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惨败灵宝之战:主帅哥舒翰一肚子委屈(1 / 1)

河北战场的失利成为安禄山心头挥之不去的阴云,主力部队被牵制在河北,朔方、河西、陇右等地的援军逐渐向长安靠拢,进攻潼关更是遥遥无期,安禄山能想到的唯一下场便是兵败被杀,遗臭万年。

这些都是谁造成的?自己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历史证明,大多数领导发怒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责怪属下,很少会有人反思自己的问题。这不,安禄山紧张了、惶恐了,有点后悔起兵造反了,于是将中书侍郎高尚与严庄叫到跟前痛骂道:“你们俩都干了啥好事!这些年力劝我起兵造反,信誓旦旦地说一定会成功,可现在倒好,大军被阻挡在潼关之下,北归的路也被截断,我们占领的只有汴州、郑州等几个州县,还有什么胜算?”

两人一脸苦瓜相,不知道如何安抚。

安禄山:“滚,快给我滚,别再让我看到你们。”

高尚和严庄听闻此言,心中忧惧万分,唯恐安禄山会将他们送给朝廷。

此时,田乾真(小名阿浩,安禄山的亲信)从潼关回来,对安禄山说道:“陛下!自古以来,凡是成就大业的帝王,谁没有几场胜败,谁又能一举成功呢!如今,官军虽然人多势众,却都是乌合之众,根本不是我们蓟北精兵强将的对手,您不需要担忧。高尚和严庄是跟随您多年的功臣元勋,陛下就这样将他们抛弃,必定会让将士寒心,到时候陛下的处境就会更危险了。”

安禄山是个政治家,懂得权衡利弊,听了田乾真的话,脸色瞬间转晴:“阿浩啊,还是你能体谅朕的心事,朕这就向他们赔礼道歉。”

不得不说,安禄山还真是个能屈能伸的枭雄,他不仅为高尚和严庄摆了赔罪的宴席,殷勤劝酒,甚至还下场表演了一段舞蹈。

晚宴结束后,安禄山正色道:“兄弟们,长安咱们就别想了,朕决定弃守洛阳,率领大军返回范阳,再择机行事。”

安禄山已经陷入绝境,安史之乱本应该就这样落幕了。可有趣的是,就在安禄山收拾行装,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得晕头转向。

长安传来消息:唐军内部爆发权力斗争,以杨国忠为首的贵族势力和以哥舒翰为首的军阀势力斗得你死我活,李隆基在不察之下,将潼关拱手送出。

潼关,关中的东大门,洛阳前往长安的必经之路。东有禁谷,西临华山,南有秦岭,北依渭水和洛水,可谓山连山,峰连峰,山高路狭,地势险绝,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当时,潼关守将正是哥舒翰,而潼关背后又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安禄山要想从此通过,可谓难比登天。

然而,决定历史走向的,永远是那些不起眼的细节。

天宝十四年(755)二月,哥舒翰到长安汇报工作,可半道上贪杯,再加上受凉中风,以至于昏迷了很长一段时间,醒来之后发现,自己的下半身不那么听使唤了。

一代名将,带着自己的光环功成身退,寻一处别院,每日风花雪月,儿孙绕膝,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可就在此时,安史之乱爆发,前线没有主帅,李隆基决定起用哥舒翰。问题是,哥舒翰真的不想接这个差使,可李隆基不依不饶,又是放权,又是升官,最后竟然封他做了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节度使虽然手握重兵,可毕竟是地方将领,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是一个政治级别。哥舒翰也在思考,是继续保持退休状态,将皇帝晾在一边,还是重出江湖干点惊天动地的大事呢?权衡之后,哥舒翰还是决定找点事儿干。

出山之后,哥舒翰没有准备打仗,而是玩起了文人的游戏:政治斗争。第一个目标就是安思顺,也就是安禄山的族弟。不久之前,有人举报安思顺和安禄山暗中勾结,可李隆基和杨国忠力保安思顺,非但没有治罪,还通令嘉奖了一番。

众所周知,哥舒翰和安禄山是死敌,对付安禄山是哥舒翰的人生乐趣。当时,哥舒翰派人伪造了一封安禄山写给安思顺的信,并假装在潼关抓住送信的人,随后送到长安,这样一来,不就坐实了安思顺通敌的罪名吗?

哥舒翰表明了态度:此人罪在通敌,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李隆基和杨国忠都蒙了,谁不知道你和安禄山的恩怨啊,借着国难铲除政治对手,这招也太绝了吧。然而,哥舒翰手握重兵,镇守潼关,是目前最合适的大军统帅,不卖他一个面子,大家都下不了台啊,于是,李隆基妥协了:处斩安思顺和他的弟弟安元贞,家人悉数流放到岭南。

哥舒翰刚刚上任,就想着拥兵自重,还强势戗杀皇帝和首席宰相要保的人,性质有多么恶劣?李隆基或许能忍,但杨国忠却从中嗅到了一丝危机,毕竟安禄山起兵是打着诛杀他的旗号,如果让哥舒翰掌权,难保不把他送给安禄山啊。

杨国忠找到李隆基:“陛下,哥舒翰狼子野心,恐怕靠不住啊。一来,他杀了您要保的人,这是不给陛下面子,是大不敬!二来,任命他为元帅,就意味着将大唐的国运交给他,将陛下的身家性命交给了他,咱能控制得住吗?”

李隆基深表赞同:“那你说,咱们应该怎么办?”

杨国忠:“为今之计,只有再扶持一支军事力量。长安城除了禁卫军之外,都是些商人和百姓,对咱们没太大用,臣建议将那些饲养马匹、鹰犬虎豹的军士组成一支军队,一来可以支援前线,二来可以自保。”

李隆基:“好,你即可去办理此事!”

有了李隆基的首肯,杨国忠立马召集了三千名皇家饲养员,一万多名长安百姓,随后交给亲信杜乾运统领,大军驻扎在长安城东的灞上。

哥舒翰郁闷了,既然招募了军队,干吗不送到前线,非得放在潼关守军的后面,这哪里是防备安禄山,分明是在防备他哥舒翰嘛。哥舒翰非常强势:陛下,臣既然是天下兵马副元帅,就有权统领长安附近的军队,您必须把驻扎在灞上的军队交给我指挥,否则就另请高明吧。

李隆基十分为难。拒绝吧,哥舒翰心里不舒服,潼关就岌岌可危;顺从吧,哥舒翰会越来越嚣张,以后还怎么钳制他?为了不让局势进一步恶化,李隆基再一次妥协了,却同时也给哥舒翰挖了个坑,准备随时埋葬他。

至德元年(756)六月初一,哥舒翰请杜乾运到潼关议事,随后找了个理由,公然将他诛杀,消息传到长安,杨国忠坐立不安。在他看来,不管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他的下场都不会太好,于是加紧在长安城活动。数天后,有人向李隆基进言,说安禄山的大将崔乾佑驻守在陕州,兵力不足四千,而且都是老弱病残,朝廷应该组织一波进攻,打出点士气。

李隆基立马给哥舒翰下了一道旨意:爱卿啊,如今安禄山的败局已定,朕听说他的手下崔乾佑带着一帮老人驻守在陕州,你可以率领兄弟们将他拿下,一来缓解长安和潼关的压力,二来伺机夺取洛阳嘛。

斗争归斗争,可哥舒翰的军事素养还是有的,直觉告诉他,这是安禄山的诱敌之计。于是,哥舒翰回了一道奏折:陛下!这肯定是安禄山故意示弱,引诱我们出兵。叛军远道而来,利在速战速决,而我们的优势在于防守。如今,前线局势正在发生变化,只要咱们再等等,就可以不战而胜,何必着急出兵。更何况,各地征调的兵力都还没有到位,还是再等一段时间吧。

很遗憾,李隆基不想等了,或者说,李隆基不想被哥舒翰继续威胁。你不是很威风吗,敢逼着皇帝向你妥协,如今面对圣旨,你究竟是服从还是拒绝?

李隆基在圣旨后面加了一句:旨到即行,不可迁延。

哥舒翰十分为难,他虽然桀骜不驯,却并不想造反。

至德元年(756)六月初四,哥舒翰率领大军东出潼关。

至德元年(756)六月初七,哥舒翰和崔乾佑在灵宝县相遇。当时,崔乾佑的大军驻守在长达七十里的狭长道路上,北边是奔流而下的黄河,南边是绵延不绝的群山峻岭,换句话说,崔乾佑给自己找了个寻死的“风水宝地”。

探子回报军情的时候,哥舒翰死活不相信,四千人的部队,连营七十余里,而且还是在狭长的道路上,这是什么概念?于是,哥舒翰亲自乘船沿着黄河走了一趟,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崔乾佑在给自己挖坑,那唐军就负责埋他。

至德元年(756)六月初八,哥舒翰传令:准备和叛军交战。由王思礼率领五万精兵率先冲锋,庞忠率领十万大军殿后,哥舒翰亲率三万将士坐镇指挥。

据史料记载,两军对阵的时候,唐军旌旗蔽天,鼓声阵阵,五万将士严阵以待,而叛军人数不到一万,走路的时候三五成群,稀稀拉拉,和街上的地痞流氓一样。官军的队伍里立马传来了肆无忌惮的笑声,将士们很久都没打过胜仗了,如今碰到一群“死人”,个个都想多砍几个叛军脑袋。

进攻的号角吹响了,官军犹如旋风一般冲向敌军阵营,一阵屠杀过后,崔乾佑的大军开始溃逃,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合情合理。不知不觉中,官军已经慢慢进入了叛军的伏击圈,潼关外的战役,才刚刚进入**。

突然,山上一声梆子响,黑压压的叛军突然出现在官军面前。要命的是,他们人手一个滚木石,肆意嘲笑着山脚的官军,一阵沉寂之后,山脚传来了呼天抢地的哀号之声。此时,哥舒翰率领大军前来支援,以马拉毡车为前队,向前来勾引的叛军发起冲锋,以大军殿后,慢慢打回一些场面。

过了中午,东风骤起,崔乾佑点燃了数十辆装满茅草的战车,将它们推进唐军阵营。火势蔓延开来,熊熊的大火,浓烈的烟雾呛熏着战场,官军根本就睁不开眼睛,脑海中只有无尽的恐惧。这一刻,有谁能分辨出身边究竟是同袍战友,还是来取你性命的敌人呢?

数万大军在战场上不分敌我,互相冲杀,弓箭手和弩机手轮番射击,哀号之声不绝于耳。战斗一直持续到天黑,直到官军将羽箭射尽,这才发现躺在身边的全部是日夜相守的同袍。说起来难以置信,可这就是事实。

官军自相残杀的时候,崔乾佑早已派人从南山绕到官军后面,崔乾佑前后夹击,官军丢盔卸甲,有人逃入山谷之中,有人相互拥挤,以至于跌落到黄河中活活被淹死,景象惨不忍睹。

自古以来,以少胜多的战斗屡见不鲜。人多又能怎么样,当前军溃败,大军主帅都不知道在哪的情况下,还能指望基层士兵自行组织杀敌吗?将士们都是朴素的,能打则打,不能打则跑,保住自己的性命最要紧。因此,十多万官军,被杀的人是少数,绝大部分人都在混乱中做了逃兵。

哥舒翰也跑了,他和数百名亲信骑着快马最先返回潼关。在此之前,唐军在潼关城外挖了三条宽二丈,深一丈的壕沟,打算以此遏制安禄山的进攻,可没想到,在此时却成了哥舒翰自己的催命符。慌忙求生的士兵相互冲撞,一起跌入壕沟,由于人数众多,壕沟很快就被填满,无数的将士被活生生踩死。

灵宝之战,唐军以惨败告终,而被寄予厚望的哥舒翰,带出去十八万将士,带回来的却只有伤痕累累的八千余人。至德元年(756)六月初九,崔乾佑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了潼关城头,潼关宣告失守。

哥舒翰身为大军主帅,却将潼关给丢了,他自知责任重大,于是在关西驿站张贴告示,希望能聚拢逃兵,抵抗安禄山的大军西进。就在此时,哥舒翰的部将火拔归仁率领一百名士兵来到了驿站,着急忙慌地说道:“大帅!安禄山的叛军马上就打来了,请快点跟我走吧。”

危急关头,自然是保命要紧。走到半道的时候,火拔归仁坦白了:“大帅!灵宝一战,您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如今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天子?”

哥舒翰警惕地说道:“你想说什么?”

火拔归仁:“败军之将,哪有什么好下场。高仙芝和封常清是怎么死的,大帅您比谁都清楚,为今之计,只有去投降安禄山。”

哥舒翰很犹豫。回长安的话,即便李隆基不杀他,杨国忠也会弄死他,可安禄山是他的死对头,以败军之将的身份去投降,岂不是会被羞辱至死?

火拔归仁看出了哥舒翰的小心思,于是命将士用绳子将哥舒翰绑了起来。这样一来,场面就变成了哥舒翰不想投降,却被强行捆绑投降。

碰巧此时,安禄山的部将田乾真赶到,顺势接受了火拔归仁等人的归降,并将他们带到了安禄山的中军大营中。

安禄山有点得意忘形:“哥大帅!你不是嫌弃我是胡人,鄙视我只会奸诈耍滑,谄媚君上吗?如今落到我的手里,还有何话说?”

哥舒翰匍匐在地上,低眉顺眼地说道:“陛下!过去是我目光短浅,没能看出您是圣人。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李光弼驻守在常山郡,吴王李祗驻守在东平,鲁炅驻守在南阳,陛下如果能留我一条性命,我将亲自写信招降他们,用不了多久,就会帮陛下平定天下。”

安禄山心中暗笑,一个败军之将,居然还敢大言不惭,想帮他平定天下。要不是看在哥舒翰是敌军主帅的份上,早就将他乱刀分尸了。不过,安禄山明白,杀了哥舒翰,必定会断了官军投降的念头,于是封哥舒翰做了大燕朝的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于火拔归仁,对不起,哥们儿不能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