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安禄山,自从受封东平郡王,开了印钞厂,自信心就膨胀了。
在安禄山眼里,长安的君臣就是一群傻鸟,不明白他究竟要干什么。以往,安禄山碰到同僚,虽说没有点头哈腰,却也态度恭敬,如今成为炙手可热的实权人物,安禄山便开始颐指气使,目空一切,甚至对李林甫也有轻慢之举。
李林甫就喜欢将群臣踩在脚下,而且有傲视一切的资本,岂能容忍安禄山爬到头上作威作福?李林甫认为,安禄山玩过火了,必须得治理一下。
有一次,安禄山和往常一样,前往相府拜见李林甫,到达正堂之后,安禄山嘿嘿一笑,算是打过了招呼,然后径直找了个地方坐下。李林甫眉头紧锁,心里责怪安禄山不讲规矩,没把他放在眼里。
按照一般的礼节,客人向主人问安之后,分宾主位次坐下,然后由位高权重的人发话,主导接下来的话题。谁料想,安禄山不管这一套,他开始在李林甫面前高谈阔论,信口开河,而李林甫呢,东张西望,不接话,也不搭理。
气氛一度非常尴尬。
李林甫趁着空隙,将下人叫到跟前,给他吩咐了几句。
过了一会儿,下人回报,说御史大夫王鉷前来拜访。
李林甫客气地说:“将王大人领到正堂!”
王鉷踏进正堂的那一刻,安禄山惊呆了:只见他脚下踏着小碎步,然后在大堂中央跪了下来,一整套请安的流程走完,李林甫如沐春风,神清气爽。李林甫斜着眼看了看安禄山,二人目光相对,安禄山脸上火辣辣的。
论官职,王鉷和安禄山都是御史大夫。
论靠山,二人都是李隆基跟前的红人。
论地位,二人都是李林甫的下官。
王鉷给足了李林甫面子,安禄山刚刚的举动就有点失态了。
王鉷的到访是李林甫精心安排的一场表演,目的就是让安禄山摆正自己的位置,你可以对同僚失礼,但绝不能在宰相的面前态度倨傲!
为了让安禄山彻底地顺从自己,李林甫还下了一剂猛药:与安禄山谈话前,李林甫提前揣摩他的心思,只要安禄山开口说话,李林甫总能将他想表达的意思提前说出来,以至于安禄山在数九寒天都常常汗流浃背。
在安禄山看来,李林甫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想要在他的面前隐藏秘密,是一件愚不可及的事。巧的是,此时的安禄山已经心生谋反之意,他始终不明白,李林甫究竟是不知道他的心思,还是心里明白却装着糊涂。
不管是哪种情况,安禄山都得选择顺从。
高明的政治家,除了使用威慑,还得会拉拢人心。
有一次,安禄山去拜见李林甫,正值寒冬时节,天空飘着雪花,北风呼啸,天气异常寒冷。安禄山刚到正堂,李林甫便热情让座,将火盆移到安禄山的脚跟前,还亲自端上了一杯热茶,并脱下身上的长袍披在安禄山的身上。
安禄山的心里热乎乎的,看来李相国还是很疼他的。
前面已经说过,安禄山在长安搞了个办事处,专门替他打探京城的消息,这个办事处最重要的职能便是处理好和宰相府的关系,每逢使者回去汇报,安禄山都会多问一句:“十郎(李林甫)何言?”
如果李林甫的态度是褒奖和安慰,安禄山心情就会大好,有时还会特意摆上宴席庆贺一番。如果李林甫的态度不乐观,安禄山的心情就如同小媳妇失去了老公的宠爱那样,沮丧而又惶恐。
用一句话来概括二人的关系:安禄山想替代李林甫,甚至是李隆基,却惧怕李林甫。李林甫认为安禄山没资格拜相,却没想到安禄山会直接造反。
至于吉温,外貌丑陋,性格阴鸷,对权力有着狂热的追求。李林甫很喜欢吉温,可他时刻谨记着李隆基的警示:吉温性格阴鸷,绝对不能重用。
起初,吉温只是个不入流的新丰县丞,因为参与迫害李适之、韦坚,被李林甫提拔为京兆府士曹。后来与王鉷联手迫害杨慎矜,李林甫将他提拔为户部郎中(从五品)、侍御史(从六品)。
论级别,从五品不算低,可论实权,确实有些尴尬。
想想看,户部郎中分管下面的一个司,向侍郎汇报工作,连户部尚书都够不着。至于侍御史,听起来很吓人,实际上却很得罪人。如果低级别的官员犯错,侍御史可以直接向朝廷弹劾,如果是高级别的官员犯错,侍御史必须先向御史大夫汇报,由上级决定是否弹劾后,再将奏折递给皇帝。
随着韦坚、李适之等人的倒台,吉温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李林甫不可能再给他升迁的机会。
吉温跟随李林甫多年,已经看清了现实:李林甫就是自私自利的政客,所有人都是他的棋子,有用则用,无用则弃。吉温不想坐以待毙,他要从困境突围,先求生存,再来报复李林甫!吉温已经为自己挑选好了下一个靠山:兵部侍郎、御史中丞杨国忠。
这些年,杨国忠逐渐在朝中站稳了脚跟,碍于李林甫的**威,杨国忠无法再进一步罢了。为了让杨国忠接受自己,吉温放低姿态,主动表示了诚意:帮他收集证据,整倒李林甫的亲信——刑部尚书、京兆尹萧炅和御史大夫宋浑。
萧炅就不用说了,历史上著名的“伏猎侍郎”,因为不学无术而罢官,李林甫上任之后,将他提拔为京兆尹,后来又加封为刑部尚书。萧炅能力平平,靠着对李林甫的忠心混迹于朝堂。
宋浑,宋璟的第四子,因为不是长子,得不到家族庇佑,投靠了李林甫。宋浑没有别的爱好,唯独喜欢钱,担任御史大夫期间,贪污了亿万巨款。
天宝九年(750)四月,杨国忠拿着吉温整理好的材料,直接告到了李隆基跟前。按理说,贪污腐败是重罪,但也分情况。比如,如果是皇帝的宠臣,贪污就不算什么事,如果说寻常官员,基本上没有饶恕的可能。
当天,李隆基便做出决定:将萧炅、宋浑二人贬出京城。
李林甫非常郁闷,不过证据确凿,他必须坚持自己的原则:绝不能因为别人的前途而得罪李隆基。吉温更郁闷,他帮杨国忠摆了李林甫一道,却并没有得到举荐,官职依旧是原地踏步。原因很简单,杨国忠不是傻瓜笨蛋,他时刻谨记着李隆基的警示:吉温不是良善之辈,不可提拔重用。
吉温十分郁闷,难道大唐朝廷真的容不下他了吗?
天宝十年(751)二月,在安禄山的请求下,李隆基任命河东节度使韩休珉为左羽林将军,由安禄山代任河东节度使。这样一来,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成为大唐最有权势的军区司令员。要命的是,李隆基对安禄山的宠爱丝毫不减,看这阵势,收获第四个节度使指日可待。
安禄山的崛起让吉温的心里五味杂陈。跟着李林甫混,断然没有发达的机会,跟着杨国忠混,形势不太明朗,既然如此,为何不依附安禄山呢?自此以后,吉温便成了安禄山的座上宾,二人称兄道弟,关系越发亲密。
有一天,吉温对安禄山说道:“老兄,你觉得李相国对你咋样?”
安禄山:“呵呵……”
吉温:“在我看来,李相国虽然亲近你,但终究不会让你拜相。我跟了他那么久,鞍前马后,任劳任怨,可到最后只混了个户部郎中。李相国城府太深,在他眼里,我们都是他的棋子,从来不会真心为我们的前途考虑。”
安禄山:“老弟,你的意思是?”
吉温:“老兄,陛下对你的宠爱不比李林甫差,为何要屈居人下呢?如果你能在陛下面前举荐小弟,我必定会感恩图报,到时候咱俩联手,将李林甫赶下台来,老兄不就是宰相最合适的人选了吗?”
吉温的一番话,说到了安禄山的心里。
此事过后,安禄山屡次在李隆基面前称赞吉温的才能和衷心,希望能让吉温出任河东节度副使,代自己打理河东政务,而李隆基似乎早已经忘了不可重用吉温的话,也习惯了安禄山的任何请求。
李隆基:“好啊,那就让吉温出任河东节度副使吧!”
不得不说,吉温这步棋走得非常对。
第一,安禄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李隆基的警示或许对李林甫和杨国忠有用,对安禄山来说,毫无作用。
第二,安禄山在朝廷的势力不深厚,吉温主动投靠,可以弥补他的劣势。说白了,投靠杨国忠,如同锦上添花,投靠安禄山,堪称雪中送炭。
吉温的背叛,让李林甫非常郁闷,也非常被动。想想看,杨国忠和安禄山在他面前都得点头哈腰,你居然投靠他们,自己的颜面何存啊?