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的战役,让李怀光看到了机会。当时,他命令大军起程,向奉天方向慢慢移动。建中四年(783)十一月二十日,李怀光在澧泉(今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大败敌军,直接驻屯在朱泚的大后方。正面战场落败,又被敌人包抄后路,朱泚只能含恨下令,撤回到长安城。至于接下来的命运,已经不是朱泚自己能掌握的了。
劫后余生的喜悦感,充满了整个奉天城。群臣纷纷上表祝贺,不过汴滑行营兵马使贾隐林却上了一道奏疏:“陛下性情太急躁,不能包容万物。如果不将这脾气改一改,虽然朱泚败亡,但忧患仍然不能止息。”
言外之意,长安沦陷,君臣出逃,究竟由谁来背锅?客观地说,李适肯定有责任,可朝臣没资格处罚他,必须找出几只替罪羊。关于这一点,朝臣们心知肚明,只不过有人沉默不语,有人把话挑明了,比如陈兵澧泉的李怀光。
当时,有人告诉李怀光,如果三天之内没人救援的话,奉天城必破无疑。言外之意,李怀光是李适的救命恩人。有了这个功劳,李怀光开始飘飘然了,他逢人便夸自己有多么厉害,还放出话来,皇帝肯定会搞个特殊礼节来接待自己。不仅如此,李怀光还对身边的人说,天下的祸乱都是卢杞、赵赞、白志贞这些人造成的,如果他见到李适,一定会奏请杀了他们。
李怀光口出狂言,媒体界便跟风制造谣言。比如,李怀光骂宰相卢杞不学无术,喜欢语不惊人死不休;白志贞假借募兵之名大肆敛财,贪污受贿;京兆尹赵赞赏赐不公,情商太低,激起泾原士兵的哗变。至于李怀光,乃国之柱石!
对卢杞来说,李怀光就是来索命的,他无法坐视不理。某一天,卢杞伪装出忧国忧民的姿态,对李适说道:“陛下,李怀光真是朝廷栋梁啊,敌人听到他的名气,纷纷吓破了胆。如果让他乘胜攻取长安,可以一锤定音。如果让他来奉天城面圣,赏赐和设宴就得拖延好几天,这样岂不是给了敌人机会?”
这样的谏言,李适无法拒绝。很快,圣旨便下达给李怀光,让他和李建徽、李晟、杨惠元等人一起攻取长安。从战略上来说,李适的决策没有问题,可从人情世故来说,李适犯了大错。想想看,李怀光驱驰千里,奔赴国难,拯救了李唐社稷,正盼着朝廷给他戴朵大红花,却等来了李适的冷漠和猜疑。换作常人,恐怕都无法接受这样的局面,更何况已经吹牛在先的李怀光。
面对圣旨,李怀光感叹道:“我受奸臣排挤,以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从此时开始,那个赤诚为国的李怀光消失了,一个满腹怨言,打算用毕生精力找李适晦气的李怀光横空出世。李怀光把圣旨扔在一旁,带着随从来到鲁店(今陕西省乾县东南),休整了两日,随后向东行军,就是不提攻打长安的事情。
李适:“你想闹啥?”
李怀光:“不想打仗。”
李适:“说实话。”
李怀光:“卢杞、白志贞、赵赞,他们不是好东西。”
李适:“你想怎么样。”
李怀光:“看你的诚意。”
当时,李怀光按兵不动,接连给李适写了几封奏疏,要求李适处罚卢杞,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建中四年(783)十二月,李适被迫下诏,将卢杞贬为新州(今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司马,白志贞贬为恩州(今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司马,赵赞贬为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司马。交易条件便是,李怀光夺回长安。
俗话说得好,得不到的永远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李怀光看到李适示弱,又上了一道奏折,要求处死宦官翟文秀。翟文秀是李适的御用监军,巡视朔方的时候和李怀光发生过冲突。这一次,翟文秀理所当然成了炮灰。
古往今来,敢和皇帝老儿谈条件的臣子不胜其数,能有好下场的,要么谈得公平无私,皇帝无话可说;要么皇族即将被灭,臣子可以取而代之。如今,李唐皇族还没到生死存亡的地步,李适的拥护者也不在少数,可李怀光背信弃义,公报私仇的行为,确实有点膨胀。
长安战场迟迟打不开局面,李适将目光转向了河北。
官军撤回长安后,只有李抱真留守在河北。为了不让自己被包饺子,李抱真从魏州退到了临洺县。这样一来,官军积累的战略优势**然无存,这也让田悦等节度使跃跃欲试。
河北战场的智慧博弈,正式拉开帷幕。
田悦:“王武俊,要不你去找找李抱真的晦气?”
面对田悦的**,王武俊不置可否。
第二个上门的是李抱真的使者贾林,此人说话很有水平:“谁都知道,临洺城易守难攻,田悦让你打临洺,根本没安好心。如果拿下临洺城,城池不在你的防区,只能交给田悦打理。可如果打输了,那就是白白损兵折将,还不如集中兵力,拿下你日思夜想的易、定、沧、赵四州。”
所谓联盟,只是合伙分赃的合法外衣,可如果自己捞不到好处,谁也不愿意做费力不讨好的事。王武俊不傻,他可不想为他人做嫁衣。
就在此时,朱泚在长安称帝,他给弟弟朱滔写信,要封他为皇太弟,让他尽快带兵南下,拿下洛阳,控制中原的局势。出发之前,朱滔发现幽州附近游**着一支回纥军队,大约三千多人。这支军队是王武俊请来的友军,专门负责抢劫李怀光的粮道,朱滔主动示好:“俺哥哥在长安做了皇帝,李适被赶出长安,如果你们和俺一起拿下洛阳,到时候城中的美女、金银珠宝,统统都归你们。”
为了拉拢回纥兄弟,朱滔临时起意,纳了一位回纥女子为妾。说白了,回纥军队只在乎实际利益,只要有钱拿,跟谁干都可以。不过,朱滔和回纥结盟,让李抱真感到莫名的压力,为了瓦解敌军,贾林临危受命,再次给王武俊洗脑。
贾林:“王大人,朱滔做人真不讲究啊。”
王武俊:“兄弟何出此言?”
贾林:“如果朱滔在河北称王,和您做兄弟,尚且可以共享富贵。可现在他还能履行昔日的诺言吗?”
王武俊:“为何不能?”
贾林:“朱滔做了皇太弟,又和回纥相互勾结,野心不可谓不大。他不只想做暨王,还想做天下共主。到时候,您就是他皇图霸业的绊脚石而已。”
有时候,身在局中可能看不清事实,但经过局外人的点拨,往往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王武俊此刻就是这般。
贾林觉得有戏,决定放出大招:“朱滔虽然是盟主,可时常看不起你们这帮兄弟。王将军英姿勃发,又擅长作战,岂是朱滔能比的。昔日,您手刃叛臣李惟岳,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只不过朝廷处置不当,才造成许多误会。”
王武俊来了兴趣,问道:“你有什么好建议?”
贾林:“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对您敬仰已久,不如与他合作,拿下朱滔。如果犹豫不决,被别人抢先,悔之晚矣啊。功名就在眼前,就看您怎么抉择了。”
王武俊:“对于享有二百年国祚的天子,我都不能给他做臣属,又怎能给朱滔这种乡下穷小子做臣属呢。”
就这样,王武俊倒向了朝廷的怀抱。不过,为了稳住朱滔,王武俊还是派使者给他祝贺,希望他能早日登基称帝。建中四年(783)十二月,李适派遣使者前来河北,宣布赦免田悦、王武俊、李纳的谋反之罪。
面对朝廷的示好,王武俊自然是求之不得,可田悦和李纳却陷入迷茫和纠结之中。他们不想背叛同盟的理由有很多,比如李适眼下示好,却有可能秋后算账;结了同盟,尚且可以称霸一方,如果背叛,就会受到朱滔的打击;在此之前,田悦受到朝廷的打击,是朱滔出兵救了他,这就是联盟的好处。问题是,如果不背叛同盟,朱家兄弟肯定会坐大,到时候照样是一枚配角。
中国有句古话叫不患寡而患不均,堪称人性在利益分配上最本质的写照。田悦犹豫的时候,朱滔的虎牙将军王郅来到魏博,扬言朱滔已经联合回纥大军,希望田悦也能出兵。
田悦纳闷了,他为啥要出兵,就因为朱滔是大哥?为了照顾朱滔的情绪,田悦答应出兵,但是出兵多少,什么时候出兵,怎么出兵,需要再商议一下。如果朱滔有足够的社交直觉,应该能明白田悦的意思,可他情急之下,再次派了使者前来催促,这样一来,田悦就必须在跟随和反叛中做出抉择。
当晚,田悦召集幕僚开会。
田悦的幕僚许士则说:“朱滔此人奸诈狡猾,丧心病狂。过去侍奉李怀仙的时候,本来是担任小小的牙将,却和他的哥哥朱泚投靠朱希彩,杀了李怀仙。朱希彩宠信二人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就在此时朱滔又和判官李子瑗谋杀了朱希彩拥立他的哥哥朱泚。没想到的是,朱滔居然连哥哥也不放过,趁他到长安的时候夺了他的兵权,致使他的哥哥朱泚在长安城做了皇帝的人质。就这样一个腹黑之人,连亲兄弟都可以出卖,更别说咱们这些盟友了!”
田悦:“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当如何?”
首席谋士许士则:“眼下,朱滔联合回纥大军,势力太大,兵锋正盛。如果前去迎接他,朱滔可能会将您生擒,然后顺势兼并魏博的兵马,南渡黄河,与关中呼应。为大王着想,您不如佯装答应,到时候以其他理由再推托,只派遣将领跟他一起随行,这样既可以避免灭顶之灾,也可以保全您的名声。”
第二天,王武俊的使者也赶到魏博:“如今,李适需要河北稳定,所以才给我们立功的机会。如果跟着朱滔,大家都是死路一条。俺已经和李抱真结盟,到时候找到朱滔的软肋,给予致命一击,继续做大唐的节度使,岂不是更好?”
田悦本来在犹豫,听说王武俊已经投降,便跟着倒向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