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 沧海横流看英雄 如何把一支烂队伍带成铁血军团(1 / 1)

岳飞带出的岳家军,一千多年来声威不减,名扬四海。但其实早年更出名的,是这支队伍简直烂到家。

用岳飞的孙子岳珂的话形容,岳家军最初真是流贼土匪一抓一把,而且还多是没改造的战俘。说难听点,属于烂兵里挑剩下的,烧杀劫掠、战败跑路样样精通,还闹过集体哗变,差点就把岳飞搭上。

但“烂兵”这个名气,很快就不出名了,因为岳飞成功“解决”了这群烂兵。岳飞整治这些士兵,看上去特轻松,就是一顿严训狠治,但效果显著,转眼间,队伍里里外外都像换了个人似的。平时个个是阳光暖男,到战场上一站立刻变**,打得凶悍的金兵不停哀号:“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如此轻松华丽的转身,当时就震惊了好些小伙伴。比如张俊——就是后来龌龊害岳飞,今天还被铸成铜像跪在西湖边的张俊——就好奇地跑来打听经验。

那时的岳飞也十分坦诚,老实地回答了一句话:“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套一句流行语来解释,就是要把烂队伍带成铁血军团,就要先定这五个“小目标”。

这些宝贵经验说给渣男张俊听,基本是对牛弹琴。但要是说给历代闪耀的将星们,大家必然会感慨万千,纷纷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1.严:身体力行,身先士卒

在岳飞定的这五个小目标里,最花时间的是“严”。定规矩,抓纪律,都要时间慢慢熬,而大唐战神李光弼却没时间!

这位有着契丹血统的大唐战将,平日寡言少语,一出手往往是雷霆一击。当他踏上“安史之乱”的平叛战场,却有劲儿使不出。到处都在火烧眉毛求救兵,说是平叛,其实就是凑够散兵游勇往战场拉,半点整训时间都没有,好些平叛大战中,唐军都是摆好阵势死磕两下就立刻跑光,上演了不少雷剧!

李光弼开始也上演了几场雷剧,之后却神奇地转为神剧。他还是一如既往的低调,极少热血演讲动员兵士,可不管多渣的兵,进了李光弼的军营,立刻秒变硬汉,战场上清一色战至流血凝肘而不退!

这一改变传开,一开始只是战友惊,敌人还不太信,安史叛军那可都是在边境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兵。河阳大战上,安史叛军信心满满地摆了八道防线,李光弼大将荔非元礼受命冲锋时稍迟疑了一下,马上就被李光弼大骂“渣”。这下荔非元礼气愤了:你可以砍我的头,绝不可以说我渣!然后他誓死冲锋,一下把安史叛军冲得七零八落。这顿暴打后,安史叛军才真的信了,以后再看到李光弼的战旗,经常躲着走。

这场时间紧、任务重的安史之乱平叛,李光弼带着这群视荣誉感为生命的硬汉,霸气横扫八年,亲手把濒临灭亡的唐王朝捞了回来。一个话题也惹起了众人好奇:这群热血硬汉,他是怎么秒变出来的?

用老战友郭子仪的话说,只要去李光弼军营里感受一下,就知道是怎么秒变的!军营里的李光弼,走到哪里靴筒里都插着匕首,明明白白告诉每个眼前的人:一旦战败,我绝不会忍辱偷生!

比这更提气的场面,是每次胜利后,全军都要集合,不善言辞的李光弼也不多废话,只是郑重地身着官服,向大唐天子所在的方向叩拜。这个简单的动作,让血战后的战士们无不欢声雷动,热血沸腾。

一把匕首,扎进去一个信念;一场叩拜,更让兵士们将这个信念时时牢记:浴血奋战,匡扶大唐!当这个信仰渗透血液,多烂的兵,也会懂得自己是为什么而战,当然会视荣誉重于生命,再也不渣!

铁军如熔炉,坚强信仰似烈火。烈火熊熊,方能炼出好兵!

2.信:扛得住责任

做名将,“信”是基本素质。但做个令行禁止、公信力强大的名将,这条挑战力也很大。平日里赏罚分明的好事做得太多,偶尔一次掉了链子,好形象就立刻摔得粉碎。不过大宋名将李继隆在这一点上却做得十分优秀。

李继隆,宋太宗赵光义的大舅子,《春秋左传》的铁杆书迷,行事常讲春秋侠气,战场上酷爱“逞能”。高粱河大战,对上了凶悍得天下闻名的辽国铁骑,身边的友军兵败如山倒,只有他“逞能”,结阵与呼啸杀来的辽军死磕,还真硬生生扛住了,掩护着妹夫宋太宗坐上驴车慌忙跑路!

这次“逞能”,也立刻付出了代价:官升镇州都监!为何说升官是“代价”?

原来,这镇州是边陲要冲,是宋辽战争的风口浪尖,果然他刚到任就战祸上门:辽军八万精锐嚣张杀来,兵锋已至满城。宋军立刻结阵迎战,不料天上掉下好大一锅:宋太宗送来了作战阵图,布的阵却是严重无脑,照此排阵铁定被打死,不照此排又是抗旨,也是死。怎么办?

摊开阵图,现场军将全都傻眼了,看李继隆的眼神也透着羡慕:他是监军,不负直接责任,又是皇上的大舅子,只要及时跑路,最惨不过罚酒三杯。可眼下是:怎么办?若再继续傻眼下去,整个队伍都要散架,只能等着被辽军灭掉。

就在现场一片憋屈间,却见原本该是最轻松的李继隆,满脸严肃地拿过阵图,精简地改了几笔,然后一字一句说出了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承诺:“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

不靠谱的瞎指挥,现在就扔一边去!就照我说的排阵,只要能够胜利,所有罪责灾难,我李继隆一人承担!这口比凶残辽军还恐怖的大黑锅,本该做袖手旁观小伙伴的李继隆,就这样默默站出来扛在肩上!

简单的一句话,仿佛硬汉虎吼,扛起千斤重的闸门,三军将士的心头刹那间拨云见日。然后,在傲慢的辽兵面前出现了惊人一幕:他们眼前不再是以往熟悉的那些面貌呆板、打仗缩手缩脚的宋兵,而是一张张斗志昂扬的面孔,动作娴熟的列阵,然后号角响起,大宋将士们立刻如开闸的滚滚洪流,呼啸着席卷而来。往昔傲慢的辽国契丹精骑,竟然一战摧锋,七零八落。

一场满城大捷,斩首辽兵过万,生俘辽兵三万,这是大宋开国以来,对辽国第一次酣畅淋漓的大捷!是什么样的“信”,可以让一个曾经惶恐的队伍打出这样的大捷?那就是一个敢担当的男人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扛住所有责任,让一个队伍放心拼杀,无后顾之忧!

3.仁:善于沟通

“仁”这个小目标,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爱兵。《孙子兵法》就特讲究这事儿: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这句名言,历代名将都十分膜拜。但孙子说此话最关键的部分在后半句:“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白话意思就是:爱兵像爱孩子,但得爱出好孩子,不能惯出逆子!

为了不惯出逆子,将领们爱兵时,个个都很费脑筋。但在明朝战将王越看来,这事很简单。

王越,大明15世纪传奇战将,是个相貌俊朗到令明英宗看呆的男神,也是一代权阉汪直最敬佩的老大哥。虽说他没少挨后人的骂,但无论骂他还是赞他的人,有两件事都不得不认账:如沐春风的性情,战无不胜的军功!

王越带兵,真是里里外外都在秀自己的高情商。不管多难处理的朝野关系,他都能打理妥帖,每次出征都能获得朝中的全力支持,而且他也从不辜负这些支持。他最擅长快速突击战法,曾多次冲击草原,吊打鞑靼精锐,两次险些活捉鞑靼可汗,一生战功震撼天下。值得一提的是,王越有一个狂热的忠实粉丝,就是今天收获无数膝盖的王阳明!

而且奇特的是,不管是哪里的兵,不管和他相处多久,都能迅速建立感情,从此死心塌地。有一件事比较经典:王越率军奇袭鞑靼老窝红盐池,正遇上暴风天气,他正在纠结要不要出兵,一个老兵吐槽:纠结啥?我打了几十年仗最知道鞑靼人,越是风沙天越不防备,继续打准赢。王越二话不说,一把将这个老兵拽上自己的战马,当场郑重宣布:从现在起,你就是我军千户。出兵!果然士气大振,此役大获全胜!

这件经典战事,被好些围观群众感慨:看人家王越爱兵多大方!难怪部下都死拼效忠。可同时代名臣李东阳却一语道破:关键不在王越大方,而是在这么重大的时刻,军中区区老兵竟敢大胆发言!

在别的军中,这种事几乎不可能发生。军情大事,怎可由区区士兵指手画脚。而在王越军中,这种事还真是很常见。别看王越军中的规矩严,但只要和战备有关,大事小情都可以跟王越大胆说。甚至行军路上,王越还常常跑到士兵中间,谈笑着往前走,说着说着竟都忘了累。所以“将士强弱,历历在胸臆”,当然能三军一心,无坚不摧!

怎么把兵爱成好兵?这个道理跟带孩子、带团队都一样,只有善于沟通才能带出好兵。一支好队伍,先要学会愉快地聊天!

4.勇:主帅的气度

战场上最风光的一个小目标,却是“勇”,明朝嘉靖年间就是个勇将云集的年代。比如戚继光,除了带的兵凶,一手箭术也令人震撼,战场上远程狙杀倭寇的经典场面比比皆是。再比如俞大猷,更是个狠角色,横练一身精深剑法,还曾挑战过少林。倘若他不当兵而是混江湖,高手榜上铁定有排名!

但谁才是那个时代里最勇的一位?彼时嘉靖帝朱厚熜独赞一人:勇不过马芳!

如果说戚继光、俞大猷是南方抗倭的翘楚,那么马芳就是北方抗击鞑靼的旗帜人物。这位自幼被掳入鞑靼做奴隶,逃回后凭战功平步青云的励志人物,也拥有一身好武艺。当年在鞑靼做奴隶时,他就曾打死过老虎,后来上了战场,曾远程狙杀过鞑将,带头冲垮过鞑靼军阵,什么样的狠仗都打过,吓得鞑靼送他一个绰号:马太师,见到他的战旗常绕道走。

在马芳的戎马一生中,最勇的一场表现当属马莲堡之战!

这场战役说是大战,不如说是在坑队友。当时鞑靼重兵围攻万全右卫(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镇)重镇,马芳与其他几路部队奉命救援。谁知其他几路友军犯浑磨蹭,却叫马芳落了单,半路被鞑靼围堵在马莲堡。只见数倍于己的鞑靼骑兵,里里外外围了好几层,满眼都是呼喝挑衅。如此坑爹绝境,马芳既不慌也不怒,只是淡淡下令,按兵不动,擂鼓吆喝,就和对方比嗓门,看谁喊得响!

如此奇特对吼,一直持续到半夜。谁知又突发意外情况,马莲堡的城墙竟轰然倒塌,眼看鞑靼军一阵欢呼,雪亮马刀就要杀来,马芳却还是淡淡下令:不要去管城墙,把马莲堡城门打开,摆开阵势,让他们想打就打!

两军整整相持一天一夜,此刻的马芳不再是那个怒发冲冠的马芳,也不再有百步穿杨的呼啸、横冲敌阵的暴烈,相反是个一直泰然相对、始终不惊的马芳。直到黎明破晓,才见马芳忽然神情严肃,傲然下达出击命令,憋了整夜的明军似火山喷发般奔涌而去,竟把人困马乏、数倍于己的鞑靼军一下打垮。漠南草原上惊现逆天场面:人数少得多的明军,追着有绝对优势的鞑靼军霸气吊打!

真正的勇将,不在高声呼喝,不看高难度武力,而是从始至终保持一颗勇敢的心,纵然身处险境,也依然淡定从容,冷静找到胜利的出口!

5.智:高效学习

若说“勇”很风光,那么“智”就是神一样的形象!历代百战名将最容易被神化的,就是那些算无遗策的百战智将。那些智如泉涌的神奇表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酣畅景象,引得多少人心向往之!

如此神一样的形象,怎么打造出来呢?天才将领霍去病有言:我的脑袋就是一部兵书。这话看字面意思,就是他说自己很天才。但还有一个更实在的意思:想要成为天才将领,脑袋里起码要有一部兵书。

历史上也有好多智将都是典型的学习模范。比如戚继光,不单兵书读得多,还喜欢边读边批,著名的《孙子兵法》中好些至理名言都被他批到体无完肤。再比如岳飞,除了爱学,还喜欢集思广益,曾因部队里养了大批文士被人告发“养闲人”。闲了在一起探讨,临战就集体讨论,果断找出最靠谱的战略拍板。所以说,不管怎么学,要做智将,学习是必须的。

但同样是学习,有人却可能会学跑偏。有位明朝国防部长(兵部尚书),一辈子就爱学习,大明所有边关的地图、地形、兵力部署全在脑子里装着,还专门做了精细的笔记,成天随身带袖子里,需要用就拿出来查,可谓是大明三百年里历代国防部长中公认的顶级学霸!

可就是这个学霸,在战争爆发时却昏着儿迭出,从头到尾瞎指挥,活活断送掉了自家皇帝的江山。若非他最后殉难而死,甚至都可以被列入卧底名单。这位学霸就是建文帝时期的齐泰,他蠢到可以进博物馆的事迹,脑补下“靖难之役”就都明了了!

那怎样才能避免跑偏?问问北宋名将郭逵。

郭逵,北宋公认与狄青齐名的铁血战将,早年看似智商平平,参军之后却是越打越聪明,尤其是战略眼光独到。宋夏战争爆发时,他看了几眼作战图,立刻就预判好水川战役必败。由于这个精准眼光,一下就出名了!

郭逵为什么能判断得这么准?公认的原因是他爱学习,他的刻苦认真,常在关键时刻发挥大作用。比如和辽国谈判边界,他能在积攒了百年的档案中查阅出其中一句关键证据,果断叫辽国哑口无言!他学习就能学到这么细!

后来他受命带兵演练八阵法,大家都临时抱佛脚,把八阵法掰碎了学。唯独他不着急,只是把阵法分发给特定将领,结果他开训最晚,耗时最少,练出的效果却最好,上去就打了胜仗。连宋神宗都惊问原因,他答:八阵法这么高深,我一辈子都学不完,为帅者,只需要选最重要的学,其他的分发给部将,一级带一级学,当然简单高效!

看来所谓智将,不是人工智能存储电脑,精力有限,学海无涯。想要算无遗策,就得认准胜利目标,拒绝无用功,只办有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