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生来尊贵,父亲是开国皇帝,兄长更是千古一帝;她,生于乱世,见过最残酷的战场,也见过最昌明的太平。她本可做深闺里最娇媚的公主,却统领着千军万马;她为父兄打下半壁江山,却遭遇了最无耻的抹黑。
她是初唐威名赫赫的“李娘子”——平阳昭公主。
01
平阳昭公主的闺名为何,史书里并没有记载,民间传奇话本倒给她取了个名字,叫李秀宁。
有人说,平阳公主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逆天的女主设定。为什么说逆天?不仅仅因为她出身豪门,更因为她生为女流,却能单枪匹马,拉起一支队伍,与父兄共打天下。
平阳是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世民一母同胞的亲妹妹,她出生的时候,李渊还是太原留守,并没有做皇帝。
那时,隋末农民起义如星星之火,随时可以燎原,隋朝的江山风雨飘摇。作为武将世家之女,平阳并没有和其他闺阁小姐一样成日里刺绣插花,她最喜欢的,是学着她的兄长们在院子里练武。她性格豪爽,天资聪颖,竟将十八般武艺学得有模有样,什么刀枪剑戟,全都信手拈来。
其母窦氏是个传统的人,觉得女儿成日里像个假小子一般舞刀弄剑,实在不成体统,于是给她找了门亲事,对方是同样出身将门、曾为元德太子(隋炀帝长子)伴读的柴绍。柴绍少年英才,前途一片光明,两人成婚后,就搬到了长安城居住。
那个时候,平阳波澜壮阔的人生还没有开启,她收敛了性子,每日相夫教子,恪守着一个平凡妻子的本分。
02
所谓“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隋大业十三年,李渊在太原起兵造反。
起兵前夕,柴绍与平阳才得知消息,作为中国好女婿,柴绍自然义不容辞,头也不回地加入了轰轰烈烈的李渊起义大军。临行之前,他对妻子说,你老爹马上就要扫平乱世,我也要跟随他的脚步去了,要是咱们俩一起去,目标太大,可我若是一个人去了,把你一个女人留在这豺狼虎豹环伺的长安城,也不像样,这可怎么办?
夫妻俩一商量,平阳镇静地说,你赶紧走吧,我就是一女的,藏哪儿都可以,到时候自有办法。
于是柴绍又嘱咐一番,离家直奔太原。
绍谓公主曰:“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行恐罹后患,为计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旧唐书》)
平阳没有像其他的妇人那样翘首以盼,等着夫君与父兄来拯救,而是暗自寻思,他们都扛起锄头干革命了,我该干点啥?最终她得出了结论:我为什么不跟老爹一样,拉支队伍,把眼下的地界打扫打扫,占个山头呢?
女人打天下,这是古往今来从未有人敢想的事情,可平阳敢做。
平阳的行动力是很强的,她马上南下,回到鄂县的李家庄园,变卖产业,赈济灾民,在民众之间建起了很高的声望。这个时候她揭竿而起,乡民们无不一呼百应,很快凑齐了四五百人。
这一支小部队是平阳打天下的第一桶金,但她并不满足,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怎样才能把蛋糕做大。
古时男女有别,为了方便行事,平阳脱下了累赘繁复的绫罗绸缎,换上了束腰马甲,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李公子长得细皮嫩肉,行事却雷厉风行,众人都对她万分敬服。
就在平阳威风八面时,李家其他的女眷们却被隋朝的官兵逼迫着,一个个成了刀下亡魂。
李渊起事太急,家里的男儿们都上了战场,却来不及将李家族亲的女眷全部都转移到安全地带。隋朝的反扑来得那样猛烈,竟将她们全部都祭了刀。李建成的妻子儿女、李渊的众多子侄都没能逃出来,连李家的祖坟都让隋军给刨了。
平阳有些后怕,若是当初自己也傻傻地在长安城待着,等父兄攻破城门时,哪里还有她的命在?
03
依靠自身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平阳带领着自己的小队伍四处联络义军,收编了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大小几支队伍,实力大增,与父亲李渊的起义军形成呼应之势。她还收编了不少杂牌军,虽是乌合之众,倒也因为她治军有方,成了一支指哪打哪的生力军。
平阳声名鹊起,引起了隋炀帝的注意,不断发兵攻打。她充分发挥游击战术,一次次化解危机,她的队伍也越打人越多,最后竟发展成了数万人的浩**大军。
羽翼丰满后,平阳终于脱下战袍,换上旧日红装,向众人表明了自己的女儿身份,并且告知诸人:我乃唐国公李渊女,你们可愿随我一起效忠李家?
众将士皆欢呼,“李公子”原来竟是“李娘子”!身为女儿家,她与男人一样冲锋陷阵,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由于平阳的军队纪律严明,每到一处皆开仓放粮,很受老百姓的爱戴,老百姓都亲切称她李娘子,把她的队伍叫作娘子军。娘子军威名远扬,人们千里投奔,一时之间,平阳的名号倒比李建成与李世民的名头叫得还响。
平阳公主在军事上的直觉与见地堪称天才。隋朝大将屈突通奉命镇压起义时,曾多次与娘子军对上,在她手下连吃几场大败仗,最终被迫降唐,转过头来为李家开疆拓土,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公元617年九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很高兴地看到他的三女儿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都说女儿是爹妈的贴心小棉袄,平阳却为李渊盖上了一床大厚被,不但大大扩展了疆土,还直接送上七万战斗力爆表的精锐部队!
我要是李渊,当场就能感动得哭出来。
不过李渊还没来得及哭,柴绍已经哭了。他们这一对乱世夫妻分别数年,如今终于又得相见,而且还都成了威震一方的大将。
平定关中以后,平阳获封公主,由于其卓越的军事领导能力,地位远在其余公主甚至皇子之上。
04
在李渊称帝以后,中原并未完全平定,平阳也没有卸甲归家,而是奉命去镇守山西。
山西太原是李家的老窝,更是龙兴之地,无论在地理位置、战略方位还是政治意义上都至关重要,平阳能镇守于此,可见李渊对她的依仗和信赖。
她驻守的地方位于今天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是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为是娘子军驻守于此,后人便又将它称为“娘子关”,这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万里长城第九关了。明朝的王世贞曾为此作诗云:
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关前高义旗。
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
平阳驻守娘子关,凭借天险,一次次击败了来犯之敌。
汉东王刘黑闼率领大军进攻时,敌我兵力悬殊,平阳大唱空城计,命人将田里的麦子收了,用新米熬制了无数米汤,又趁着夜色全部倒进了护城河。
将士们都以为公主疯了,放着粮食不吃,反倒这样作践。而刘黑闼见了却以为是马尿,他派人来探,见娘子关前城楼上旌旗飘飘,喊声雷动,战鼓喧天,显然是援兵已到。
光“马尿”就能将护城河水染得变了色,那城中该埋伏着多少兵马?刘黑闼吓得屁滚尿流,连忙撤退。当他们反应过来这只是一出疑兵计时,太原的援军已到,悔之晚矣。
平阳的事迹在长安之战后不再见于史籍,只《旧唐书》里有一句非常简单的交代:
(武德)六年,薨。
一个“薨”字,成了这位初唐第一公主的结局,将她烽火狼烟的一生都埋葬在了娘子关前的漠漠黄沙之中。
算一算她的生卒年份,这时候她应该只有二十几岁,是英年早逝。
她为何而死?是病死、战死,还是猝死?没有人知道。
史书里,不肯多用一字来讲明公主去世的缘由,倒是极为郑重地描绘了她的葬礼。
及将葬,诏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太常奏议,以礼,妇人无鼓吹。高祖曰:“鼓吹,军乐也。往者公主于司竹举兵以应义旗,亲执金鼓,有克定之勋。周之文母,列于十乱;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何得无鼓吹!”遂特加之,以旌殊绩;仍令所司按谥法“明德有功曰昭”,谥公主为“昭”。
平阳公主的谥号为“昭”。历史上,拥有谥号的公主并不多,而等得到如此高的赞许的,更是绝无仅有。
她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军礼下葬的公主,荣光万丈。
有大臣质疑这样不合礼法,被李渊直接驳回:没有这样的先例,是因为以前没有这样的女人!古往今来,有哪个女人能像她那样?又有哪个女人可与她比肩?她的葬礼岂能没有鼓乐?
05
《新唐书》中写李娘子:“乃申法誓众,禁剽夺,远近咸附,勒兵七万,威振关中。”李渊也赞誉自己的这位女儿是“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
但就是这样一位横扫千军、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公主,却在死后,遭到了极为恶毒的诬蔑与诋毁。
故事发生在李渊起兵之前。当时平阳尚且还是豆蔻年华的少女,一日出门贪玩,彻夜未归。
那时候,农民起义早就遍地,外头的世界乱糟糟的,可怕得很,平阳一介纤纤女流,莫非是被流民给掳走了?家人找了几个月也无果,却在之后的某一天,平阳自己现了身。
她带着一个戏班子回来了,对家人说那戏班的班主是她的救命恩人。
据传,在平阳失踪的那段时间里,她是被流民裹挟着出了城,遭遇匪徒,被卖进了长安城的妓院,沦为娼妓。她在妓院里受尽折磨,直到被同样在青楼里卖艺的戏班班主救出,才一路逃回太原。
长安到太原相隔迢迢,平阳乔装成班主的女儿,一路上走江湖卖艺,学了一身耍刀枪的本领,还学会了走江湖拉人脉的本事,这对她后来组建起义军有很大帮助。
在民间传说里,还绘声绘色地讲道,李唐皇室为了自己的声誉,把“三公主沦为娼妓、带戏班认亲”的故事从《旧唐书》中抹去了。
这自然是无稽之谈。且不论堂堂国公之女是否会被流民绑架,只说长安跟太原隔了六七百公里,乱世之中路途更不好走,哪个人贩子会将人卖这么远?
这样一位奇女子、女英雄,却被市井小人写进无聊戏本,当了坊间笑谈。
身为女子,在古代便是有这样多的为难处。
你能指挥千军万马又如何?你为大唐打下了小半江山又如何?你受黎民百姓敬仰又如何?人们只关心她的父兄是谁、她是否有过不堪往事,而不愿去了解一位巾帼公主身上的荣光与血泪。
唐朝是女强人的时代,有贤后垂范百世,有女皇指点江山,有杨贵妃起舞,有鱼玄机赋诗。大唐盛世,千古风流,注定有荣耀万丈,能彪炳史册,而开启这壮丽诗篇的第一个奇女子,便是这位平阳昭公主,堂堂李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