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古今多少人物,风流最属文人 人生不幸诗家幸 李白:眼高手低世间罕有一“蠢人”(1 / 1)

01

开元六年夏,蜀地连日下暴雨,江水暴涨,淹死沿岸许多村民。

这日,彰明县的县令正带着人巡视河堤,远远看见一具漂浮的尸体。他连忙叫人打捞上来,定睛一看,竟然是一具美貌女尸。那县令是个附庸风雅的人物,见此情景,忍不住赋诗一首:

二八谁家女,漂来依岸芦。

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朱。

话音才落,围观百姓纷纷咋舌:洪水成灾,百姓受苦,县令老爷竟然只关心女尸的朱唇翠眉!什么二八少女倚在芦苇上,风流卖俏吗?太不尊重死者了!县老爷浑然不觉,还在扬扬得意地欣赏自己的打油诗。

这时,人群中有一白衣秀士愤而振声道:

绿发随波散,红颜逐浪无。

何因逢伍相?应是怨秋胡。

县令听了,大呼:好诗!好诗!等他回过味来,才发现是在讽刺自己,气得直跳脚,而那出言讥讽的狂生,早已拂袖而去。

诗中“秋胡”的典故来自《烈女传》,是说有个人刚结婚就出了远门,五年方归,路上调戏良家妇女,到家了才发现那人就是自己老婆秋胡,秋胡愤而投河自尽,后人就用此典故讽刺轻薄好色的男子。

不消说,写诗讽刺县令之人,正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李白。

人人都在阿谀奉承县老爷诗写得好,只有李白敢站出来替死者鸣不平。江湖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连李隆基和杨玉环都敢顶撞,还怕得罪一个九品芝麻官?

02

李白是个疯子。

年轻的时候,他提着把剑满世界乱跑,看谁不爽就捅一刀,然后把“光辉事迹”写进诗里: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那个时候,李白还年轻,看见世间不平事,就忍不住行侠仗义,今天得罪了县太爷,明天得罪了土财主,把西南蜀地有权有势的人物差不多得罪光了。

可是他一点儿也不怕,因为他武功高强,谁也打不过,还因为他才华横溢,坐拥大票粉丝,杜甫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随便写首诗,都能震撼全国。

当大侠的日子过得很威风,但是他一点儿也不开心。他是个读书人,身在江湖,心在庙堂。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这个典故出自《论语》,楚狂接舆高唱:“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李白说,他就是那个楚国的疯子,连孔圣人都敢嘲笑。可在另一首诗里,他却写道:

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

你看我的才华,是不是很像孔子呢?可见他虽然自称狂人,心里却想做圣人。

人如果没有梦想,跟不会翻身的咸鱼有什么区别?史书里讲,李白的理想是“谋事一国”,做一个像苏秦、张仪那样的人,挂不了六国相印,也要有一番大作为。

二十四岁那年,他满怀雄心壮志,拿着手中宝剑离开家乡,闯**江湖。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他去过成都,游过峨眉山,也到过烟花三月的扬州,可在家乡混得如鱼得水的他,出门在外却四处碰壁。

首先,他不是士族出身,所以按着当时的规定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若想当官,就只能走后门。但李白家中世代经商,根本不认识什么达官显贵,怎么办呢?一个天才的想法在他脑中涌现——攀亲戚。

别忘了,李白姓李,和唐朝皇帝一个姓。凭借这个国姓,他到处认亲戚,这个王公是他堂兄,那个贵人是他表姑……攀来攀去,自己也搅浑了,辈分乱得一塌糊涂。据后人考证,如果按照李白自己说的家谱,那唐玄宗应该是他的曾孙子。

不过大诗人的胡话那是一般的胡话吗?所以有人对他的话深信不疑,比如说安陆许家。

许家虽不算世家大族,却出过一个前朝宰相许圉师,算是半个官宦世家。为了实现喝大酒做大官的理想,在婚姻大事上,李白毫无心理障碍地做了倒插门女婿,在老婆娘家住了下来。

可惜,他打错主意了。

许圉师死后,许家早已败落,根本没法在仕途上帮他什么忙,李白只好到处写诗送人,希望能碰到自己的贵人。

他去京城,拜谒了当时的宰相张说,向他献了诗文,希望得到赏识,拜帖却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他去荆州,写了“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样的马屁诗,跟荆州刺史韩朝宗套近乎,却被泼了冷水。

他为了找个工作,甚至跑去拍一位县令夫人的马屁,用“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何得问牵牛”这样的诗来夸赞那个貌丑无盐的中年妇女,成了街头笑柄。

李白流传于世的有上千首诗,其中有七百多首都是写来送人的。但是也不晓得是这些马屁诗不够精辟呢,还是他得罪的人实在太多,总之,撒下去那么多张网却没有捕来一条鱼,这些诗都石沉大海了。

李白一直觉得自己是千里马,但跑遍全国各地都没有遇见自己的伯乐。几年之后,他自己也灰心丧气了,于是乖乖回了老家,过起柴米油盐的小日子。

03

据不完全统计,生命中的考验永远要比生命中的桃花运来得频繁迅速。公元737年,李白的老婆许氏死了。

他开始天天喝大酒,烂醉如泥,一半是妻子死了伤心,一半却是因为解脱。

他已经快四十岁了,一般男人到这个年纪,早就创业成功、家庭美满、走上了人生巅峰,而他呢,却做了十年的倒插门女婿,在老婆娘家吃着软饭,天天喝酒闲逛,一事无成。

他并非毫无志向之人,倒插门也不是真的心安理得。之所以会结这个婚,还不是看上了许家的门楣?

那过世的老婆,是老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时,多少人嘲笑他一个大老爷们做了上门女婿,但他一点儿也不在乎,他从来活得任性潇洒,儒家那一套理论拘不住他,然而这段婚姻却绑缚住了他。“酒稳安陆,蹉跎十年”,他自诩有经天纬地之才,可十年里,除了生下两个奶娃,他啥事也没做成。

难道自己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吗?不!绝不!他把两个孩子扔给亲戚照顾,收拾行装,准备出门。

走,我要去京城!

04

这不是李白第一次来京城长安。

上一回来,他穷愁潦倒,无人赏识,自暴自弃,天天跟长安街里的小混混喝大酒耍酒疯。但是这一回,他遇见一个知己。

贺知章,武则天证圣年间的状元,现任礼部侍郎,人称诗狂。没错,就是写“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那位。

李白摸摸鼻子笑了,他再狂,能有老子狂?一首《蜀道难》从笔端倾泻而出: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西山紫极宫中,贺知章睁大了眼睛看着眼前的诗人。《唐摭言》载:“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贺知章在当时的文坛还是很有地位的,此话一出,《蜀道难》立刻在长安的大街小巷间流传开来,李白“谪仙人”的名号也叫响了。

不久,在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联合举荐下,当今圣上唐玄宗李隆基读到了李白的诗。皇帝也是个附风庸雅之人,大手一挥,宣李白觐见。

李白高兴坏了,赶紧沐浴焚香,为了防止自己紧张怯场,还不忘灌两口酒。

就是这两口酒坏了事儿,他干了一桩轰动京城、至今还被热议的大事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别看李白平时狂傲的样子,好像天底下就他一个聪明人,其实这么多年他只长了年纪,情商一点儿也没长,丝毫不懂人情世故。

进了皇宫后,酒劲上来,皇帝让他写诗,他二郎腿一跷,来呀,给爷脱靴子!磨墨!

小太监上来伺候,他还不干,硬要高力士来脱鞋,杨贵妃给他捧砚台。

高力士是太监大总管,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朝中一品大员碰见他,也只有阿谀奉承的份儿,杨贵妃更是被皇帝捧在心尖上的女人,李白却将他们当成了酒楼里倒茶的店小二、勾栏中弹琵琶的卖唱女。

唐玄宗脸上笑嘻嘻,心里怒火生。行,你是大名士大网红,你名满天下粉丝千千万,朕不跟你计较,等你写完这首诗,朕就让你滚蛋!

李白不知道唐玄宗心里的这番计较,他写诗向来不含糊,大笔一挥,就是三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开篇第一句,就流芳千古。“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末尾一句,顺便把君王的马屁也拍了进去。

李白写诗送人写了几十年,按理说早该熟悉套路了。可是如果李白拍马屁的本事真的这么强,他也不会这么多年到处奔波却换不来一官半职。

写诗的时候,李白又犯了老毛病——太爱说实话。他在这组词的第二首里,写了一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直接把杨玉环比作了赵飞燕。

赵飞燕何人?大名鼎鼎的一代妖后,和妹妹赵合德两人秽乱宫闱,不仅害得皇嗣死绝,还害得汉成帝死在了赵合德**。李白将杨贵妃比作赵飞燕,那李隆基是谁?汉成帝吗?

这一句诗同时骂了贵妃与皇帝,李隆基没把他当场拉出午门斩首已经很仁慈了。幸好,为了显示朝廷礼贤下士,皇帝忍着没有把李白咔嚓掉,而是给了他一坨金子,让他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这就是史书上所谓的“赐金放还”。

李白一看,皇帝也不赏识自己,扭头就走,还放歌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玄宗望着李白的背影,却跟高力士说:别看别人说他像神仙,其实登不得大雅之堂,这个人就是个得了意会忘形的小人。

(李)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遽为脱之。及出,(皇上)上指白谓力士曰:“此人固穷相。”(《酉阳杂俎》)

05

我们都以为李白是个天才,其实他很蠢,不仅蠢在瞎得罪人、乱拍马屁,还蠢在政治觉悟低下。

杜甫一生给他写了很多很多首诗,其中一首说: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意思是说,人人都想杀李白,只有杜甫爱其才。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李白后来犯了个“政治不正确”的大错,活生生让自己成了反贼。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跑到了永王李璘的阵营中,尽心尽力地为其摇旗呐喊,写下了长长的组诗《永王东巡歌》。

当时长安沦陷,唐玄宗仓皇往四川跑,太子李亨在大后方组织人手抵抗叛军,后来即位于灵武。而永王李璘坐镇南京,借此机会力量迅速壮大。当时长江以北正打得不可开交,长江以南仍然太平富庶,所以永王就想趁此机会割据江南,南北分治,就像当年的东晋一样。

其实只要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看得出来永王这种不想着驱除反贼,先往东占据地盘的做法愚不可及,所以天下名士应者寥寥。

只有李白举双手赞成,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他自比谢安,要在谈笑间平定安史之乱。今天看这组诗,我们顶多觉得李白又说大话了,可在当时,这些诗就显得非常大逆不道。

谢安在打赢淝水之战后,收复了中原故土吗?并没有,他只是保全了东晋王朝。李白引用这种典故,不摆明了为国家分裂、政权割据摇旗呐喊吗?

他那个时候已经年过花甲,住在永王李璘的幕府,以为自己是即将出山的诸葛亮,要出门去一统天下。一想到这里他就心潮澎湃,写诗“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说明自己跟隐居的陶渊明不一样,陶渊明是个龌龊避世的人,而他心系天下。

李白的另一项“政治不正确”,是入永王幕府前,在溧阳和张旭一起喝大酒吹牛,写了一首《猛虎行》。诗里写安史之乱爆发,北方打仗打得很凶:“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还把自己比作韩信、张良,说国家的存亡以后就靠自己了:“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这诗属于酒后吹牛,李白写得爽了,却触了唐室的逆鳞!

典故引用得很押韵,可是把这场战争比作楚汉之争?官军和叛军打仗,怎么能是楚汉之争呢?谁是楚,谁是汉?谁做了流氓刘邦,谁成了悲摧项羽?简直大逆不道!

所以后来叛乱平定,永王被杀,朝廷清算前账,李白顺理成章地成了“乱臣贼子”,被流放夜郎。

流放的路上,李白还不忘写诗,给王昌龄寄去了一首“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可了不得,吓得王昌龄差点晕过去:李太白啊李太白,我跟你关系没那么好吧?你个乱臣贼子没事给我写啥诗!大家伙都想杀了你,你别跟我攀关系!

06

杜甫写那首“人人都想杀李白”的诗时,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杜甫把李白这个人看得比李白自己还透彻,他知道,李白的“狂”是“佯狂”,但李白的“傻”是真傻。

现在我们总以为自己很了解李白,上至鹤发垂髫老人,下至三岁黄口小儿,都能说上两句李白的诗,知道几个他的故事。小时候背唐诗,最先背的一首就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然而事实上,我们可能一点儿也不了解李白。我们连他家乡在哪里都不确定,有人说他是四川人,有人说他是甘肃人,有人说他是西域人,还有人说他是外星人……从他出生到二十四五岁的那段生平,史书上是完全的空白,因此,我们也不知道他的家庭出身如何,是胡人还是汉人,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化熏染才孕育出了这样的世间大才。

不过可以肯定,李白读过很多很多的书,对于古人的那些典故,他信手拈来,是真的“袖有匕首剑,怀中茂林书”。但他虽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却依然活在书里,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对于在他面前发生的鲜血淋漓的现实,他都十分淡漠。

我们每每谈起李白,都说他最幸运是生在大唐鼎盛之时,那时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只有这样的时代土壤才能培养出一个飘逸绝尘的“谪仙人”,叫他用最狂放的文字写诗,用最不羁的灵魂周游世界。

可事实上,李白的诗篇里却甚少有赞颂大唐盛世的,反倒是有无数首《蜀道难》《早发白帝城》。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李白本身并没有过多地享受到大唐盛世的光芒。

他不是盛世里的幸运儿。

对于盛唐,李白是充满怨气的,他说:“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盛世再繁华,却无他施展才华之所。

若在乱世,寒微者能凭借真本事上位,这样的机会很多,可在盛世,机会早就被世家大族堵住了。所以遇见安史之乱,天下动**,人民哀哭,他却兴奋异常,踌躇满志。即使最后被当作乱臣贼子,晚年过得相当悲惨,不得不去投奔远方表叔李阳冰,最后饮酒过度醉死宣城,他也从不后悔。

一直以来,我们都误会他是一个很浪漫的人,或者说误会他是一个潇洒疏阔、放浪形骸之人,毕竟他自己写过“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确实很浪漫很天真,觉得这个世界只要有才华就能实现理想。但他也很愚蠢,觉得拍两句马屁就能得到重用,却又不懂得官场里那些弯弯绕,常常马屁拍到马腿上,叫马尥了蹶子。

贺知章第一次看见李白,就说他是“谪仙人”,除了有对他风神俊朗外貌的恭维,恐怕也是在说他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他至死都没明白这个社会,到处说错话,做错事,惹人讨厌,最后人人都想杀了他。

写《大唐李白》的张大春这样概括李白:

一个街头艺人,一个酒馆狂生,一个以他那样的阶级不该拥有的写作能力而闻名遐迩的道者,一个曾经那样接近过权力核心而仍只被以“倡优之徒”对待的浪子,以及——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一个国人皆曰可杀的叛国者。

几十年过去了,大唐盛世变成了安史乱世,人心早已不古,只有李白还守着年少时的那份天真。

这份天真对李白来说是不幸,他一生的抑郁不得志都来源于此,但对后人来说却是幸运的,因为它让我们得以看见一个“诗仙”李白。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圆滑世故的李林甫,却再没有出现一个有赤子之心的李白。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