上就已经成了破铜烂铁,除了割地赔款,还能有什么良策?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南宋王朝的艰难与悲壮,正是深入骨髓的懒政和腐败,最终将这个先天不足的王朝送上了积弱灭亡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