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个正式使用游击战战术的军事家,被誉为“游击战始祖”。有人说,他的军事谋略与指挥才能与同时代的韩信相比虽然略逊一筹,他的功绩却并不比韩信逊色。
然而,这个刘邦手下最得力、功劳最大的将领之一,结局却异常悲惨。当他因病无法亲自带兵执行刘邦的命令时,就被人诬告谋反,最终被剁成肉酱分给诸侯尝鲜。
01
出生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的彭越本来与江苏人刘邦没什么交集,也没有大丈夫就要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如果非要说,他的理想不过是能过上丰衣足食的小日子。
不过在秦末,要过上这样的日子,靠老老实实劳动恐怕做不到,所以他选择了一条“捷径”——做强盗。
当然了,他也有正当职业。他的正当职业是打鱼,做强盗应该算是兼职。
虽然他本人没有远大理想,但是和他一起做兼职的小兄弟有。小兄弟对他说:现在不少有本事的人都起来造反了,咱们也反吧,大哥你领头,带着咱们干!
彭越说造啥子反,有那个闲心,还不如多打点鱼,把生活搞好比什么都强。
小兄弟们再三鼓动彭越带他们造反,彭越不胜其烦,就找了个理由,说现在两条龙刚开始搏斗,咱们还是等一下,看看情况再说,这才把他们打发走。
彭越所谓的两条龙,是指揭竿而起的陈胜和项羽的叔叔项梁。
一年后,那些小兄弟又来纠缠,请他做他们的头儿,带领他们造反。这次彭越干脆直接拒绝:我不想和你们一起干!可是最后他实在拗不过,还是勉强答应了。
那时候,他身边聚集起来的小兄弟已经有一百多人,彭越觉得要管好这么多人,必须先立个规矩。
他跟他们说,明天太阳出来就集合,谁也不许迟到,迟到者杀头。
小兄弟们嘻嘻哈哈地答应了。他们平时散漫惯了,还以为彭越是开玩笑呢,便没把这个当回事。到了第二天,迟到者竟有十多人,一个最不像话的,直到中午才姗姗而来。
要杀这么多人,彭越做不到,但要他自食其言,他更做不到,那就机动灵活一点儿,把最后来的那个杀掉就行了。
可是彭越的让步,还是让人觉得可笑——迟到就杀头,这是什么事儿啊?所以当彭越命令手下执行时,那人吃了豹子胆不干,其他人则笑着说何必当真,今后不迟到就行了。
彭越不听他们啰唆,亲自动手把最后来的那个人杀掉了。
从此以后,那些人怕他怕得要死,他说东他们不敢往西,他说坐下他们不敢站着。
02
杀人立威后,彭越正式拉起了队伍,又逐渐收罗了一些散兵游勇,队伍很快发展到一千多人。
虽然彭越的队伍占了不少土地,但他似乎并未打算自立为王。也许在他看来,他不适合自己当老板,更适合给人打工。
他看中的老板是刘邦。
那时的刘邦正带领军队攻打昌邑,彭越带上自己的人马去帮忙。但是直到公元前205年春天,彭越才正式归附汉王刘邦,那时他的队伍已经发展到三万多人。
彭越为刘邦收复了十多座魏地城池,刘邦便直接任命他为魏国国相,并让他独揽兵权。
刘邦当时的主要对手是楚王项羽,而彭越对刘邦的主要贡献,也是在楚汉相争之时。在这期间,彭越采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等许多游击战术,率部在楚军后方大搞偷袭,经常使项羽的粮食得不到补给,搞得项羽顾得了东顾不了西,陷于两面作战的窘境,不得不多次回兵救援。项羽的楚军被最大限度地牵制了,前线汉军被楚军歼灭的概率大大减少。
后人把彭越的这种游击战做法总结为兵法计谋的一种,称之“彭越挠楚”:分兵多路,一部分兵力从不同方向对敌人进行佯攻袭扰,牵制敌人,使其首尾不能相救,另一部分兵力绕道对其他目标进行实攻。
如果说,刘邦的最后胜利是因为他用“三条腿”走路的话,那么彭越在后方大搞游击战这条“腿”,无论如何也要算其中重要的一条(另两条是刘邦的正面防御和韩信的千里包抄)。凭借“三条腿”走到垓下,刘邦走进了阳光灿烂的春天,项羽却到了万劫不复的末日。在这里,彭越助刘邦一举干掉了疲惫不堪的楚军,将最后的胜利果实收入囊中。
刘邦的功劳簿上,彭越的名字相当耀眼。当年春天,彭越被刘邦封为梁王,建都定陶(今山东定陶)。
03
登上梁王宝座是彭越的人生顶点,对此他已知足,因为“小富即安”本来就是他的人生理想。然而,小心谨慎了大半辈子的彭越,却在这之后一不留神把刘邦惹着了。
祸起于一头“巨大的野猪”。
当时,有一个阳夏侯名叫陈豨(豨:巨大的野猪),在投降了匈奴的韩王信的鼓动下起兵造反。刘邦御驾亲征,同时命令各诸侯王跟他一起去“打野猪”,可是最后理他的居然只有他的儿子齐王刘肥和齐相曹参,其他诸侯王全都装聋作哑,拒绝听令。
堂堂皇帝的命令都没人听,可想而知刘邦的心理阴影该有多大!他铲除异姓王的心理动因,也许就是那时候产生的。
其他诸侯王为什么不听刘邦号令,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有两个原因导致彭越未能听命出兵:一是年纪大了,二是正在生病(有人说他是装病,不过这不大可能,因为不符合他的性格)。
彭越确实并非不听号令。接到命令的第一时间,他就派出部将领兵去邯郸与刘邦会师,可是这不但未能让刘邦消气,反而成了火上浇油。一回到洛阳,刘邦就派人去梁国追责。
刘邦如此对待唯一一个理他的诸侯王,实在有点欺软怕硬的意思。
刘邦的做法,连彭越的部将扈辄都看不下去了,他坚决反对彭越到洛阳去谢罪——打仗的时候要你去你说你病了,现在不叫你去你偏要去,如果是我,我也会认为当初你是装病,这是欺君之罪啊,我的领导!你到洛阳不是自投罗网吗?淮阴侯韩信就是前车之鉴啊!
受到刘邦使臣的责备,彭越本来就不知如何是好,扈辄这番话更是让他慌了手脚。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扈辄咬牙切齿地说,如今要想自保,唯一的办法是趁机反了,先发制人进攻洛阳,打他个措手不及,说不定领导您也能弄个皇帝当当。
大胆!彭越一声大喝,我是断然不会那样做的,这种话不许再说!
他不想造反,又想不出对付刘邦的好办法,只好继续称病。
就在他消极地等待命运的安排时,万万没想到国内出了叛徒。扈辄鼓动彭越造反的事不知怎么被梁国太仆知道了,他连夜逃到洛阳向刘邦告密。
这时的刘邦反倒冷静了,听了举报不但没有勃然大怒,反而派了一个使团去“慰问”彭越。
彭越一听皇上对他这么好,自己生了点小病就派这么多人来探望,这是要把人感动死,哪里还会怀疑其中有诈呢?
“慰问团”一到梁国,就把毫无防备的彭越抓了起来,送到洛阳受审。
04
审来审去毫无结果,或者说毫无刘邦想要的结果,因为怎么也找不到彭越造反的证据。但不定罪也不行,否则就白费了这么大力气,那就定个“反形已具”罪吧。
啥意思?就是当初扈辄鼓动你造反,你虽然没有造反,但是也没把扈辄杀了,这就叫“反形已具”。即使没有实际的造反行动,仅仅是“反形已具”,也是大罪,也是最高领导无法容忍的。
不过这时候的刘邦好歹还没有忘记彭越的巨大功绩,再加上彭越确实年纪大了,就饶了他一命,仅将他废为庶人,让他到四川青衣县“养老”去了。
位于今四川名山县北部的青衣县(如今已不存在)青山绿水,气候宜人,虽然是个尚未开发的蛮荒之地,但到那里去“养老”也很不错,说不定比当诸侯王还能多活几年呢。
可是偏偏彭越在被押往流放地途中遇到了个“贵人”。
他是在郑县(在今陕西省渭南市)遇到“贵人”吕后的,那时吕后正从长安前往洛阳。鉴于他们有叔嫂情分,不是外人,彭越见了吕后就像孩子见了娘,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心中的委屈一股脑全说了出来,然后表示自己已经是老得黄土埋到脖子的人了,这辈子也没别的奢望,只希望能够把这把老骨头埋在家乡。
吕后说,兄弟你放心,这事儿包在我身上。然后就把彭越带回了洛阳。
吕后的举动,把刘邦惊得目瞪口呆。这女人胆子也太大了,当初滥用私刑先斩后奏杀了韩信,如今又擅自带回了朝廷要犯,眼里哪还有王法,到底朕是皇上还是她是皇上?
吕后说你先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听了老婆的话,刘邦这才觉得这个女人把彭越带回来并非头脑发热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吕后的话是这样的:彭越这个人不简单啊,能够从一个强盗混成诸侯王,说明他有过人的本事,号召力惊人。你把他流放到四川去,不是养虎为患,放虎归山吗?日后他若是得到机会,再召集起一队人东山再起,你说你怎么应付?我为什么把他带回来,你这下明白了吧?
明白倒是明白了,可是作为一个皇帝,也不能不讲信用啊,说好了只是流放他,现在又弄回来杀掉,实在让人有点不好意思。吕后说,金口玉言,你的话当然不能不算数,这事儿就交给我吧。
吕后的办法毫无新意,无非又是诬陷谋反那一套。她收买了随彭越一同被流放四川的一个舍人,授意他告发彭越回到洛阳后又号召家人造反。
再次被捕入狱的彭越百口莫辩,加上审理此案的新任廷尉王恬开猜透了吕后的心思,不由分说判了他死罪,诛三族。
这一回刘邦可没那么心慈手软了,彭越被砍了头还不放过他,下令不准任何人替他收尸,否则同罪。
但比起吕后那个蛇蝎女人的狠来,刘邦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她居然下令把彭越的尸体剁成肉酱,然后煮成肉汤分给各路诸侯王品尝。
喝着彭越汤,不知诸侯王们品尝到的是什么滋味,心里又在想些什么?
也许他们在想: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说不定下一个就是我。所以啊,该吃吃,该喝喝吧。
彭越死得不仅无辜,而且对不起他的英武。韩信死时好歹是中央政府各路诸侯一起串了个场,这排场对得起他国士无双的身份,可梁王彭越被人直接从自己的地盘上带走时,话都不敢多说一句,实在是可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